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因特网概述
1.1、网络、互联网(互连网)和因特网
网络(Network)由若干结点(Node)和连接这些结点的链路(Link)组成。这些链路可以是有线链路也可以是无限链路。
多个网络还可以通过路由器互连起来,这样就构成了一个覆盖范围更大的网络,即互连网(或互联网)。
因特网(Internet)是世界上最大的互连网络。
区别internet和Internet:
1.2、因特网发展的三个阶段
因特网服务提供者ISP(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
普通用户是通过ISP接入因特网的,ISP可以从因特网管理机构申请到成块的IP地址,同时拥有通信线路以及路由器等连网设备,机构和个人只要向ISP缴纳规定的费用,就可以从ISP得到所需要的IP地址(因特网上的主机都必须有IP地址才能进行通信)。
我国主要的ISP是中国电信,联通,移动这三家电信运营商。
基于ISP的三层结构的因特网:
第一层(最高级别)ISP:称为因特网主干网,一般能够覆盖国际性区域范围,并拥有高速链路和交换设备,第一层ISP之间直接互连。本层ISP服务范围最大。
第二层ISP:本层ISP和一些大公司是第一层ISP的用户,通常具有区域性或国家性覆盖规模,与少数第一层ISP相连接。
第三层ISP:称为本地ISP,本层ISP是第二层ISP的用户,且只拥有本地范围的网络,一般的校园网或企业网,以及住宅用户和无线移动用户
此外, 一旦某个用户能够接入到因特网,那么他也可以成为一个ISP,所需要做的就是购买一些如调制解调器或路由器这样的设备,让其他用户能够和他相连。一个ISP可以很方便地在因特网拓扑上增添新的层次和分支
1.3、因特网的标准化工作
因特网的标准化工作对因特网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因特网在制定其标准上的一个很大的特点是面向公众。
因特网所有的RFC(Request For Comments)技术文档都可从因特网上免费下载;
( http://www.ietf.org/rfc.html)
任何人都可以随时用电子邮件发表对某个文档的意见或建议。
因特网协会ISOC是一个国际性组织,它负责对因特网进行全面管理,以及在世界范围内促进其发展和使用。
因特网体系结构委员会IAB,负责管理因特网有关协议的开发;
因特网工程部IETF,负责研究中短期工程问题,主要针对协议的开发和标准化;
因特网研究部IRTF,从事理论方面的研究和开发一些需要长期考虑的问题。
制订因特网的正式标准要经过以下4个阶段:
(1)因特网草案 (在这个阶段还不是RFC文档)
(2)建议标准 (从这个阶段开始就成为RFC文档)
(3)草案标准
(4)因特网标准
并非所有的PFC文档都是因特网标准,只有极少数RFC文档最后才能变成因特网标准。
1.4、因特网的组成(按功能划分)
边缘部分:
由所有连接在因特网上的主机组成。这部分是用户直接使用的,用来进行通信(传送数据、音频或视频)和资源共享。
核心部分:
由大量网络和连接这些网络的路由器组成。这部分是为边缘部分提供服务的(提供连通性和交换)。
在网络核心部分起特殊作用的是路由器,这是一种专用计算机,但一般不称它为主机,路由器是实现分组交换的关键构件,其任务是转发收到的分组,这是网络核心部分最重要的功能。
二、三种交换方式
2.1、电路交换(Circuit Switching)
在电话问世后,人们发现让所有的电话机都两两相连是不现实的。因为n部电话需要n*(n-1)/2(组合数)对电线才能互连。
因此,人们意识到要让每一部电话能够很方便地和另一部电话进行通信,就应当使用一个中间设备将这些电话连接起来,这个中间设备就是电话交换机****。
每一部电话机都连接到电话交换机上,可以把电话交换机简单地看成是一个有多个开关的开关器,可以将需要通信的任意两部电话的电话线路按需接通,从而大大减少了连接的电话线数量。当电话机数量增多时,就要使用很多彼此连接起来的电话交换机来完成全网的交换任务。用这样的方法,就构成了覆盖全世界的电信网。
①电话交换机接通电话线的方式称为电路交换。
②从通信资源的分配角度来看,交换(Switching)就是按照某种方式动态地分配传输线路的资源。
电路交换示意图
用户线归电话用户使用,而电话交换机之间拥有的大量话路的中继线则是许多用户共享的。
③电路交换的三个步骤:
①:建立连接(分配通信资源)
比如:在使用电路交换打电话之前,必须先拨号请求建立连接,当被叫用户听到电话交换机送来的拨号音并摘机后,从主叫端到被叫端就建立了一条连接,也就是一条专用的物理通路,这条连接保证了双方通话时所需的通信资源,而这些资源在双方通信时不会被其他用户占用
②:通话(一直占用通信资源)
即主叫和被叫双方互相通电话。在整个通话期间,第一步建立连接所分配的通信资源始终被占用。
③:释放连接(归还通信资源)
即通话完毕挂机后,电话交换机释放刚才使用的这条专用的物理通路。换句话说,就是把刚才占用的所有通信资源归还给电信网。
问题:
当使用电路交换来传送计算机数据时,其线路的传输效率往往很低。
原因:
计算机数据是突发式地出现在传输线路上的。例如这种情况:当用户正在输入和编辑一份待传输的文件时,用户所占用的通信资源暂时未被利用,该通信资源也不能被其他用户利用,宝贵的通信线路资源就这样被白白浪费了。因此,计算机网络通常采用分组交换而不是电路交换。
2.2、分组交换(Packet Switching)
在因特网中,最重要的分组交换机就是路由器,路由器负责将各种网络互连起来,并对接收到的分组进行转发,也就是进行分组交换。
例如,主机H6的用户要给主机H2的用户发送一条消息,通常我们把表示该消息的整块数据称为一个报文,在发送报文之前,先把较长的报文分成为一个个更小的等长数据段。在每个数据段之前,加上一些必要的控制信息组成的首部后,就构成了一个分组,也可以简称为"包",相应的,首部也可称为"包头"。
在这里,添加首部虽然额外加大了待传输的数据量,但实际上,首先,首部包含了分组的目的地址,否则分组传输路径中的各分组交换机(也就是各路由器)就不知道如何转发分组了。分组交换机收到一个分组后,先将分组暂时储存下来,再检查其首部,按照首部中的目的地址进行查表转发,找到合适的转发接口,通过该接口将分组转发给下一个分组交换机。
如上图,主机H6将所构造出的各分组依次发送出去,各分组经过途中各分组交换机的存储转发,最终到达主机H2,主机H2收到这些分组后,去掉它们的首部,将各数据段组合还原出原始报文。
在上述分组过程中,发送方所要完成的任务是构造分组和发送分组,路由器(也就是分组交换机)所要完成的任务是缓存分组和转发分组,简称为"存储转发 ",接收方所要完成的任务是接收分组和还原报文。
2.3、报文交换(Message Switching)
与分组交换类似,报文交换中的交换节点也采用存储转发方式。但报文交换对报文的大小没有限制,这就要求交换节点需要有较大的缓存空间。需要注意的是,报文交换主要用于早期的电报通信网,现在较少使用,通常被较先进的分组交换方式所取代。
2.4、三种交换方式的对比
假设A,B,C,D是分组传输路径上所要经过的4个结点交换机,纵坐标为时间。
对于电路交换,通信之前首先要建立连接,连接建立好之后,就可以使用已建立好的连接进行数据传送,数据传送结束后,需要释放连接,以归还之前建立连接所占用的通信线路资源。
对于报文交换,可以随时发送报文,而不需要事先建立连接,整个报文先传送到相邻结点交换机,全部存储下来后进行查表转发,转发到下一个结点交换机。
对于分组交换,可以随时发送分组,而不需要事先建立连接 ,构成原始报文的一个个分组,依次在各结点交换机上存储转发,各结点交换机在发送分组的同时,还缓存接收到的分组。
当使用电路交换时,一旦建立连接,中间的各结点交换机就是直通形式的,比特流可以直达终点;当使用报文交换时,整个报文需要在各结点交换机上进行存储转发,由于不限制报文的大小因此需要各结点交换机都具有较大的缓存空间;当使用分组交换时,构成原始报文的一个个分组,在各结点交换机上进行存储转发,相比报文交换,减少了转发时延,还可以避免过长的报文长时间占用链路,同时也有利于进行差错控制
2.5、三种交换方式的优缺点
2.5.1、电路交换优点
++①、通信时延小++
这是因为通信线路为通行双方用户专用,数据直达,因此通信时延非常小。当传输大量数据时,这一优点非常明显。
++②、有序传输++
这是因为通行双方之间只有一条专用的通信线路,数据只在这一条线路上传输,因此不存在失序问题。
++③、没有冲突++
不同的通信双方拥有不同的信道,不会出现争用物理信道的问题。
++④、适用范围广++
电路交换既适用于传输模拟信号,也适用于传输数字信号。
++⑤、实时性强++
主要得益于通信时延小的优点
++⑥、控制简单++
电路交换的结点交换机及其控制都比较简单。
2.5.2、电路交换缺点
++①、建立连接时间长++
电路交换的平均连接时间对计算机通信来说太长。
++②、线路独占,使用效率低++
电路交换一旦建立连接,物理通路就被通信双方独占,即使通信线路空闲,也不能供其他用户使用,因而信道利用率很低。
++③、灵活性差++
只要连接所建立的物理通路中的任何一点出现了故障,就必须重新拨号建立新的连接,这对十分紧急和重要的通信是很不利的。
++④、难以规格化++
电路交换时,数据直达,不同类型、不同规格、不同速率的终端很难相互进行通信,也难以在通信过程中进行差错控制。
2.5.3、报文交换优点
++①、无需建立连接++
报文交换不需要为通信双方预先建立一条专用的通信线路,不存在建立连接的时延,用户可以随时发送报文。
++②、动态分配线路++
当发送方把报文传送给结点交换机时,结点交换机先存储整个报文,然后选择一条合适的空闲线路,将报文发送出去。
++③、提高线路可靠性++
如果某条传输路径发生故障,会重新选择另一条路径传输数据,因此提高了传输的可靠性。
++④、提高线路利用率++
通信双方不是固定占用一条通信线路,而是在不同的时间分段部分占用物理线路,因而大大提高了通信线路的利用率。
++⑤、提供多目标服务++
一个报文可以同时发送给多个目的地址,这在电路交换中是很难实现的。
2.5.4、报文交换缺点
++①、引起了转发时延++
这是因为报文在结点交换机上要经历存储转发的过程。
++②、需要较大存储缓存空间++
这是因为报文交换对报文的大小没有限制。
++③、需要传输额外的信息量++
这是因为报文需要携带目标地址、源地址等信息。
2.5.5、分组交换优点
++①、无需建立连接++
分组交换不需要为通信双方预先建立一条专用的通信线路,不存在建立连接的时延,用户可以随时发送分组。
++②、线路利用率高++
通信双方不是固定占用一条通信线路,而是在不同的时间分段部分占用物理线路,因而大大提高了通信线路的利用率。
++③、简化了存储管理++
这是相对于报文交换而言的。因为分组的长度固定,相应的缓冲区的大小也固定,管理起来相对容易。
++④、加速传输++
由于分组是逐个传输的,这就使得后一个分组的存储操作,与前一个分组的转发操作可以同时进行。
++⑤、减少出错概率和重发数据量++
因为分组比报文小,因此出错概率必然减小,即便分组出错,也只需重传出错的分组,这比重传整个报文的数据量小很多,这样不仅提高了可靠性,也减少了传输时延。
2.5.6、分组交换缺点
++①、引发了转发时延++
这是因为分组在结点交换机上要经历存储转发的过程。
++②、需要传输额外的信息量++
将原始报文分割成等长的数据块,每个数据块都要加上源地址、目的地址等控制信息,从而构成分组,因此使得传送的信息量增大了。
++③、对于数据报服务,存在失序、丢失或重组的问题复分;++
分组到达目的结点时,需要重新还原成原始报文,比较麻烦。
++对于虚电路服务,存在呼叫建立、数据传输和虚电路释放三个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