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大家分享一个 AI 起名从"平庸"到"惊艳"的过程,并聊聊少样本提示的使用感悟。
事情是这样的,下午,我在家鼓捣一个可以帮我更好地使用 AI 助手的小工具。
忽然发现虽然已经开发挺久了,但却一直没有设计名字,就叫做"AI助手",没有辨识度,也体现不了独特性。
今天有空,就和 AI 聊聊,让它帮我起个好名字。
中文语言相关的问题,我还是更喜欢通义的脾性,以下内容都是使用通义官网完成的。
第一轮的对话
指令
我想要实现一个应用,辅助各种AIagent的使用,请帮我设计应用名称,想要突出ai助手的助手这个点
结果

小结
先不说给我提供了这么多的英文名称,就最后的几个中文名称,我感觉也只能算是没有语法错误。
有感悟的第二轮对话
接下来就是比较重要的第二轮对话。
指令
上次我要做的碎片知识管理工具,给出的"集萤",就非常惊艳,这些有些普通
结果

小结
可以看到,给出的结果已经开始符合我的预期了,但是还需要再稍微调整下。
微调的第三轮对话
这一轮对话没有特别需要注意的地方,仅仅是为了保持过程的完整性,大家可以直接跳到后面的感悟部分。
指令
辅辰这思路挺好,低调和高调结合,但是辰和AI相关度不是特别大, 能否再优化下
结果

小结
最后,我选择了"辅曜"。
每个 AI 都在发光,而我帮你沐浴光辉。
保持"诗意隐喻 + 功能内核"的风格。
命名喜好,仁者见仁,但最后结果挺符合我心意的。
感悟
大家可以对比下第二轮和第一轮的对话,核心就是我找了一个喜欢的示例 (集萤),同时把示例的背景(碎片知识管理工具)交代清楚。
这样,AI 就会自动分析背景知识和取名结果之间的推导思路,进而生成符合我预期的名称。
这个过程很像我们小时候从一堆数里面找规律,然后推导下一个数,现在的 AI 已经可以从非常复杂、高维的角度推导出规律来了。
我倒是知道,现在 AI 的底层是统计、是概率,但谁又能说只有人类的思维方式才是"智能"呢?
另一个感悟的点是关于提示词的。去年,"提示词工程"大火,今年模型能力大幅提升后,很多人认为提示词工程不重要了,包括我之前也是这样认为的。
但今天与 AI 的沟通,本质上还是应用了"提示词工程"(少样本提示),只是由于模型能力的提升,可以不像去年那么注重格式上的要求了。
结语
这两年使用 AI 的过程中,积累了不少这种不起眼,但却很有效果的小技巧,就像很多说不清原理的"土法子"一样,我也只是从表面现象上试图解释下。
网上这类资料不是很多,这几天我在想要不要把这类型分享好好整理下,形成一个体系化的合集。大家可以在下面留言告诉我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