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义对象间的一种一对多的依赖关系,当一个对象的状态发生改变时,所有依赖于它的对象都得到通知并被自动更新。
什么是观察者模式?
观察者模式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极其常见。
先来看看观察者模式的定义:
观察者模式定义了对象之间一对多的依赖,当这样一来,当一个对象状态改变时,它的所有依赖者都会收到通知并自动更新。
这个模式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可以说是太常见了!
比如手机上的天气预报,一旦气象局的信息进行了更新,手机上的天气信息就会相应的变化;
比如10086群发的消息,其实也是一个观察者模式的例子,每当10086发送一条消息时,所有的移动手机都会收到这个消息。而且一般消息中都会附带一个提醒"退订请回复T",一旦回复了T,以后就不会接收到显10086对应的短信了。
比如麦当劳吃炸鸡时,当一份食物准备好,就会通知"3045、3045、3045"请取餐,大家都能听到,但是可能只有一个人会去取餐,因为订阅者可以自行决定接收到消息之后动不动,或者说做什么;又比如...
观察者模式描述的就是订阅者和发布者之间的联系。其UML类图如下:
在这个下面给出订阅者和发布者的一个例子。
应用实例
借鉴《大话设计模式》的看门放哨的例子,我们来设计这样一个场景:
"一堂自习课时,小红、小蓝、小绿 三人无心学习,各玩各的。坐在门口小黄 在门口放哨,一旦看到班主任的身影,就敲一下桌子,其他三人应声而动,赶忙拿出书进行学习。当班主任走远了,小黄敲两下桌子,大家又开始愉快的玩耍..."
- 主体接口
主体接口,又称为被观察者,采用接口的方式可以给具体的主体类实现自己的逻辑,如采用链表、数组、或者Map等结构存储观察者。
public interface Subject {
// 增加观察者
public void attach(Observer observer);
// 删除观察者
public void detach(Observer observer);
// 通知所有观察者
public void notifyObservers();
// 主体(被观察者)状态
public void setAction(String action);
public String getAction();
}
- 通知者接口
通知者接口主要是定义了一个接口,不同的通知者实现自己的消息逻辑:
public abstract class Observer {
protected String name;
protected Subject subject;
public Observer(String name, Subject subject) {
this.name = name;
this.subject = subject;
}
public abstract void update();
}
- 实际观察者(小红、小蓝、小绿)
分别实现三个同学:
public class Xiaohong extends Observer {
public Xiaohong(String name, Subject subject) {
super(name, subject);
}
@Override
public void update() {
System.out.println(subject.getAction() + "\n" + name + "把小说藏起来!继续学习!");
}
}
public class Xiaolan extends Observer {
public Xiaolan(String name, Subject subject) {
super(name, subject);
}
@Override
public void update() {
System.out.println(subject.getAction() + "\n" + name + "把手机收起来!继续学习!");
}
}
public class Xiaolv extends Observer {
public Xiaolv(String name, Subject subject) {
super(name, subject);
}
@Override
public void update() {
System.out.println(subject.getAction() + "\n" + name + "把游戏机收起来!继续学习!");
}
}
- 实际发布者(小黄)
小黄观察老师的到来,通知大家:
public class Xiaohuang implements Subject {
// 需要通知的同学列表
private final List<Observer> observers = new LinkedList<>();
private String action;
// 添加通知同学
@Override
public void attach(Observer observer) {
observers.add(observer);
}
// 删除通知同学
@Override
public void detach(Observer observer) {
observers.remove(observer);
}
// 通知所有同学
@Override
public void notifyObservers() {
for (Observer observer : observers) {
observer.update();
}
}
// 获取通知状态
@Override
public String getAction() {
return action;
}
// 设置通知状态
@Override
public void setAction(String action) {
this.action = action;
}
}
-
运行客户端
public class App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 前台为通知者
Xiaohuang xiaohuang = new Xiaohuang();
Xiaohong observer1 = new Xiaohong("小红", xiaohuang);
Xiaolv observer2 = new Xiaolv("小绿", xiaohuang);
Xiaolan observer3 = new Xiaolan("小蓝", xiaohuang);
// 需要通知三个
xiaohuang.attach(observer1);
xiaohuang.attach(observer2);
xiaohuang.attach(observer3);
// 设置通知状态
xiaohuang.setAction("小心!Boss回来了!");
// 发送通知
xiaohuang.notifyObservers();
}
}
结果如下:
总结
优点
- 观察者模式实现了发布者和订阅者之间的松耦合:两个对象之间可以进行交互,但是不太清楚彼此之间的细节;
- 适用于一个对象改变,相联系的对象随之发生相应变化的场景。
缺点
- 如果对象之间有循环依赖,在观察者模式下可能会引发循环调用,从而造成系统崩溃;
总而言之,当对象之间的关系类似与消息群发这样的一对多关系时,就可以开始考虑用不用观察者模式了。(都这个时候了,不用它还能用谁啊?)
参考资料
《Head First 设计模式》
《大话设计模式》
观察者模式------极客教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