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电线路的覆冰

给出一些输电线路的覆冰类型

输电线路的覆冰类型可以根据其形成机理、条件及性质进行不同的分类。以下是一些主要的覆冰类型:

  1. 凝华覆冰:这种覆冰是近地表面空气中的水分因气温过低而直接凝结在输电线路表面的一种霜,也被称为晶状雾凇。
  2. 云中覆冰:这种覆冰通常发生在气温过低的情况下,因海拔或气象原因,空气中过冷却的云或者雾与输电线路直接接触而在其表面发生冻结的现象。
  3. 降水覆冰:在低温情况下,空气中的雪花、冻雨降落到输电线路表面,因输电线路表面温度小于等于0℃而形成覆冰。
  4. 白霜:当气温处于冰点以下且湿度较高时,空气中的水分与低温物体接触,粘着在其表面即形成白霜。白霜与输电线的粘连强度不高,低幅度的振动就可使其脱离线路表面。
  5. 湿雪:当空气湿度较高时,雪花在飘落过程中聚结了未形成晶体的水分,很容易附着在输电线表面,层层包裹形成积雪。
  6. 雨凇:在冻雨期较常见,主要发生在低海拔地区,覆冰呈现高密度、强附着力、高透光性等特点。雨凇是混合覆冰的初级形式,相对于冰而言,雨凇密度较低、持续时间较短。
  7. 软雾凇:在高海拔山区气温极低的条件下,环境湿度较大,如果风力不强则会形成此种覆冰。
  8. 混合淞:当气温在冰点以下,湿度较高且风力较强时,会形成这种表征状态复杂的覆冰。混合凇的密度较高,覆冰发展速度较快,对导线的危害更为严重。

这些覆冰类型可能会单独或同时出现在输电线路上,对电力系统的安全和稳定运行构成威胁。因此,对输电线路的覆冰情况进行定期监测和及时清除是非常重要的。

给出一些输电线路的覆冰形状类型

输电线路的覆冰形状类型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1. 雨凇:存在状态为透明的清澈冰,又称冰凌或明冰。雨凇一般情况下是由小雨中的小雨滴发展起来的,密度较小,极易附着在导线表面。根据其形态,雨凇可以分为梳状雨凇、椭圆状雨凇、匣状雨凇和波状雨凇等。
  2. 雾凇:雾凇最长出现在冬季高海拔山区,是输电线路中最常见的一种覆冰形式。一般存在状态有颗粒状和晶状两种。颗粒状的雾凇呈现乳白色,质地较为松脆;晶状雾凇呈白色结晶,质地松软,不易附着在导线表面且容易脱落。
  3. 混合凇:混合凇呈乳白色,体积形态较前两种覆冰类型大,缝隙较多,是由雨凇和雾凇于导线上相遇冻结而成。
  4. 积雪:当空气中的雪湿度较大时,导线就会出现积雪现象。积雪易受到风力的制约,当遭遇强风时,雪片易被吹落脱离导线表面,难以形成覆雪现象。

这些覆冰形状的形成和持续时间与特定的气象条件密切相关,例如温度、湿度、风向和风速等。此外,地理因素如地形地貌和附近水体也可能影响覆冰的形成。在设计和维护输电线路时,需要充分考虑这些因素,以确保线路的稳定和安全运行。

相关推荐
white-persist12 分钟前
Python实例方法与Python类的构造方法全解析
开发语言·前端·python·原型模式
Java 码农37 分钟前
Centos7 maven 安装
java·python·centos·maven
倔强青铜三1 小时前
苦练Python第63天:零基础玩转TOML配置读写,tomllib模块实战
人工智能·python·面试
浔川python社2 小时前
《网络爬虫技术规范与应用指南系列》(xc—3):合规实操与场景落地
python
B站计算机毕业设计之家2 小时前
智慧交通项目:Python+YOLOv8 实时交通标志系统 深度学习实战(TT100K+PySide6 源码+文档)✅
人工智能·python·深度学习·yolo·计算机视觉·智慧交通·交通标志
IT森林里的程序猿2 小时前
基于机器学习方法的网球比赛胜负趋势预测
python·机器学习·django
正牌强哥2 小时前
Futures_ML——机器学习在期货量化交易中的应用与实践
人工智能·python·机器学习·ai·交易·akshare
倔强青铜三2 小时前
苦练Python第62天:零基础玩转CSV文件读写,csv模块实战
人工智能·python·面试
郝学胜-神的一滴2 小时前
Effective Python 第43条:自定义容器类型为什么应该从 `collections.abc` 继承?
开发语言·python
银行数字化转型导师坚鹏3 小时前
如何设计优秀的企业微信私域运营实战培训方案
大数据·python·企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