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LeNet:刚学会看图的"幼儿园小朋友"
-
作用 :它只能识别非常简单、规整 的图片,比如手写的数字0-9。
-
比喻:就像一个刚上学的小朋友,你反复教他认"1、2、3",他最后能认出来作业本上写的数字。但你让他去认一张真实的猫的照片,他就懵了。
-
一句话总结 :第一个学会"看图"的模型,但只能看最简单、最规矩的图。
💪 2. VGGNet:死记硬背的"高考状元"
-
作用 :它能识别真实世界中非常复杂的物体,比如猫、狗、汽车、飞机,准确率很高。
-
比喻 :就像一个非常用功的学生,他的方法就是刷题海战术。通过做无数道题(看海量图片),把各种猫的特征(胡子、耳朵、毛茸茸)都硬记下来。效果很好,但特别累(需要非常强大的电脑,耗电)。
-
一句话总结 :一个识别图片很准的"大块头",但需要很大的力气(算力)才能运行。
🎯 3. ResNet:会"抄近道"的聪明学生
-
作用 :它也能识别真实世界的物体,而且比VGG更准、更深、更容易训练。
-
比喻 :VGG这个学生如果学习太深的知识会"学傻了"(网络退化)。ResNet则想了个聪明的办法:不会的问题先标记一下,跳过去,等会儿再回来看(这就是"残差连接"或"快捷连接")。这样它就能学习更深、更复杂的知识,而且不容易出错。
-
一句话总结 :一个更聪明、更强大、现在最常用的"图片识别专家"。
🏃 4. MobileNetV3:身手敏捷的"特种兵"
-
作用 :它也能识别猫,但目标是把这件事做得非常快、非常省电,哪怕在手机上也能瞬间完成。
-
比喻 :VGG和ResNet像是在大型实验室里做研究的科学家,很厉害但行动慢。而MobileNet则像一个小巧灵活的特种兵,它牺牲了一点点精确度 ,换来了极致的速度和敏捷性。它可以轻松地装在手机、摄像头这种小设备上。
-
一句话总结 :一个为手机等小设备设计的"轻量级识别专家",追求速度和省电。
🌌 5. ViT:不按套路出牌的"外星人"
-
作用 :它用了一种全新的方法来识别图片,效果极好,甚至超过了ResNet。
-
比喻 :以前所有学生(前四个模型)学看图时,都是先看局部,再看整体 (比如先看猫耳朵,再看猫眼睛,最后组合成猫)。 而ViT这个"外星人"的方法是:直接把一张图片撕成很多小碎片,然后一眼扫过所有碎片,瞬间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从而认出整只猫。这种方法需要超强的理解力(大量数据),但一旦学会,就非常厉害。
-
一句话总结 :一个用全新"全局"视角看图的革命性模型,潜力巨大。
🎯 总结一下它们的作用和你怎么选:
| 模型 | 作用 |
|---|---|
| LeNet | 理解最基础的图像识别原理,或者处理手写数字 |
| VGG | 做一个教学演示,或者需要一个简单可靠的基准模型 |
| ResNet | 在电脑上做高精度的图片识别 (比如区分猫狗品种),这是最常用、最稳妥的选择 |
| MobileNet | 在手机或小型设备上做识别(比如手机相册自动分类、AR特效) |
| ViT | 做最前沿的研究,或者你有海量的数据和计算资源去追求极致性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