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多人游戏 构架与编程》 第二章 互联网 Part1

一.分组交换

它的实现是将传输的信息拆分为小块,称为分组(数据包)。线路一次可以运载来自许多传输路线中的分组,提高了可用性。

它的实现,需要一个正式的协议集合来真正定义数据是如何打包成分组,又如何转发到网络中的。

现在的互联网,到协议为TCP/IP协议族。

二.TCP/IP 模型

本书主要讲解 五层网络模型由下到上,即物理层、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应用层。

每层即有自己的职责,又要满足上层的需求。上层就像它的甲方一样。

代表性职责包括:1.接受上层数据。2、通过添加头部,有时尾部,对数据进行封装;3 将数据转发到下一层做进一步传输;4 、接受下一层传输来的数据;5,去掉报头,解封装传输来的数据包;6,将数据转发到上一层做进一步的处理。

是双向的,既要承上又要启下,中间还要数据处理。

每个层次是接口,协议或者协议的集合是接口的实现。

  1. 物理层:光纤,同轴电缆。无线电波

2.链路层: 数据传输单位称为帧。链路层,相当于给信息,分解分块,包上了保护壳一样。

定义主机的唯一标识方法;定义帧的格式;定义帧的长短;定义一种将帧转换为电子信号的物理方法。每种物理介质都选用对应链路层协议提供对应服务。但链路层自身通信不可靠,需要由更上层来实现。

有一个链路层协议 以太网。以太网不是一个协议而是基于以太网蓝皮书的一组协议。它引入了MAC地址。一个MAC地址对应一个网卡。MAC地址中前24比特叫作组织唯一标识符。是由IEEE给厂家分配。MAC地址,不仅在以太网,包括无线网和蓝牙。但现在,许多网卡可以被软件任意修改。IEEE引入了64比特MAC。

3.网络层,涉及到IPV4。它在链路层基础上提供一套逻辑地址的基础设施。这样主机可以更容易地更换,主机群可以划分为子网,在两个遥远的子网主机,可以使用不同的链路层协议和物理介质相互发送信息。

IPV4,互联网协议第四版。定义了一个为每台主机单独标识的逻辑寻址系统。一个定义地址空间的逻辑分段作为物理子网的子网系统,一个在子网之间转发数据的路由系统。

IPV4的核心是IP地址。进而定义IPv4数据包的结构。IPv4数据包包括包头和数据,包头由实现网络层功能所必需的数据组成,数据包括所需要的传输的上层数据。

相关推荐
努力学习的小廉1 小时前
深入了解linux系统—— 线程同步
linux·服务器·数据库·算法
sinat_602035362 小时前
模块与包的导入
运维·服务器·开发语言·python
鲸屿1952 小时前
Ansible之playbook
服务器·网络·ansible
网硕互联的小客服2 小时前
408 Request Timeout:请求超时,服务器等待客户端发送请求的时间过长。
运维·服务器
王伯安呢2 小时前
告别线缆束缚!AirDroid Cast 多端投屏,让分享更自由
运维·服务器·教程·投屏·airdroid cast·多端互投
逍遥浪子~2 小时前
搭建本地gitea服务器
运维·服务器·gitea
喜欢你,还有大家2 小时前
FTP文件传输服务
linux·运维·服务器·前端
绝世剑仙纪宁3 小时前
TCP 三次握手、四次挥手
网络·网络协议·tcp/ip
胡耀超3 小时前
3.Python高级数据结构与文本处理
服务器·数据结构·人工智能·windows·python·大模型
索迪迈科技3 小时前
HTTP中Payload的含义解析
网络·网络协议·ht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