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JavaScript 运算符
• 赋值运算符( = )
= 赋值运算符执行过程? 将等号右边的值赋予给左边, 要求左边必须是一个容器
+= 出现是为了简化代码, 比如让 let age = 18 ,age 加 2 怎么写呢
javascript
let age = 18
age += 2
console.log(age)
age *= 2
console.log(age)
age /= 2
console.log(age)
age %= 2
console.log(age)
age -= 2
console.log(age)

• 一元运算符 (自增和自减,并明白区别)
众多的 JavaScript 的运算符可以根据所需表达式的个数,分为一元运算符、二元运算符、三元运算符。而一元、二元和三元运算符是根据操作数(表达式)的个数来进行分类的。
一元运算符只需要一个操作数。它对操作数进行单一的操作或转换。例如,一元运算符可以用于递增或递减变量的值,取负数、求反等操作。常见的一元运算符有:++(递增)、--(递减)、+(正数)、-(负数)、!(逻辑非)等。
二元运算符需要两个操作数。例如,加法运算符(+)、减法运算符(-)、乘法运算符(*)、除法运算符(/)、赋值运算符(=)等。二元运算符在两个操作数之间进行某种计算或比较操作。
三元运算符即条件运算符,也是 JavaScript 中唯一的三元运算符。它需要三个操作数,形式为 条件表达式 ? 表达式1 : 表达式2
。根据条件表达式的结果,选择返回表达式1或表达式2的值。它类似于 if-else 语句的简写形式。
举例说明:

javascript
<!DOCTYPE html>
<html lang="en">
<head>
<meta charset="UTF-8">
<meta http-equiv="X-UA-Compatible" content="IE=edge">
<meta name="viewport" content="width=device-width, initial-scale=1.0">
<title>Document</title>
</head>
<body>
<script>
// 1. 用户输入
let num = prompt('请您输入一个数字:')
// 2. 判断输出- 小于10才补0
// num = num < 10 ? 0 + num : num
num = num >= 10 ? num : 0 + num
alert(num)
</script>
</body>
</html>
还举例:(用户输入两个数字,判断二者最大值)
javascript
// 1. 用户输入
let num1 = +prompt('请您输入第一个数:')
let num2 = +prompt('请您输入第二个数:')
// 2. 判断输出-三元运算符
// if (num1 > num2) {
// alert(num1)
// } else {
// alert(num2)
// }
num1 > num2 ? alert(`最大值是: ${num1}`) : alert(`最大值是: ${num2}`)


自增运算符的用法: 1. 前置自增和后置自增独立使用时二者并没有差别! 2. 一般开发中我们都是独立使用 3. 后面 i++ 后置自增会使用相对较多,并且都是单独使用
javascript
let i = 1
console.log(i++ + ++i + i)

(1+2)+1\] +3 =7 i 是 3 ```javascript let i = 1 let mu = i++ + ++i + i console.log(i) ```  当然要是还是不是很清楚这个过程中变量的赋值情况,则可以进行断点调试。  • 比较运算符 = 是赋值 == 是判断 只要求值相等,不要求数据类型一样即可返回true === 是全等 要求值和数据类型都一样返回的才是true 开发中,请使用 ==   • 逻辑运算符  • 运算符优先级 一元运算符里面的逻辑非优先级很高 逻辑与比逻辑或优先级高  ```javascript let a = 3 > 5 && 2 < 7 && 3 == 4 console.log(a);//false let b = 3 <= 4 || 3 > 1 || 3 != 2 console.log(b);//true let c = 2 === "2" console.log(c);//false let d = !c || b && a//true ||true && false console.log(d); ```  关于变量d为什么是true, 进行如下分析。 首先,根据逻辑运算符的优先级,\&\& 运算符的优先级高于 \|\| 运算符。 对于 `a = 3 > 5 && 2 < 7 && 3 == 4`,分步执行: 1. `3 > 5` 为 false。 2. 因为前面的结果是 false,所以整个表达式的结果已经确定为 false,后面的操作数不再进行求值。因此,`a` 的值为 false。 对于 `b = 3 <= 4 || 3 > 1 || 3 != 2`,分步执行: 1. `3 <= 4` 为 true。 2. 因为前面的结果是 true,所以整个表达式的结果已经确定为 true,后面的操作数不再进行求值。因此,`b` 的值为 true。 对于 `c = 2 === "2"`,分步执行: 1. `2 === "2"` 比较严格相等,即比较值和类型是否都相等。但是数字 2 和字符串 "2" 的类型不同,因此结果为 false,即 `c` 的值为 false。 最后,对于 `d = !c || b && a`,分步执行: 1. `!c` 取 `c` 的逻辑非,即取反,因为 `c` 的值为 false,所以 `!c` 的值为 true。 2. `b && a` 中的 `&&` 运算符,根据短路原则,如果第一个操作数 `b` 为 true,则直接返回第二个操作数 `a` 的值。因为 `b` 的值为 true,所以继续求值 `a`。 3. `a` 的值为 false。 4. 将以上求得的结果进行逻辑运算,`true || (false && false)`。 5. 根据 `||` 运算符的规则,只要有一个操作数为 true,整个表达式即为 true。所以 `d` 的值为 true。 因此,根据给定的代码,变量 `d` 的值为 true。 再例如: ```javascript console.log(11 && 22) console.log(false && 'hello') console.log(33 || 44) console.log(0|| 55) ```  根据给出的代码: 1. `console.log(11 && 22)`:使用 `&&` 运算符进行逻辑与运算。在这种情况下,左侧操作数为 11,右侧操作数为 22。由于两个操作数都为真值(非零数字),所以返回右侧操作数 22。因此,打印结果为 22。 2. `console.log(false && 'hello')`:同样使用 `&&` 运算符进行逻辑与运算。但是在这种情况下,左侧操作数为 false,右侧操作数为 'hello'。根据短路原则,由于左侧操作数为 false,整个表达式已经确定为 false,所以不再求解右侧操作数。因此,打印结果为 false。 3. `console.log(33 || 44)`:使用 `||` 运算符进行逻辑或运算。在这种情况下,左侧操作数为 33,右侧操作数为 44。由于左侧操作数为真值(非零数字),所以返回左侧操作数 33。因此,打印结果为 33。 4. `console.log(0 || 55)`:同样使用 `||` 运算符进行逻辑或运算。但是在这种情况下,左侧操作数为 0,右侧操作数为 55。根据短路原则,由于左侧操作数为假值(0),整个表达式已经确定为假值,所以不再求解右侧操作数。因此,打印结果为 55。 总结: * 在逻辑与运算中,如果左侧操作数为真值,则返回右侧操作数;如果左侧操作数为假值,则返回左侧操作数。 * 在逻辑或运算中,如果左侧操作数为真值,则返回左侧操作数;如果左侧操作数为假值,则返回右侧操作数。 # 二、JavaScript 流程控制  如:下面这段代码中,一次循环也不会执行。 ```javascript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