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cv入门到精通——OpenCV4.1.2之性能衡量与优化方法

目录

目标

使用OpenCV衡量性能

OpenCV中的默认优化

在IPython中衡量性能

更多IPython魔术命令

性能优化技术


目标

在图像处理中,由于每秒要处理大量操作,因此必须使代码不仅提供正确的解决方案,而且还必须以最快的方式提供。因此,在本章中,你将学习

  • 衡量代码的性能。

  • 一些提高代码性能的技巧。

  • 你将看到以下功能:cv.getTickCountcv.getTickFrequency等。

除了OpenCV,Python还提供了一个模块time ,这有助于衡量执行时间。另一个模块profile 有助于获取有关代码的详细报告,例如代码中每个函数花费了多少时间,调用了函数的次数等。但是,如果你使用的是IPython,则所有这些功能都集成在用户友好的界面中方式。我们将看到一些重要的信息,有关更多详细信息,请查看" **其他资源"**部分中的链接。

使用OpenCV衡量性能

cv.getTickCount函数返回从参考事件(如打开机器的那一刻)到调用此函数那一刻之间的时钟周期数。因此,如果在函数执行之前和之后调用它,则会获得用于执行函数的时钟周期数。

cv.getTickFrequency函数返回时钟周期的频率或每秒的时钟周期数。因此,要找到执行时间(以秒为单位),你可以执行以下操作:

复制代码

e1 = cv.getTickCount()

你的执行代码

e2 = cv.getTickCount()

time = (e2 - e1)/ cv.getTickFrequency()

我们将通过以下示例进行演示。下面的示例应用中位数过滤,其内核的奇数范围为5到49。(不必担心结果会是什么样,这不是我们的目标):

复制代码

img1 = cv.imread('messi5.jpg')

e1 = cv.getTickCount()

for i in range(5,49,2):

img1 = cv.medianBlur(img1,i)

e2 = cv.getTickCount()

t = (e2 - e1)/cv.getTickFrequency()

print( t )

我得到的结果是0.521107655秒

注意

你可以使用时间模块执行相同的操作。代替cv.getTickCount,使用time.time()函数。然后取两次相差。

OpenCV中的默认优化

许多 OpenCV 函数都是使用 SSE2、 AVX 等进行优化的。它还包含未优化的代码。因此,如果我们的系统支持这些特性,我们就应该利用它们(几乎所有现代的处理器都支持它们)。在编译时默认启用它。因此,如果启用了 OpenCV,它将运行优化的代码,否则它将运行未优化的代码。你可以使用 cvUseoptimized 检查是否启用 / 禁用和 cvSetuseoptimized 以启用 / 禁用它。让我们看一个简单的例子。

#检查是否启用了优化

复制代码

检查是否启用了优化

In [5]: cv.useOptimized()

Out[5]: True

In [6]: %timeit res = cv.medianBlur(img,49)

10 loops, best of 3: 34.9 ms per loop

关闭它

In [7]: cv.setUseOptimized(False)

In [8]: cv.useOptimized()

Out[8]: False

In [9]: %timeit res = cv.medianBlur(img,49)

10 loops, best of 3: 64.1 ms per loop

看,优化的中值滤波比未优化的版本快2倍。如果你检查其来源,你可以看到中值滤波是 SIMD 优化。因此,你可以使用它在代码顶部启用优化(请记住,它是默认启用的)

在IPython中衡量性能

有时你可能需要比较两个类似操作的性能。IPython为你提供了一个神奇的命令计时器来执行此操作。它会多次运行代码以获得更准确的结果。同样,它们适用于测量单行代码。

例如,你知道以下哪个加法运算更好,x = 5; y = x**2, x = 5; y = x*x, x = np.uint8([5]); y = x*xy = np.square(x)?我们将在IPython shell中使用timeit得到答案。

复制代码

In [10]: x = 5

In [11]: %timeit y=x**2

10000000 loops, best of 3: 73 ns per loop

In [12]: %timeit y=x*x

10000000 loops, best of 3: 58.3 ns per loop

In [15]: z = np.uint8([5])

In [17]: %timeit y=z*z

1000000 loops, best of 3: 1.25 us per loop

In [19]: %timeit y=np.square(z)

1000000 loops, best of 3: 1.16 us per loop

你可以看到x = 5; y = x * x最快,比Numpy快20倍左右。如果你还考虑阵列的创建,它可能会快100倍。酷吧?(大量开发人员正在研究此问题)

注意

Python标量操作比Numpy标量操作快。因此,对于包含一两个元素的运算,Python标量比Numpy数组好。当数组大小稍大时,Numpy会占优势。

我们将再尝试一个示例。这次,我们将比较cv.countNonZeronp.count_nonzero对于同一张图片的性能。

复制代码

In [35]: %timeit z = cv.countNonZero(img)

100000 loops, best of 3: 15.8 us per loop

In [36]: %timeit z = np.count_nonzero(img)

1000 loops, best of 3: 370 us per loop

看,OpenCV 函数比 Numpy 函数快近25倍。

注意

通常,OpenCV函数比Numpy函数要快。因此,对于相同的操作,首选OpenCV功能。但是,可能会有例外,尤其是当Numpy处理视图而不是副本时。

更多IPython魔术命令

还有其他一些魔术命令可以用来测量性能,性能分析,行性能分析,内存测量等。它们都有很好的文档记录。因此,此处仅提供指向这些文档的链接。建议有兴趣的读者尝试一下。

性能优化技术

有几种技术和编码方法可以充分利用 Python 和 Numpy 的最大性能。这里只注明相关信息,并提供重要信息来源的链接。这里要注意的主要事情是,首先尝试以一种简单的方式实现算法。一旦它运行起来,分析它,找到瓶颈并优化它们。

1.尽量避免在Python中使用循环,尤其是双/三重循环等。它们本来就很慢。

2.由于Numpy和OpenCV已针对向量运算进行了优化,因此将算法/代码向量化到最大程度。

3.利用缓存一致性。

4.除非需要,否则切勿创建数组的副本。尝试改用视图。数组复制是一项昂贵的操作。

即使执行了所有这些操作后,如果你的代码仍然很慢,或者不可避免地需要使用大循环,请使用Cython等其他库来使其更快。

相关推荐
小蜜蜂爱编程4 分钟前
deep learning简介
人工智能·深度学习
IT_陈寒5 分钟前
SpringBoot实战避坑指南:我在微服务项目中总结的12条高效开发经验
前端·人工智能·后端
AI优秘企业大脑7 分钟前
需求洞察助力战略规划实现潜在市场机会
大数据·人工智能
Learn Beyond Limits9 分钟前
Clustering vs Classification|聚类vs分类
人工智能·算法·机器学习·ai·分类·数据挖掘·聚类
诸葛务农12 分钟前
光电对抗分类及外场静爆试验操作规程
人工智能·嵌入式硬件·分类·数据挖掘
TG:@yunlaoda360 云老大13 分钟前
谷歌发布 Veo 3.1 视频生成模型:有声电影、长视频叙事与人物定制的实测与展望
人工智能·音视频·googlecloud
大连好光景14 分钟前
LSTM模型做分类任务2(PyTorch实现)
人工智能·pytorch·lstm
阿里巴巴淘系技术团队官网博客17 分钟前
让AI打出丝滑连招:编码-部署-自测-改bug
人工智能·bug
LeonDL1681 小时前
基于YOLO11深度学习的电梯内车辆识别系统【Python源码+Pyqt5界面+数据集+安装使用教程+训练代码】【附下载链接】
人工智能·python·深度学习·pyqt5·yolo数据集·yolo11深度学习·电梯内车辆识别系统
熊猫_豆豆2 小时前
用AI训练数据,预测房地产价格走势(Python版)
人工智能·ai模型·房产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