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学习】之 kmean算法原理及实现

基本概念

K-Means 聚类算法的目标是将数据集分成 ( K ) 个簇,使得每个簇内的数据点尽可能相似,而簇与簇之间尽可能不同。这种相似度是通过计算数据点与簇中心的距离来衡量的。

算法步骤

  1. 选择簇的数量 ( K ):随机选择 ( K ) 个数据点作为初始簇中心(质心)。
  2. 分配数据点:将每个数据点分配到距离最近的簇中心,形成 ( K ) 个簇。
  3. 更新簇中心:重新计算每个簇的质心,即该簇所有数据点的均值。
  4. 重复步骤 2 和 3:直到簇中心的位置不再发生显著变化或达到预设的最大迭代次数。

距离度量

K-Means 算法中通常使用欧氏距离来度量数据点 ( x ) 和簇中心 ( y ) 之间的距离,

实现代码

以下是使用 Python 和 NumPy 实现 K-Means 聚类算法的示例代码:

python 复制代码
import numpy as np

class KMeans:
    def __init__(self, k=3, max_iters=100):
        self.k = k
        self.max_iters = max_iters
        self.centroids = None

    def fit(self, X):
        # 随机初始化簇中心
        self.centroids = X[np.random.choice(X.shape[0], self.k, replace=False)]

        for _ in range(self.max_iters):
            # 分配每个样本到最近的簇中心
            labels = self._assign_clusters(X)
            # 计算新的簇中心
            new_centroids = self._calculate_centroids(X, labels)
            # 检查簇中心是否发生变化
            if np.all(new_centroids == self.centroids):
                break
            self.centroids = new_centroids
        return labels

    def _assign_clusters(self, X):
        # 计算每个数据点到簇中心的距离,并分配到最近的簇中心
        distances = np.sqrt(((self.centroids[:, np.newaxis, :] - X[np.newaxis, :, :]) ** 2).sum(axis=2))
        return np.argmin(distances, axis=0)

    def _calculate_centroids(self, X, labels):
        # 计算每个簇的新簇中心
        new_centroids = np.array([X[labels == i].mean(axis=0) for i in range(self.k)])
        return new_centroids

    def predict(self, X):
        # 预测数据点的簇标签
        return self._assign_clusters(X)

# 示例用法
if __name__ == "__main__":
    # 创建示例数据
    X = np.array([[1, 2], [1, 4], [1, 0], [10, 2], [10, 4], [10, 0]])

    # 创建KMeans实例
    kmeans = KMeans(k=2, max_iters=100)
    # 训练模型
    kmeans.fit(X)
    # 预测簇标签
    predictions = kmeans.predict(X)

    print("簇中心:\n", kmeans.centroids)
    print("预测簇标签:", predictions)

超参数选择

  • ( K ) 值的选择通常依赖于具体问题和数据集。可以使用肘部法则(Elbow Method)或轮廓系数(Silhouette Score)等方法来辅助决定最优的 ( K ) 值。

优缺点

优点

  • 简单直观:算法容易理解和实现。
  • 计算效率高:对于大规模数据集也相对有效。

缺点

  • 对初始簇中心敏感:可能只能找到局部最优解。
  • 需要指定 ( K ):簇的数量需要预先指定,这在某些情况下可能不是显而易见的。
  • 对非球形簇效果差:对具有复杂形状或大小不一致的簇的识别效果不佳。

总结

K-Means 是一种简单有效的聚类算法,适用于许多实际问题。然而,它也有一些局限性,因此在选择聚类算法时应考虑数据集的特性和具体需求。

相关推荐
无脑敲代码,bug漫天飞8 分钟前
COR 损失函数
人工智能·机器学习
盼海11 分钟前
排序算法(五)--归并排序
数据结构·算法·排序算法
HPC_fac130520678161 小时前
以科学计算为切入点:剖析英伟达服务器过热难题
服务器·人工智能·深度学习·机器学习·计算机视觉·数据挖掘·gpu算力
网易独家音乐人Mike Zhou4 小时前
【卡尔曼滤波】数据预测Prediction观测器的理论推导及应用 C语言、Python实现(Kalman Filter)
c语言·python·单片机·物联网·算法·嵌入式·iot
Swift社区7 小时前
LeetCode - #139 单词拆分
算法·leetcode·职场和发展
Kent_J_Truman8 小时前
greater<>() 、less<>()及运算符 < 重载在排序和堆中的使用
算法
IT 青年8 小时前
数据结构 (1)基本概念和术语
数据结构·算法
Dong雨9 小时前
力扣hot100-->栈/单调栈
算法·leetcode·职场和发展
SoraLuna9 小时前
「Mac玩转仓颉内测版24」基础篇4 - 浮点类型详解
开发语言·算法·macos·cangjie
老艾的AI世界9 小时前
AI翻唱神器,一键用你喜欢的歌手翻唱他人的曲目(附下载链接)
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神经网络·机器学习·ai·ai翻唱·ai唱歌·ai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