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Java单例---静态内部类

之前写过一篇双重锁校验单例 ,这是延迟加载的一种单例模式,俗称懒汉模式,这次写一个静态内部类的单例,这个写法天生线程安全,并且引出反射攻击,废话不多说,上代码:

java 复制代码
public class StaticInnerClass {

    private static class InnerClass{
        private static StaticInnerClass staticInnerClass = new StaticInnerClass();
    }

    public static StaticInnerClass getInstance(){
        return InnerClass.staticInnerClass;
    }

    private StaticInnerClass(){
    	
    }

}

这种静态内部类的实现方式,它主要原理是:加载一个类时,其内部类不会同时被加载。一个类被加载,当且仅当其某个静态成员(静态域、构造器、静态方法等)被调用时发生 ,也就是说内部类:InnerClass只有我们调用getInstance()的时候才会被加载。

那么这个写法为什么线程安全呢?原因可以在《深入理解Java虚拟机》这本书的第七章7.3.5小节找到答案,这里摘要出主要原因,大家有兴趣可以自己去看看书:

  • 虚拟机会保证一个类的< clinit>()方法在多线程环境中被正确的加锁、同步,如果多个线程同时去初始化一个类,那么只会有一个线程去执行这个类的< clinit>()方法,其他线程都需要阻塞等待,直到活动线程执行< clinit>()方法完毕。如果在一个类的< clinit>()方法中有耗时很长的操作,就有可能造成多个进程阻塞(需要注意的是,其他线程虽然会被阻塞,但如果执行< clinit>()方法的那条线程退出< clinit>()方法后,其他线程唤醒之后不会再次进入< clinit>()方法。同一个类加载器下,一个类型只会被初始化一次),在实际应用中这种阻塞旺旺是很隐蔽的。

这就是他线程安全的原因,通俗的说就是这个静态内部类只能同时有一个线程去初始化它,其他的被阻塞,如果一个线程初始化了这个静态内部类,那么其他的就不会再去初始化了。

那么上面这个写法就真的能保证这个类的实例在任何情况下都只有一个吗?其实是不行的,通过反射的方式,就可以修改这个类的私有构造器权限,然后创建出一个这个类的实例,这个在下一篇博客里面写。

个人浅薄理解,欢迎补充

本文是转载文章,点击查看原文
如有侵权,请联系 xyy@jishuzhan.net 删除
相关推荐
蝈蝈噶蝈蝈噶3 分钟前
问题:tomcat下部署eureka双重路径
java·eureka·tomcat
禹曦a7 分钟前
Java进阶之旅-day05:网络编程
java·开发语言·网络
hankeyyh18 分钟前
讲清楚Go字符串和utf8编码
后端·go
五行星辰28 分钟前
Gson修仙指南:谷歌大法的佛系JSON渡劫手册
java·后端
uhakadotcom28 分钟前
Supervised Fine-Tuning(SFT)最佳实践
算法·面试·github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33 分钟前
【无标题】object,wait,notifyAll
java·开发语言
未完结小说33 分钟前
RabbitMQ高级(二) - MQ的可靠性
后端
Lemon12533 分钟前
LeetCode刷题常见的Java排序
后端
Niuguangshuo39 分钟前
Python 设计模式:迭代模式
java·python·设计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