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说Jsoup吧,这应该是很多Java开发者最早接触的爬虫工具。严格来说它不算完整框架,更像个加强版XML解析器。最大的优势是上手简单,配合CSS选择器提取数据特别方便。记得当初学爬虫的时候,用原生HttpURLConnection折腾半天才能拿到数据,换成Jsoup三行代码就搞定了。不过它的短板也很明显,缺乏分布式支持,线程管理要自己实现,遇到动态渲染的页面就无能为力了。
WebMagic这个国产框架确实让人眼前一亮,架构设计很符合国内开发者的习惯。核心模块划分得特别清晰,PageProcessor负责解析,Scheduler管调度,Pipeline做数据持久化。我特别喜欢它的链式API设计,写起来特别流畅。源码里看到他们用了ThreadPoolExecutor做线程管理,相比自己手写线程池要稳定得多。不过自定义扩展时要注意内存泄漏问题,特别是当爬取量达到百万级别时。
如果项目需要处理JavaScript渲染的页面,Selenium是绕不开的选择。虽然严格来说它是浏览器自动化工具,但经常被用来做动态爬虫。最新版本对无头模式的支持更完善了,不过资源消耗还是老大难问题。我们在测试环境跑的时候,开十个线程内存就吃到8G了。建议配合BrowserMobProxy做请求过滤,能节省不少资源。
HttpClient作为老牌HTTP组件,虽然很多框架都把它封装起来了,但直接使用的情况还是很多。4.5版本之后连接池管理更智能了,特别是对于需要保持会话的场景。最近遇到个需要处理SSL证书的案例,用HttpClient配置Keystore比其他框架要灵活得多。
比较意外的是Crawler4j,这个轻量级框架在性能测试中表现很抢眼。代码量很少但功能齐全,自带的统计模块可以实时监控抓取状态。虽然社区活跃度不如其他框架,但核心功能非常稳定。我们在压力测试时模拟了每秒500次请求,连续运行12小时没有出现内存溢出。
实际选型时要考虑几个关键因素。如果是垂直领域的中小规模采集,WebMagic的性价比很高。需要应对反爬机制的话,建议用Selenium配合代理池。对于海量数据采集,还是得用分布式方案,比如基于Redis改造WebMagic的调度器。
最近在电商数据采集项目里最终选了WebMagic+Jsoup的组合。把动态请求交给Selenium处理,静态页面用WebMagic调度,数据提取用Jsoup,这样既保证了效率又控制了资源消耗。特别要注意的是线程池参数的调优,最大线程数不是越大越好,要根据目标网站的响应速度动态调整。
爬虫开发最难的不是技术选型,而是异常处理。网络波动、页面改版、反爬机制这些都要考虑到。建议在Pipeline里加入重试机制,用环形队列保存失败请求。数据去重也是个关键点,布隆过滤器在分布式环境下的误判率需要特别注意。
现在越来越多的网站开始用字体加密、Canvas指纹这些技术,传统的爬虫方案确实面临很大挑战。有时候觉得爬虫和反爬就像矛和盾的关系,总是在不断升级。不过对于大多数常规需求,现有的Java爬虫框架已经完全够用了,关键是要根据具体场景做好技术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