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GPsec的简要介绍以及实际部署测试问题

Author basilguo@163.com

Date Aug. 14, 2023

Description BGPsec的简要介绍以及实际部署测试问题。

BGPsec in the context of routing system security

[TOC]

首先需要声明的是,这是2022年的报告。说BGPsec还只是停留在理论和paper中,实际部署还很少,所以社区实际上也没搞明白。经过在Equinix网络持续两年的测试,发现了一些值得记录的设计问题。

另外,最权威的肯定是去啃RFC,例如RFC8205。如果本文和RFC的描述有冲突,一切以RFC和RFC errata为准。

1. 背景

1.1. BGP和网络

整个网络在构建的时候就是注重效率而非安全。这无可厚非,最开始的时候,路由设备效率都不能满足,还需要兼顾便宜可靠,所以安全就不是第一位的。实际上以后对网络协议的改动会越来越难,整个TCP/IP协议栈和路由体系只能不停的打补丁。

BGP也是这样设计出来的,所以BGP的安全也是有问题的。BGP的安全问题可以分为两大类:路由泄露和路由劫持。这些安全问题还可以分为:有些是无意的行为比如误配置误操作,还有一些就是恶意行为。

源验证实际上是有助于发现无意的泄露,但是对于大部分劫持没有太大的意义,而且源验证对实际路径也不关心。

1.2. PRKI

RPKI即resource PKI,资源PKI,而非Routing PKI。所以实际上它是用来保护互联网数字资源的。互联网数字资源包括ASN、prefix、router keys、peer sets等。

RPKI是层次化的,从RIR到LIR、NIR到ISP到AS,一层层的进行资源的分配和授权,但是这个授权不是绑定到持有者的。

就RPKI中的I代表含义,sidrops专门回答了一个问题:即RFC9255,The 'I' in RPKI does not standard for identity。也就是说RPKI只管互联网数字资源之间的联系,而不保证互联网数字资源和真实拥有者之间的联系。emmm,很奇怪。

There is a false notion that Internet Number Resources (INRs) in the RPKI can be associated with the real-world identity of the 'holder' of an INR. This document specifies that RPKI does not associate to the INR holder.

RPKI是一种带外机制,也就是实际上路由器和RPKI并不直接耦合。例如ROA,RPKI验证器验证了RPKI repository中的ROA,然后通过RTR协议发送给路由器,路由器不用二次验证。直接使用ROA过滤路由就行了。

RPKI这种不和路由进行耦合,也导致了它就是慢。但好处就是不修改BGP路由协议。算是有利有弊吧。

2. BGPsec

BGP协议分为iBGP和eBGP,BGPsec只运行在external BGP上。

BGPsec是需要修改BGP协议的,创建了一个新的Path Attribute:BGPsec_PATH。它在原地签名经过的AS路径,包括当前路径和下一跳路径:signs<AS Path, prefix, target ASN>。签名肯定是公钥密码体系,私钥签名公钥验证。理论上需要每个路径上的AS都进行签名,不能既有没有签名的,还有签过名的,不然肯定数量上对不上,有没有index,就全乱了,验证起来很花费时间的。所以碰到legacy路由器(就是未部署BGPsec的路由器),那就重来呗,肯定签名不对了。在协议规范RFC8205第4.1节中规定了,每个前缀都需要单独的签名,所以聚合前缀应该是不可行了(原来BGPsec也不能搞定前缀聚合啊!!!)。

但是这就有个严重的问题(看年限很久远了,现在是否严重未知)。理论上的AS-PATH可能包含任何一个ASN。假设现在已经分配的ASN都在使用中,也就是10万个AS都在使用,那么BGP路由器就需要存储这10万个AS的公钥,还要不考虑key-rollover情况下(signature中就携带有路由器公钥标识,这样找起来应该不会太费劲,就是存储占用多 )。所以他们在研究懒验证的事情,等路由器有时间遍历签名者公钥的时候,或者等路由器负载较小的时候再去验证BGPsec签名。不过这貌似不又回到了RPKI的方式上了嘛。推动RPKI和BGPsec的本来就是NIST和IETF联合的,所以他们研究这个也很正常。计算机世界到处都是这样的妥协:例如TCP的慢启动、拥塞避免、快重传快恢复就是这样,反正先用起来,然后出现问题再纠正呗。另外这个工作叫做Aggregate Signatures for BGPsec,没找到具体的方案。通过搜索找到不是相同团队做的APAT: An Application of Aggregate Signatures to BGPSEC,数学不好,公式多,有时间再研究一下。好吧,开始给自己挖坑。

在BGP路由器接收到了一个BGPsec宣告后,它需要去验证<all AS path hops, prefix>,也就是验证整个原地签名块。所需的公钥是需要通过RTR协议从RPKI存储库中传递过来。验证结果只有valid和invalid两种,如果这个签名块完全验证通过,那么路径就是合法的。验证的结果就是用于过滤路由。

BGPsec如上面所述,是一个end-to-end安全协议,端是指AS。它是可以进行部分部署和增量部署的,也是有意义的,只是意义可能就不完整了,导致的结果就是非全网部署安全意义不大。BGPsec也可能会泄露内部拓扑信息(没搞明白,可能是因为需要eBGP路由器的公钥签名原因吧,然后签名信息中还携带了路由器的公钥标识。)

从IXP的角度来看,BGPsec这种要求end-to-end的协议在全网范围内是不实际的(又没搞懂了,大概是想说一条特别特别长的AS-PATH不切实际吧,BGP都没有的,BGPsec应该更不可能有了)。所以从IXP开始部署或许是一个良好的开始。简单来说,IXP是路由孤岛,很适合增量部署BGPsec;IXP路由对于BGP公开路由收集器是隐藏的(毕竟它在中间);IXP之间的AS-hop很短,这样加密开销就会较小。最重要的就是,对于IXP来说,安全收益可能超过成本开销。

从Vendor的角度来看,BGPsec是开源实现居多,商业供应商的实现是落后的。嗯,确实,查了下,ISOC 2017年文章中说,Cisco、Juniper、Quagga才堪堪实现了源验证,也就是支持了RIR以及RPKI。BGPSEC还真的没影吧。而且感觉开源的也不是特别多,更新也不是很快,可以查看 bgpsec.net 的实现软件。所以说还活在研究中一点也不假。

所以说实话,BGPsec的部署还是很难,尤其是全网内end-to-end部署(哦,它这个end-to-end是指全路径吧),更有可能是部分域部署。所以,2017年那篇文章就是在唬人了。

对BGPsec的感受就是:

  • Does it exist at all?
  • Won't work.
  • Too slow.
  • Need to replace all the hardware.
  • Isn't origin validation enough?
  • Not scalable.
  • Leaks private information.
  • Does not address the real problem.
  • BGP is secure anyway.
  • Key management is complex.

这个调查结果,倒是挺符合对IETF社区的印象的:一个以market驱动的组织。

3. 实验

好吧,它的实验条件我没有看懂,实际上好像也都是定性的?先列下来,再琢磨吧。

  • Take realistic absolute and relative state distribution numbers.
  • The overall setup models a route server in a moderately sized IX.
  • Instrumented implementation for performance measurement.
  • No codepointhijacks.
  • Feeder side is precomputedahead of time.
  • Verification is performed prior to path selection.
  • The results should not be generalized and interpreted outside of the experiment context.
  • Number of prefixes and paths.
  • Number of prefixes sharing the same path.
  • Fanoutratio.
  • Caching aspects.

然后实验结果就是BGP 83秒收敛,BGPsec 2049秒收敛,足足25倍。

然后就开始分析原因,主要涉及到:大量计算导致性能瓶颈、内存容量和延迟、矢量化、批处理和缓存、协议工程需要考虑软硬件细节。实际上没有迭代的产品就是优化不足。

以下是在一个BGP speaker的处理流程,不是两个分开的,是从接收到转发的过程。

3.1. BGPsec接收侧处理

主要涉及到:rx-> hash -> verify -> process prefix and path。接下来是两种算法分析,我对这个hash以及公钥了解很少,所以不太清楚具体的算法流程,HASH肯定比公钥快就是了,后面就简要跳过了。(挖坑,后面研究下各类算法以及特点吧)

  • hash使用SHA2,计算不昂贵,但是内存开销大;一次性操作4字节,矢量化操作但受到数据布局限制(内存对齐呗)。
  • verification使用P-256(一种椭圆曲线算法),计算非常昂贵,但不接触内存?可以进行批处理,例如ECDSA。

数据分块,并行计算。导致结果就是+20% latency results in +1500% throughput(意思应该是+20%延时就可以提升+1500%吞吐,时间换吞吐?)。

3.2. BGPsec转发侧处理

主要涉及:{Prefix, Path and signature elements, Target} -> hash -> sign -> tx。

SHA2,和接收端处理流程一样。但需要额外的块,HASH和wire format布局不同,target ASN位置阻止了缓存的可能性。emmm,说人话就是缓存失效了呗。

P-256用于signing。计算昂贵但是不接触内存,可以矢量化处理。

矢量化处理,按照我的理解,应该就是指并行处理,例如VPP(Vector Packet Processor)中就是对于一个函数功能,一次性处理了多个数据包。如果有不当之处,后面再细细研究1, 2

经过优化,BGPsec可以达到272秒的收敛时间,但是还是比BGP要慢3倍左右。那么BGPsec就不能用了吗?不,它只是现在还没有达到最优,没有很好的考虑硬件细节。(专门硬件?)

BGPsec就是这么复杂。重点是还要看RPKI的部署率。所幸,RPKI还在稳步推进中,不过RPKI部署率还不如IRR。

相关推荐
moton20171 分钟前
云原生:构建现代化应用的基石
后端·docker·微服务·云原生·容器·架构·kubernetes
何中应36 分钟前
Spring Boot中选择性加载Bean的几种方式
java·spring boot·后端
web2u2 小时前
MySQL 中如何进行 SQL 调优?
java·数据库·后端·sql·mysql·缓存
michael.csdn2 小时前
Spring Boot & MyBatis Plus 版本兼容问题(记录)
spring boot·后端·mybatis plus
Ciderw2 小时前
Golang并发机制及CSP并发模型
开发语言·c++·后端·面试·golang·并发·共享内存
Мартин.2 小时前
[Meachines] [Easy] Help HelpDeskZ-SQLI+NODE.JS-GraphQL未授权访问+Kernel<4.4.0权限提升
后端·node.js·graphql
程序员牛肉2 小时前
不是哥们?你也没说使用intern方法把字符串对象添加到字符串常量池中还有这么大的坑啊
后端
烛阴2 小时前
Go 语言进阶必学:&^ 操作符,高效清零的秘密武器!
后端·go
网络风云3 小时前
golang中的包管理-下--详解
开发语言·后端·golang
京东零售技术3 小时前
一次线上生产库的全流程切换完整方案
后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