【AI入门】通俗易懂讲AI(初稿)

大模型从入门到精通

概述:采用大模型三阶三步的方法,增强对大模型的感知,消除对大模型的神秘感和恐惧感。

初阶:PROMPT

初步了解大模型能力

中阶:知识库查询

通过 RAG 了解大模型能力,整我大模型基本应用技能

高阶:精细微调

Agent 即智能体,能自主感知环境、规划决策并执行任务的AI系统

单智能体

多智能体组合

高阶:基于workflow建设Agent

深入业务场景,自主构建大模型应用

大模型基础

现代人工智能的基本原理

深层神经网络

四要素混合体:应用场景、算法、数据、算力

逼近人类思维:感知、认知、决策

人工智能是如何被设计和工作的。

目标 Target

设计 Design

实现 Realization

学习对象

模型设计

对象假设

学习原则

什么是基础模型

基础模型原理

学习对象

对象假设

模型设计

语言模型通过词向量和神经网络实现,利用Transformer结构进行序列预测。

一、词向量的获取与压缩

  1. 通过观察上下文中的共现频率获取词向量。

  2. 由于词频稀疏导致计算效率低,采用神经网络进行压缩,得到稠密的词向量。

  3. 使用word embedding算法,通过平均其他词的向量来约束词向量,实现压缩与还原。

二、Transformer结构

  1. 编码器与解码器结构,实现序列到序列的预测。

  2. 采用并行结构,避免信息损失,提高计算效率。

  3. 通过Token embedding、multi-head attention和ffn层实现信息的动态获取与重构,增强模型的理解能力。

学习原则

GPT系列

GPT(Generative Pre-trained Transformer)系列是由OpenAI开发的一系列基于Transformer架构的大规模预训练语言模型。该系列模型通过大规模预训练和微调,能够执行多种自然语言处理任务,如文本生成、翻译、问答等。GPT系列模型代表了当前自然语言处理领域的前沿技术,其性能和应用广度随着版本迭代不断提升。

GPT系列的发展历程

GPT-1

GPT-1是系列的首个公开模型,发布于2018年。其核心架构基于Transformer的解码器部分,通过单向注意力机制(从左到右)进行预训练。GPT-1在12个自然语言处理任务中展示了强大的泛化能力,为后续版本奠定了基础。训练数据量约为5GB,参数规模为1.17亿。

GPT-2

GPT-2发布于2019年,参数规模显著扩大(最高15亿),训练数据量达40GB。其核心改进在于更大规模的预训练和零样本(Zero-shot)学习能力。GPT-2能够生成高质量的长篇文本,但因潜在滥用风险,OpenAI最初未完全开源最大版本。

GPT-3

GPT-3于2020年发布,参数规模达到1750亿,训练数据量接近45TB。其突出特点是少样本(Few-shot)学习能力,仅需少量示例即可适应新任务。GPT-3在文本生成、代码编写等任务中表现优异,并推动了商业化应用(如ChatGPT的前身)。其API接口的开放标志着AI服务的普及化。

GPT-4

GPT-4是当前最新版本(截至2023年),具体参数未公开,但在多模态能力(支持图像输入)和推理能力上有显著提升。GPT-4进一步优化了安全性和对齐性(Alignment),减少了有害输出。其应用场景扩展到教育、法律、创意产业等领域。

GPT系列的技术特点

模型架构

GPT系列基于Transformer的解码器堆叠,依赖自回归机制生成文本。每个版本通过扩大层数、注意力头数和参数规模提升性能。例如,GPT-3使用了96层Transformer和稀疏注意力机制。

预训练目标

采用自监督语言建模目标,即预测下一个词的概率。训练数据覆盖书籍、网页、学术论文等多源文本,通过字节对编码(BPE)处理分词。

微调与应用

模型通过监督微调(Supervised Fine-Tuning)和人类反馈强化学习(RLHF)优化具体任务表现。例如,ChatGPT基于GPT-3.5版本,通过RLHF对齐人类偏好。

GPT系列的应用领域

内容生成

包括文章撰写、诗歌创作、广告文案生成等。用户可通过提示词(Prompt)控制输出风格和内容。

编程辅助

支持代码补全、调试建议和文档生成。例如GitHub Copilot的核心技术基于GPT-3。

教育工具

应用于语言学习、解题辅导和知识问答,提供个性化学习支持。

商业服务

集成到客服系统、数据分析工具中,实现自动化报告生成和交互式查询。

GPT系列的局限性

计算资源依赖

训练和部署需高性能硬件,导致使用成本较高。例如GPT-3的单次训练费用预估为460万美元。

知识时效性

预训练数据存在时间滞后,无法实时更新。部分版本通过插件连接外部知识库缓解此问题。

输出可控性

可能生成错误或有害内容,需依赖后处理过滤和人工审核机制。

社会影响

引发关于就业替代、隐私泄露和内容造假的争议,需配套法规和伦理规范。

未来发展方向

多模态扩展

进一步整合视觉、听觉等输入输出能力,实现跨模态交互。

小型化与高效化

开发参数效率更高的模型(如蒸馏技术),降低部署门槛。

垂直领域优化

针对医疗、法律等专业领域进行定向训练,提升任务精度。

交互式学习

探索持续学习和在线更新机制,打破静态模型局限。

注:GPT系列的具体版本特性可能随OpenAI的更新调整,建议通过官方文档获取最新信息。

GPT 参数量概述

GPT(Generative Pre-trained Transformer)模型的参数量是指模型中可训练参数 的总数。这些参数决定了模型的计算能力和性能表现。根据不同版本的GPT,参数规模差异显著,从数亿到数千亿不等。

不同GPT版本的参数量

GPT-1

参数量约为1.17亿,是早期版本的基础模型。

GPT-2

参数量从1.17亿(小型)到15亿(大型),规模扩展显著。

GPT-3

参数量达1750亿,是目前公开的最大规模语言模型之一。

GPT-4

具体参数未公开,推测可能超过万亿级别。

参数量与模型性能的关系

参数量直接影响模型的表达能力和学习能力。参数越多,模型可捕捉的语言规律和上下文信息越复杂,但同时也需要更多的计算资源和训练数据。

计算参数量的方法

参数量通常由模型架构决定,包括以下部分:

  • 词嵌入层:词汇表大小 × 嵌入维度
  • 注意力机制:层数 ×(多头注意力参数 + 前馈网络参数)
  • 其他组件:如Layer Normalization、输出层等

计算公式示例(以Transformer层为例):

\\text{参数量} = \\text{词嵌入参数} + \\text{层数} \\times (\\text{注意力参数} + \\text{前馈参数}) + \\text{输出层参数}

参数量的实际影响

  • 训练成本:参数量越大,训练所需的计算资源和时间成本越高。
  • 推理效率:大参数模型需要更高性能的硬件支持实时推理。
  • 泛化能力:合理规模的参数可平衡过拟合和欠拟合问题。

优化参数量的技术

  • 模型压缩:通过量化、剪枝或知识蒸馏减少参数。
  • 稀疏化训练:仅激活部分参数以提升效率。
  • 混合专家系统(MoE):动态分配参数,如GPT-4可能采用此类技术。

GPT-O 系列推理模型

GPT-O系列模型(如GPT-3、GPT-4等)是由OpenAI开发的大型语言模型(LLM),专注于生成式预训练和推理能力。通过海量数据训练,这些模型在自然语言理解、文本生成和复杂任务推理中表现优异。其核心改进包括模型架构优化(如Transformer层数增加)、训练数据质量提升以及对齐人类反馈的强化学习(RLHF)。


核心推理能力

逻辑推理与多步问题求解

模型通过对上下文的分析和隐式逻辑链的构建,能够解决数学问题、编程调试或假设性场景推演。例如,在数学应用题中,模型可分解问题为子步骤并逐步推导答案。

常识与知识整合

依托训练数据中的跨领域知识,模型能结合常识(如物理规律、历史事件)进行推理。例如,回答"为什么金属在高温下膨胀?"时,模型会关联热力学原理。

上下文连贯性

支持长文本对话中的状态保持,如连续问答或多轮辩论。通过注意力机制,模型跟踪对话历史并生成一致性回复。


性能优化技术

缩放定律(Scaling Laws)

模型性能随参数规模、数据量和计算资源呈幂律提升。GPT-4等后续版本通过增大参数量(推测达万亿级)显著提高了复杂任务的表现。

思维链(Chain-of-Thought, CoT)

显式要求模型输出推理步骤(如"让我们一步步思考..."),可提升算术或符号推理的准确性。此技术尤其适用于Few-shot提示。

微调与对齐

通过RLHF减少有害输出并增强有用性。例如,基于人类偏好数据训练奖励模型,进一步优化生成结果。


典型应用场景

自动代码生成与调试

根据自然语言描述生成功能代码(如Python脚本),或解释错误日志的修复方案。

教育辅助工具

解答学生提问时提供分步推导,例如数学证明或化学方程式配平。

商业决策支持

分析市场报告并总结关键趋势,或模拟不同策略的潜在后果。


局限性与挑战

事实性错误

因依赖训练数据中的统计模式,可能生成看似合理但实际错误的陈述(称为"幻觉")。需外部知识库验证关键信息。

复杂推理的稳定性

面对高度抽象或需专业知识的任务(如哲学论证),输出质量可能波动。提示工程(如Few-shot示例)可部分缓解。

计算资源需求

大模型推理依赖高性能硬件,导致延迟和成本问题。模型压缩技术(如蒸馏)是当前研究重点。


相关资源与工具

  • OpenAI API :提供GPT系列模型的云端调用接口,支持参数调优(如temperature控制创造性)。
  • LangChain框架:集成LLM的工具库,便于构建复杂推理管道(如结合搜索引擎验证事实)。
  • Hugging Face Transformers:开源库包含类GPT模型的本地部署方案,适用于定制化需求。
相关推荐
喜欢吃豆2 小时前
GraphRAG 技术教程:从核心概念到高级架构
人工智能·架构·大模型
王哈哈^_^2 小时前
YOLOv11视觉检测实战:安全距离测算全解析
人工智能·数码相机·算法·yolo·计算机视觉·目标跟踪·视觉检测
AI浩3 小时前
FeatEnHancer:在低光视觉下增强目标检测及其他任务的分层特征
人工智能·目标检测·目标跟踪
深度学习lover3 小时前
<数据集>yolo航拍交通目标识别数据集<目标检测>
人工智能·python·yolo·目标检测·计算机视觉·航拍交通目标识别
商汤万象开发者3 小时前
LazyLLM教程 | 第13讲:RAG+多模态:图片、表格通吃的问答系统
人工智能·科技·算法·开源·多模态
IT管理圈3 小时前
AI agent正在重塑组织:麦肯锡的“智能体组织“解读
人工智能
YuanDaima20483 小时前
[CrewAI] 第5课|基于多智能体构建一个 AI 客服支持系统
人工智能·笔记·多智能体·智能体·crew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