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为什么要物料分类
- 精细化管理和资源优化:不是所有物料都值得同等关注。对高价值、高风险的关键物料投入80%的精力,对低价值的标准件采用自动化或简化的管理流程。
- 制定差异化策略:不同类别的物料对应不同的采购策略、库存策略(安全库存水平、订货点、订货批量)和供应商关系管理模式。
- 降低供应链风险:通过分类,可以识别出那些存在供应风险、质量风险或价格波动风险的物料,并提前制定应对措施。
- 优化总拥有成本:不仅仅是采购价格,还包括库存持有成本、订货成本、缺货成本、质量成本等。分类管理有助于找到总成本的最优平衡点。
二、物料分类维度
2.1、经典ABC分类
ABC分类法也称为帕累托分析法,这是最基础、最广为人知的分类方法,核心依据是物料的"年消耗金额"。
A类物料:
特征:种类少(通常占10%-20%),但年消耗金额高(约占70%-80%)。例如:手机的芯片、汽车的发动机。
管理策略:
-
- 重点管理:进行精确的需求预测和严格的库存控制。
- 高频率盘点:定期或持续盘点,确保库存数据准确。
- 低安全库存:由于价值高,要尽量减少库存积压,但需要与供应风险平衡。
- 紧密的供应商关系:与供应商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确保供应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B类物料:
特征:种类和金额介于A类和C类之间(种类占20%-30%,金额占15%-20%)。例如:某些标准元器件、包装材料。
管理策略:
-
- 常规管理:采用标准化的库存控制模型,如定量订货模型或定期订货模型。
- 定期盘点:按周或月进行盘点。
- 适中的安全库存:根据供应稳定性设置。
C类物料:
特征:种类繁多(占50%-70%),但年消耗金额很低(仅占5%-10%)。例如:螺丝、螺母、标签。
管理策略:
-
- 简化管理:可以采用简单的双仓法或固定订单量法。
- 低频率盘点:每季度或每半年盘点一次。
- 较高的安全库存:由于单价低,可以适当提高库存水平,以避免频繁订货和管理精力,防止因缺货导致生产线停线。
- 采购流程简化:可以集中采购、设置系统自动下单。
在配件计划领域中,物料分类维度远比主机物料分类更加复杂。
2.2、配件物料分类的特殊性与核心目标
特殊性:
-
- 需求不确定性高:需求取决于设备故障率、磨损周期、维护计划等,波动性远大于生产物料。
- 需求偶发性强:可能存在长时间零消耗,然后突然产生大批量需求。
- 服务水平要求高:配件缺货可能导致客户设备停机,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客户满意度下降。
- 物料种类极其庞杂:一台设备可能对应成千上万个配件,SKU数量巨大。
- 生命周期匹配问题:需要与主机设备的生命周期相匹配,甚至面临设备已停产但配件仍需供应数十年的挑战。
核心目标:
-
- 在库存成本与服务水平的矛盾中取得最佳平衡。
- 优先保障关键配件的供应,避免客户核心业务中断。
- 优化慢流量、高价值配件的库存策略,减少资金占用。
2.3、配件物料的核心分类维度与方法
对于配件,经典的ABC分类远远不够,必须引入更多维度的考量。最常用和有效的是 "关键性-需求频率"矩阵。
- 关键性维度(Impact of Stock-out/缺货影响)
这是配件分类的首要维度,它衡量的是如果该配件缺货,会对客户业务造成的影响程度。
- A类 - 关键/紧急配件:
-
- 特征:缺货会直接导致设备或整个生产线停机。通常是设备的核心功能部件、无替代品的专用件。
- 示例:发动机曲轴、主控电路板、特种传感器。
- 管理焦点 :保障供应,宁可持有库存,也不能缺货。
- B类 - 重要配件:
-
- 特征:缺货会影响设备性能或效率,但不会导致完全停机。或者有替代方案,但更换过程复杂。
- 示例:液压泵、输送带、特定型号的电机。
- 管理焦点 :平衡供应与成本,设置合理的安全库存。
- C类 - 常规配件:
-
- 特征:缺货对设备运行影响很小,通常是非关键的标准件、易损件,或易于替代。
- 示例:通用密封圈、标准螺栓、指示灯。
- 管理焦点 :成本效率,简化管理,降低采购和库存持有成本。
- 需求模式/频率维度(Demand Pattern)
这个维度关注配件消耗的历史数据和可预测性。
- 快流件:
-
- 特征:需求频繁、稳定,有规律可循。通常是与设备日常磨损相关的易损件。
- 示例:滤芯、刀具、润滑油。
- 管理焦点:可以采用类似于成品的库存模型(如连续盘点、定期盘点),基于历史数据进行预测。
- 中慢流件:
-
- 特征:需求不频繁,但每次需求可能不止一个。有一定历史数据,但难以预测具体需求时间。
- 示例:某些电机、齿轮箱、控制器。
- 管理焦点:是配件库存管理的难点和重点,需要采用特定的库存模型(如泊松分布模型),设置安全库存以应对不确定性。
- 零流件/呆滞件/不动件:
-
- 特征:长时间(如过去2-3年)无需求记录。
- 示例:为特定项目准备的备件、已停产设备的专用件。
- 管理焦点 :严格控制库存,优先消耗现有库存,一般不重复采购。需要考虑呆滞库存的处理方案。
三、 综合分类矩阵与差异化策略
将"关键性"和"需求频率"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强大的决策矩阵,这是配件计划员最实用的工具。
|---------|----------------------------|--------------------------|----------------------------|
| | 关键性 (A类) | 重要性 (B类) | 常规性 (C类) |
| 快流件 | 战略核心件 e.g., 核心设备的高磨损部件 | 高效服务件 e.g., 常用型号的泵、阀 | 日常耗材 e.g., 手套,通用清洁剂 |
| 慢流件 | 保险储备件 e.g., 主电机,核心模块 | 风险平衡件 e.g., 不常更换的变速箱 | 低成本备用件 e.g., 不常用的支架、盖板 |
| 零流件 | 应急预案件 e.g., 灾难恢复用关键件 | 按需处理件 e.g., 特定客户的备用件 | 清理/废弃件 e.g., 已淘汰设备的螺丝 |
针对不同象限的策略:
- 战略核心件(关键-快流):
-
- 库存策略 :设置较高的安全库存,采用连续盘点模式,库存水平基于服务水平目标设定。
- 采购策略:与供应商建立战略合作,签订长期供货协议,寻求VMI(供应商管理库存)可能性。
- 目标:接近100%的服务水平。
- 保险储备件(关键-慢流):
-
- 库存策略 :这是配件计划的精髓 。通常采用**"一有/一备"或"零库存"但确保快速响应**的策略。
-
-
- "一有/一备":库存量为1,消耗后立即补货。确保任何时候都有一个可用。
- 与供应商/OEM签订紧急供货协议,确保在需要时能快速获得。
- 利用协同库存池(多个仓库或与竞争对手共享)。
-
-
- 采购策略:可能进行一次性采购,储备整个设备生命周期的用量。
- 目标:极高的服务水平,但需谨慎平衡库存成本。
- 高效服务件(重要-快流) & 风险平衡件(重要-慢流):
-
- 库存策略 :采用标准的库存控制模型(如(s, Q)定量订货模型)。通过计算经济订货批量和基于服务水平的安全库存,找到成本与服务的平衡点。
- 采购策略:定期招标,选择2-3家合格供应商,以获取有竞争力的价格和可靠的供应。
- 日常耗材(常规-快流):
-
- 库存策略 :采用双仓法或定期订货模型。设定一个较高的库存水平,简化管理流程。
- 采购策略:集中采购,年度合同,追求最低的采购和管理成本。
- 低成本备用件(常规-慢流) & 清理/废弃件:
-
- 库存策略 :最小化或零库存。需要时按订单采购。
- 采购策略:不保留库存,与供应商约定较长的交货期。
四、 其他重要的分类考量因素
- 单价/价值(ABC法):在制定具体库存策略时,仍需考虑单价。一个高单价的关键慢流件(如价值50万的主轴)的库存决策,会比低单价的同类件更为谨慎。
- 供货提前期和可靠性:提前期长且不稳定的配件,即使需求频率低,也需要更高的安全库存。
- 可替代性:是否有其他型号或品牌的配件可以替代,这能显著降低其关键性和库存需求。
- 可修复性:是否可以通过维修/再制造来恢复功能,对于高价值关键件,建立"修复件库存循环"是极佳的策略。
五、总结
配件供应链计划的物料分类流程
- 数据收集:收集配件SKU、历史需求、单价、供应商、提前期、设备BOM及关键性标识等数据。
- 关键性分析:联合服务、维修和工程部门,为每个配件评定关键性等级(A/B/C)。
- 需求模式分析:分析每个配件的历史需求数据,划分为快流、慢流或零流。
- 矩阵定位:将每个配件放入"关键性-需求频率"矩阵。
- 制定差异化策略:为每个象限的配件制定明确的库存策略(库存与否、库存水平、订货策略)、采购策略和供应商管理策略。
- 系统执行与监控:在供应链管理系统或ERP中设置相应的参数,并持续监控配件的服务水平、库存周转率和呆滞情况,动态调整分类和策略。
通过这种精细化的分类,制造企业可以构建一个既经济又敏捷的配件供应链,在保障客户生产连续性的同时,实现自身库存资产的高效运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