狡兔三窟
n 个连续的洞(编号1-n),兔子白天待在洞里,晚上跳到相邻的洞里。猎人白天检查,希望找到兔子。给定洞口数 n,检查天数 k 以及 k 个检查洞口编号,输出是否能抓住兔子。
e.g.
输入
3 2
2 2
输出
Yes
初印象
对于第 i 个洞口,当 i = 1 或 i = n 时,只有一种选择,其它情况下可以 +1 也可以 -1.
对于兔子的状态,可以想象到一个有向图,或者一个状态机。
正确思想
这题的关键就在于状态。这里并没有设计很复杂的状态设计,反而很直觉:设置一个长度为 n 的 01 数组,表示兔子是否有可能出现在该位置上。
首先将所有洞口的值置为1,表示兔子可能在此洞中;假设猎人每次检查洞口都抓不到兔子(兔子不在此洞中),将该洞口的值置为0;再将每天晚上兔子可能跳到的洞口值置为1,不可能跳到的洞口值置为0,当所有的洞口全为0的时候兔子无洞可逃,则肯定会被猎人抓住。
可以呆的洞为1,不可以的为0,先全部初始化为1,横坐标代表洞的标号,纵坐标代表第几天。第j天被检查的洞一定是0;如果是1号洞或是m号洞,则查看前一天的二号洞或m-1号洞是0的话,1号洞或m号洞为0;如果前一天的i-1和i+1号洞都是0的话,第i号洞为0。
填表完成之后,遍历数组的最后一行,如果有1的话,代表兔子有可能不被抓住,如果全为0,则代表一定会被抓住。
从状态转移的角度讲,一定是第 i 个洞口为 1,i+1 和 i-1才能设置为 1。所以初始状态应该是全 1,然后下一个状态初始化为全 0,依次设置为 1,然后再将猎人看中的洞口设置为0. 循环往复,最终全 0 就说明一定能捉到。
代码
cpp
# include<iostream>
# include<vector>
const int N = 3005;
using namespace std;
int main(void) {
int n, k;
cin >> n >> k;
vector<int> dp(n, 1), a(k+1);
for (int i = 1; i <= k; i ++ ) cin >> a[i];
for (int i = 1; i <= k; i ++ ) {
vector<int> nextdp(n+2, 0);
for (int j = 1; j <= n; j ++ )
if (dp[j]) nextdp[j-1]=nextdp[j+1]=1;
nextdp[a[i]] = 0;
swap(nextdp, dp);
for(int j = 1; j <= n; j ++ ) cout << dp[j] << ' ';
cout << '\n';
}
return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