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理解网络通信和TCP/IP协议
OSI 七层模型 与 TCP/IP 五层模型
-
OSI 七层模型
-
应用层、表示层、会话层: 为程序提供服务,处理数据以及会话管理,比如MySQL
-
传输层:处理端与端的连接,比如TCP
-
网络层: IP地址以及路由选择
-
数据链路层: 提供介质访问和链路管理,比如网卡驱动
-
物理层: 比如网卡+网线
-
-
TCP/IP 五层模型
-
应用层
-
传输层
-
网络层
-
数据链路层
-
物理层
-
网络通信中的地址和端口号
- 端口号为什么只有65535个
- 因为在TCP、UDP协议报文的开头分别有16位二进制来存储端口号和目标端口号,所以端口数 = 2 ^ 16 = 65536,但是0号端口号表示所有端口,所以实际可用的只有65535个
- 虽然端口号只有65535个,并不是一台主机只能保持最多65535个TCP连接,具体得根据服务器和客户端看
TCP三次握手
- 流程
- 第一次握手
- 客户端将请求报文SYN=1,请求报文的序列号seq=J,并将数据包一起发往服务端,客户端处于同步发送状态(SYN_SENT),等待服务端确认
- 第二次握手
- 服务端收到数据包通过报文标志位SYN=1知道客户端请求建立连接,服务端应答报文标志位SYN=1、ACK=1,应答报文的确认号ack=J+1,应答报文的序列号seq=K,并将数据包发送到客户端来确认连接,服务端处于同步接收状态(SYN_RCVD)
- 第三次握手
- 客户端收到应答报文后,检查发送过来的标志位,如果正确会将标志位ACK=1、确认号ack=K+1,并将数据包发给服务端,服务端检查没问题后,客户端和服务端进入完成建立状态(ESTABLISHED),后续就可以进行数据传输了
- 第一次握手
简概流程
- TCP建立连接时,客户端首先发送一个SYN报文给服务端,表示想要建立连接
- 服务端收到后,回复一个SYN+ACK报文,既表示同意连接,也确认收到了客户端的SYN报文
- 客户端再次回复一个ACK报文,确认收到了服务端的SYN+ACK报文
问题
: 为什么TCP握手需要三次- 确认双方接收和发送的能力是否正常
- 通过双方相互告知起始序列号,来确认序列号已被对方收到,可以保证可靠性传输
- 为什么不是一次、二次
- 为了防止已失效的连接请求报文段突然传到服务端导致问题
- 如果此时客户端发送的延迟握手信息被服务端收到,然后服务端进行响应了,服务端认为客户端已经和它建立连接,并一直等待客户端发来的数据,这样会让服务端很多资源被浪费
- 为了防止已失效的连接请求报文段突然传到服务端导致问题
TCP四次挥手
-
流程
-
第一次挥手
- TCP是全双工的,客户端和服务端均可发起第一次分手
- 客户端发送FIN=1表示数据发送完毕,服务端可关闭接收,但仍可发送数据给客户端,此时客户端等待服务端确认释放连接
-
第二次挥手
-
客户端向服务端发送释放连接请求后,服务端确认无更多数据,发送ACK=1的响应,并进入CLOSE_WAIT状态等待关闭连接
-
第三次挥手
- 服务端已发送完所有数据给客户端,并通过发送FIN=1通知客户端关闭接收连接
- 服务器目前处于LAST_ACK状态,等待客户端确认接收请求
-
-
第四次挥手
- 服务端已发送完所有数据给客户端,并通过发送FIN=1通知客户端关闭接收连接,服务器目前处于LAST_ACK状态,等待客户端确认接收请求
-
-
简概流程
- TCP断开连接时,客户端首先发送一个FIN报文给服务端,表示它已完成数据发送,希望关闭连接
- 服务端收到后,回复一个ACK报文,确认收到了客户端的关闭请求,此时,服务端可能还有数据要发送,所以不会立即关闭连接
- 当服务端也完成数据发送后,它会发送一个FIN报文给客户端,表示自己也准备关闭连接
- 客户端收到后,再次回复一个ACK报文,确认收到了服务端的关闭请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