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烷遥测工作原理及在机器人身上怎应用的详细讲解
甲烷遥测技术能让机器人在不接触的情况下"嗅到"远处的甲烷泄漏,这对于保障燃气、化工等行业的安全至关重要。下面这张图概括了其核心工作流程及在机器人上的应用环节:

甲烷遥测技术解析
甲烷遥测技术的核心是利用甲烷气体对特定波长的红外激光有选择性吸收的特性。目前主流的技术是 TDLAS,即可调谐半导体激光吸收光谱技术。
其工作过程如下:
发射激光:仪器中的激光器发射出一束波长经过精细调谐的激光,通常目标指向甲烷在1653.7纳米或1.6微米附近的特征吸收峰。这束激光就像一把特制的"钥匙"。
气体吸收:当这束激光穿过可能存在甲烷气体的区域时,甲烷分子会"抓住"这把钥匙,即吸收特定波长的光,吸收的强度与传播路径上的甲烷分子数量(浓度)成正比。
接收反射光:激光遇到物体(如地面、墙壁、管道)后会发生反射或散射。仪器内置的高灵敏度探测器会接收这部分返回的光信号。
分析信号:仪器通过分析返回光信号与发射光信号的差异,精确计算出被吸收的激光比例,这个过程依据的是朗伯-比尔定律。
计算浓度:最终,仪器通过内置的算法,将吸收程度转化为甲烷的浓度值。浓度的单位通常是 ppm·m,它综合反映了泄漏点的浓度和泄漏气团在激光路径上的厚度。
为了提升检测的灵敏度和抗干扰能力,实践中常采用波长调制光谱技术,通过给激光束加载高频调制来有效抑制背景噪声,从而精准提取出微弱的甲烷吸收信号。
甲烷遥测技术在机器人上的应用
将甲烷遥测设备搭载在机器人(包括地面机器人和无人机)上,就构成了一个移动的、智能的"气体巡检员"。
地面巡检机器人
在地面执行任务的机器人,通常负责巡检市政燃气管网、石油化工园区、压缩天然气站、阀井、调压站等区域。
如何检测与定位泄漏
区域扫描与精确定位:机器人可沿预设路线巡航,通过遥测仪对周围环境进行持续扫描。一旦检测到甲烷浓度异常,操作员可通过激光瞄准点辅助定位泄漏源。结合GPS/北斗定位系统,机器人能同时记录泄漏点的精确地理位置。
灵活应对复杂场景:机器人能够抵达人员不易进入或存在潜在危险的区域,如地下管廊、高空管道、深井,有效保障了人员安全。
系统集成与数据传输:机器人作为一个移动平台,集成了甲烷检测系统、光学成像系统(可见光、红外等)、运动底盘、通讯模块和定位系统。检测数据、视频画面和位置信息通过5G/4G网络实时或定时传输到后台监控中心,实现远程监控与预警。
无人机巡检系统
无人机为甲烷检测提供了空中的视角,特别适合大范围、不易接近的区域巡查,例如输气管线沿线、垃圾填埋场、大型化工厂区等。
如何实现检测与可视化
大范围快速筛查与气体成像:无人机可搭载甲烷气体成像系统。该系统通过激光交替扫描甲烷吸收峰波长和非吸收波长,并对不同波长的反射光图像进行差分处理,从而生成实时的气体分布图像。这使得泄漏的甲烷气团在屏幕上如同"烟雾"一样可见,极大地提升了泄漏点的发现效率。
高空作业与安全保障:无人机能轻松飞越障碍,检测人员难以到达的区域(例如高空管道、偏远地区的管线),避免了人员进入潜在危险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