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成为一个幸福的人——读《幸福的方法》小记(中)

幸福的意义

当问题转为"为什么要追求幸福"时,答案其实是简单而肯定的。我们追求幸福,因为幸福是生命的一种基本需要。当答案是"因为这样可以使我幸福"时,便没有任何说法能够挑战它的正确性与终极性。幸福在所有目标中是至高无上的,其他所有目标的终点都只是通往幸福的起点。

英国哲学家大卫·休谟曾说过,"人类刻苦勤勉的终点就是获得幸福,因此才有了艺术创作、科学发明、法律规定,以及社会的变革"。财富、声望、地位与其他目标都不能和幸福相比,无论是物质上还是名望上的追求,其最终都是追求幸福的手段。

对于那些不认为幸福是最终目标的人,我想告诉他们的是,科学研究已经证明了一点,那就是幸福确实可以帮助人们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取得更大的成功。在一个对"幸福感"研究的综述中,积极心理学家桑妮娅·吕波密斯基、劳拉·金,以及埃德·迪纳提出,"幸福的人在生活的各种层面都非常成功,包括婚姻、友谊、收入、工作表现以及健康状况 "。幸福和成功的关系表现如下图,幸福会作为成功的推进器,而成功又会反过来再次加深幸福的程度。

反思:以不停地追问"为什么"来反思自己所追求的东西,可以是大房子、升职或是任何其他的目标,看看要问多少个"为什么"才能把你引到对幸福的追求上。

以钱为例子

  1. 为什么需要钱? 因为钱可以带来自由,也可以带来满足。有钱了可以在想不工作的时候工作,可以让爱的人不用劳累,可以买自己想要的东西。
  2. 为什么需要不工作? 为什么需要让爱的人不用劳累? 为什么要买想要东西? 因为以上分别代表着自由、意义、享受,这些都是我对幸福定义的一部分。

幸福是什么

我认为,幸福的定义应该是"快乐与意义的结合"。真正快乐的人,能够在自己觉得有意义的生活方式里享受它的点点滴滴。这种解释绝不仅限于生命里的某些时刻,而是人生的全过程。即使有时经历痛苦,人在总体上仍然可以是幸福的。

我们可以把这个解释与"感悟幸福型"相连:快乐代表现在的美好时光,属于当下的利益;意义则来自于目标,一种未来的利益。

情感在我们所有的追求中扮演着一个关键的角色,包括我们对幸福的追求。很难想象一个缺乏情感的生命是什么样子。假设有一个机器人,除了没有情感之外,和人类一模一样,想法与行为亦无二致。它可以研究深奥的哲学,也可以推演复杂的逻辑,甚至还懂得建筑工程的知识。虽然这个机器人精细无比,却没有表达能力。最基本的表达同样需要情感,这恰恰是它所缺乏的。机器人感觉不到食物的美味,也感受不到挨饿的痛苦或是任何饱腹的满足感。它不会去找吃的,但它的构造却和人类一样,所以它很快就会饿死。

现在,让我们来改编一下机器人的程序,让它学会吃喝。虽然它现在可以生存了,但仍没有表达的欲望,声望、财富和爱情等对它而言仍然毫无意义。情感引发行动,它赋予我们行为上的动机。

我们的语言就是一种证明------情感、行为与动机都密切地关联在一起。在拉丁文里,movere(motion/动作)代表动,前面加e的话则代表离去。动机(motivation)这个词来自于目的(motive),它来自于拉丁语的motivum,其意思为动作的理由。情感把我们带离没有欲望的世界,给了我们一种动机,促使我们行动。

神经病学家安东尼奥·戴姆西奥所记录的一个切除脑瘤的病人的情况,提供了一个情绪与动机之间关系的真实案例。手术后,这位名叫埃利奥特的病人的认知能力,即记忆、数学能力、感知力以及语言能力都没问题。但是在手术中,埃利奥特负责情感思考能力的脑组织受到了损伤,导致术后埃利奥特的情况和之前所说的机器人相似,他有着和其他人一样的生理机能,认知功能也没有差异,但其"感受和情感"系统却受到了损害。埃利奥特的生活从此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在手术前,他是个成功的律师,拥有幸福的婚姻生活;手术后,埃利奥特的"理智"虽然没有任何变化,但是他的行为却让周围的所有人都无法接受------致使他的妻子离开了他,他也失去了工作,而且很长时间内无法找到新的工作。最让人震惊的是,他对这一切都表现得无动于衷,包括人际关系和工作。

如果我们丧失情感,并因此失去行为的动机,我们将不再对生活存有任何渴望,也将对自己的行为与想法及其后果漠不关心。这说明,情感是动机的来源,它在我们追求幸福的过程中扮演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

是否情感愉悦的生活就可以让人满足?仅仅体验积极的情绪就是达到幸福的充分条件吗?那么那些通过毒品获得快感的人呢?还有那些整天躺在沙滩上晒太阳的人呢?他们真的幸福吗?答案是否定的,积极的情绪体验是幸福的必要但非充分条件。

反思:想象一下那些带给你快乐的事情,从小事情开始。

  • 某个工作日的忙里偷闲,去公园散散歩,吃点好吃的
  • 忙碌了一天去按个摩/饱餐一顿犒劳自己
  • 某些低级娱乐,比如短视频、电子小说

哲学家罗伯特·诺齐克在《无政府主义、国家与乌托邦》(Anarchy,State,and Utopia)中描述了一个假想的实验,帮助我们区分和分辨幸福以及纵欲带来的快乐。让我们想象有这样一部机器,可以让我们产生"写作一首伟大的诗篇,实现世界和平或者爱人并被人爱"的感受,或者任何我们期望的快感。这部机器可以让我们感受到真实的爱,而且我们完全不会察觉到这是机器的作用。这里要问的是:如果可以的话,我们会不会一生都选择使用这部机器?另外一种问法是:如果一辈子都使用这部机器,我们会不会拥有真正的幸福?

绝大部分人都不会选择机器。原因很简单,因为我们所关心的并不只是我们内在的感受。很少有人认为只有自己的感受才重要,除了想体验快乐外,人们还希望周围环境与自己的感受是一致的,所以幸福绝不仅仅是愉悦的情绪体验。

不管是通过机器还是通过毒品来逃避情感,都是生活在谎言中。在机器提供的缔造世界和平的虚假成就感与简简单单但却能真实地帮助他人这两者中,我相信大部分人都会选择后者。就好像有一个内在的机制告诉我们:幸福不只是快感,我们更需要这种愉悦感的来源是有意义的。我们要证实自己的行为确实能够改变世界,而不只是主观感受而已。

当想到有意义的生活时,我们经常谈到目标,却忽略了目标感其实比设定目标更重要。当然,有目标或者实现目标并不能保证我们必然感受到生存的意义。我们真正需要的是那些让我们从内心感到有意义的目标。我们可以设置不同的目标,比如取得好成绩、买大房子,但当这一切实现后,我们仍然可能感到空虚。要过真正有意义的生活,目标必须是自发的,它是为了实现自我存在的意义,而不是为了满足社会标准,或是迎合他人的期望而设定的。当我们有这种目标感时,那种感觉就像是听到了"真我的呼唤",它也被称为使命感。就像萧伯纳所说,"这才是生命的喜悦,那种为了源自真我的目标而奋斗的感觉"。

反思:想想那些对你来说有意义的事,有哪些事可以并且已经为你带来了使命感?你觉得生活中哪些行为和活动是有意义的?

对于笔者来说大概有这么以下几点

  • 方方面面的提升自我,身体机能、技能、才华、认知、阅历等等
  • 陪伴重要的人,让我在乎的人因为我的存在更加幸福
  • 赚钱,拥有吃喝不愁的财富是必要的
  • 获取他人的认可,获得越来越大的影响力,帮助足够多的人

成功与幸福

有些人常怀疑,舍弃地位和财富而注重追求快乐和意义,会不会导致以牺牲成功为代价呢?如果好成绩和好学校不再是动力,学生们会不会丧失学习兴趣呢?或者,如果升职和加薪已经不能再吸引员工的话,他们会不会因此不再努力了呢?

从"忙碌奔波型"转变为"感悟幸福型",并不代表做得更少或是热忱减少,它的意义在于将正确的事情做得更好,即那些对现在和未来都有益处的事情。同样,从"享乐主义型"转变成"感悟幸福型",快乐也不会减少,不同的是,要学会适当地享乐而不是无止境地放纵。幸福的人不会接受"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观点,因为他不但享受着他所做的一切,同时也在朝着自己的目标努力,这样的人往往会取得更大的成就。

我对幸福的理论阐述主要基于弗洛伊德和维克多·弗兰克尔的快乐原则。弗洛伊德认为追求快乐是人类的本能。弗兰克尔则认为,人类意志力的原动力来自于意义,而不是快乐。他说:"人类最大的动力,来自于对生命意义的追求。"在对幸福的追寻中,他们各说对了一部分。如果想要拥有充实而幸福的生活,就必须去追求快乐和意义两种价值,缺一不可。

反思:哪些事可以挑战并充分发挥你的潜力?

  • 高强度运动
  • 困难的技术
  • 短时间内/大量需要完成的工作

反思:回想一下你曾经遇到的困难,你从中学到了什么?你在哪方面得到了成长?

第一时间想到的是工作上的一些东西,主要还是学到了一些软技能,比如如何沟通等等,抱着主动解决问题的态度去做,问题其实已经解决一半了。

一切为了幸福

当我们衡量商业成就时,我们的标准是金钱。我们用金钱去估计资产和债务、利润和亏损。在这一过程中,所有不能转换成金钱的部分都被认为与公司的价值无关。当我们衡量商业成就时,金钱就是终极财富。

人和事业一样,也有利润和亏损。但不同的是,衡量人生成就的标准既不是金钱,也不是名誉、声望或权力。衡量人生成就的标准应该是幸福

金钱和声望在幸福面前并没有固定的价值,但为什么它们的魔力如此之大呢?这是因为有些人认为它们可以带来幸福。金钱和声望本身是没有价值的,如果无法带来任何幸福,没有人会去追求它们。好比在商业中,资产只有在换算成钱时才有价值。同样,声望和金钱都只是实现幸福的手段。

当社会上普遍认为财富的积累才是人生目标的时候,我们就很容易犯这类错误。并不是说赚钱或存钱是错误的,物质上的富有可以帮助个人甚至社会得到更多的幸福。金钱上的保障,可以让我们向不喜欢的工作说"不",或是不为账单而烦恼。同时,赚钱的欲望也可以成为积极的挑战,甚至给我们以启发。但是,金钱本身并没有价值,只是因为它可以带来一些快乐的体验,物质本身并不能给生命带来意义或是精神上的财富。

在过去的50年里,许多国家的人都越来越富有,但幸福指数不仅没有提升,反而下降了。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丹尼尔·卡尼曼(Daniel Kahneman)近几年也将注意力转到了有关幸福的研究上。在他的研究中,卡尼曼几乎没有找到幸福和财富之间的必然联系。大部分的人会认为高收入等于快乐,但事实上这个说法是极为虚幻的。

高收入的人对生活会比较满足,但不会因此而比其他人更幸福,他们甚至更容易紧张,也不太会享受生活。收入对于生活的影响是短暂的。我们认为,人们之所以会过度地宣扬收入就是幸福的标准,是因为他们只是用传统的视角衡量自己以及他人的生活罢了。

令人惊讶的是,许多人在富有之后居然比在努力致富的过程中还要沮丧。"忙碌奔波型"的人认为,他们的行为可以为将来带来好处,这样想可以减少他们的负面情绪,然而一旦达到目标,发现所得到的依然无法使自己快乐时,他们就无法自拔了。这时,他们会灰心、绝望,因为没有目标他们就失去了对幸福的指望。

反思:对你而言,什么比财富更重要?

  • 自己以及家人的健康
  • 各种各样钱买不到的东西:亲情、爱情、友情、一些终极体验
  • 认知、阅历、智慧

20世纪一个常见的现象就是"存在虚无",并且指出他有25%的欧洲学生以及60%的美国学生感到自己就活在这种"存在虚无"中,那是一种从内心产生的空虚感。

今天的情况比弗兰克尔在1950年写书时更为严重,早先的一项研究证实了这一点。1968年,对美国刚入大学的新生所做的调查显示,41%的人想赚大钱,83%的人想要追求有意义的生活。这个情况在1997年时反过来了,75%的人选择赚大钱,而只有41%的人想追求有意义的生活。越来越多的人将物质放在首位,越来越多的人感受不到幸福,社会整体所面临的情感破产危机显得更加严重。

反思:你会不会因为过分在意财富或是名望,而影响到自己的幸福感呢?如果是,它是如何影响的?

会的,对我来说,在一穷二白没有资产的时候,钱确实是最值得奋斗的目标,只有超越了生存需求之后,才有资格谈自由和其他追求,到时再去把生活的重心转向自己其他热爱的东西。我这里并不是犯了"忙碌奔波之罪",因为我获取财富的过程和技术、副业、理财等等相关,这些东西也能让我感到开心,并且"赚钱"这个过程本身也能让我幸福满足。

相关推荐
小青鱼2 天前
AI编程-Cursor从入门到精通系列之常用概念及解释(二)
人工智能·程序员
捡田螺的小男孩3 天前
参数校验的十个建议!收藏好,别再给测试机会提bug~
java·后端·程序员
哔哩哔哩技术3 天前
B站装机系统实践:从初创到规模化的演进
前端·程序员
程序员鱼皮3 天前
没事别想不开去创业!
计算机·面试·程序员·项目
绝无仅有3 天前
通用的权限管理系统的介绍与总结
面试·程序员·架构
李新_4 天前
工程师如何布置工作?
面试·程序员·团队管理
CreditFE信用前端5 天前
如何更好的应对技术债?
程序员·架构·代码规范
风度前端5 天前
一站式iMac M4芯片开发环境配置
前端·程序员
一个正经的程序员!5 天前
探索全新摸鱼世界,【摸鱼办】一站式轻松解决打工人在线摸鱼的秘密武器!
程序员·github·公众号·lx·摸鱼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