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积层:本质是一个局部特征提取器。不管数据是二维(图像)、一维(文本、音频)还是三维(视频、分子结构),它都能高效地提取其局部相关性。
池化层:本质是一个信息浓缩器。它通过保留最显著的特征,使得网络对输入的微小变化(如词语的同义词替换、声音的轻微变调)不敏感,从而更加鲁棒。
激活函数:是网络的"灵魂开关",没有它,网络就无法理解任何复杂、非线性的关系,无论这个关系是图像里的,还是语言里的。
线性层:是最终的综合决策器,将前面提取的所有抽象特征进行整合,输出最终结果(是猫是狗?是正面负面?是走是停?)。
比如:一张猫的图片进入网络 →
-
卷积层1:侦察兵出动,找出各种"边缘"、"斑点"。
-
激活函数1:ReLU开关决定哪些特征值得保留。
-
池化层1:秘书把特征图浓缩,减小尺寸。
-
卷积层2:更高级的侦察兵,基于"边缘"组合出"眼睛轮廓"、"胡子形状"。
-
激活函数2:再次进行非线性判断。
-
池化层2:再次浓缩信息。
-
... (重复多次) ...
-
线性层:将所有高级特征(猫眼、猫耳、猫胡子...)展平,送给法官做最终裁决。
-
输出:法官宣布------"这是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