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重采样方法

目录

第二题

第三题

第四题

第二题

我们现在将推导一个给定观测值是引导样本一部分的概率。假设我们从n个观测值中获得一个 引导样本。

(a) 第一个引导观测值不是 原始样本中第j个观测值的概率是多少?请证明你的答案。

(b) 第二个引导观测值不是 原始样本中第j个观测值的概率是多少?

(c) 论证原始样本中第j个观测值不在 引导样本中的概率是(1 − 1/n)^n。

(d) 当n = 5时,第j个观测值在引导样本中的概率是多少?

(e) 当n = 100时,第j个观测值在引导样本中的概率是多少?

(f) 当n = 10,000时,第j个观测值在引导样本中的概率是多少?

回答:

(a) 第一个引导观测值不是原始样本中第j个观测值的概率: 每个观测值被选中的概率是1/n。因此,第j个观测值不被选中的概率是1 - 1/n。

(b) 第二个引导观测值不是原始样本中第j个观测值的概率: 由于每次选择都是独立的,第二次选择和第一次选择相同,因此概率也是1 - 1/n。

第三题

k折交叉验证的实现步骤:

  1. 划分数据集:将整个数据集随机分成k个等大小的子集(folds)。
  2. 训练与验证 :对于每个子集:
    • 使用其中的k-1个子集作为训练集。
    • 使用剩下的1个子集作为验证集。
    • 训练模型并在验证集上进行评估,记录模型的评估结果(例如误差)。
  3. 重复:重复上述过程k次,每次选择不同的子集作为验证集。
  4. 计算平均性能:将所有k次验证结果的评估指标取平均值,作为模型的最终性能指标。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有效利用数据进行模型评估和调优,减少过拟合的风险。

(b) k折交叉验证相对于其他方法的优点和缺点:

i. 相对于验证集方法

  • 优点
    • 更稳定和可靠的性能估计:验证集方法仅使用一次划分,评估结果可能对数据划分方式非常敏感。而k折交叉验证通过多次划分,得到的评估结果更为稳定和可靠。
    • 更充分利用数据:验证集方法将一部分数据作为验证集,导致训练数据减少。而k折交叉验证每次只用1/k的数据作为验证集,其余数据用于训练,因此更充分地利用了所有数据。
  • 缺点
    • 计算开销更大:k折交叉验证需要进行k次训练和验证,计算量是验证集方法的k倍。
    • 实现复杂度较高:相较于验证集方法,k折交叉验证的实现稍微复杂一些。

第四题

假设我们使用某种统计学习方法对特定的预测变量X进行响应Y的预测。请详细描述如何估计我们预测的标准差。

回答:

为了估计对响应 YYY 的预测的标准差,我们可以采用以下步骤:

  1. 使用训练集训练模型:使用现有的数据训练一个统计学习模型,得到预测模型 f^(X)\hat{f}(X)f^​(X)。

  2. 获取多次预测:为了估计预测的标准差,可以采用重采样方法,例如引导法(bootstrap)或k折交叉验证(k-fold cross-validation)来获得多个预测值。

相关推荐
小技工丨1 小时前
LLaMA-Factory:环境准备
机器学习·大模型·llama·llama-factory
聚客AI2 小时前
ChatGPT到Claude全适配:跨模型Prompt高级设计规范与迁移技巧
人工智能·机器学习·语言模型·自然语言处理·langchain·transformer·llama
小羊Linux客栈2 小时前
自动化:批量文件重命名
运维·人工智能·python·自动化·游戏程序
远瞻。3 小时前
【论文阅读】人脸修复(face restoration ) 不同先验代表算法整理2
论文阅读·算法
先做个垃圾出来………6 小时前
哈夫曼树(Huffman Tree)
数据结构·算法
Mr数据杨6 小时前
【Dv3Admin】插件 dv3admin_chatgpt 集成大语言模型智能模块
人工智能·语言模型·chatgpt
zm-v-159304339866 小时前
AI 赋能 Copula 建模:大语言模型驱动的相关性分析革新
人工智能·语言模型·自然语言处理
phoenix@Capricornus7 小时前
反向传播算法——矩阵形式递推公式——ReLU传递函数
算法·机器学习·矩阵
Inverse1628 小时前
C语言_动态内存管理
c语言·数据结构·算法
zhz52148 小时前
AI数字人融合VR全景:从技术突破到可信场景落地
人工智能·vr·ai编程·ai数字人·ai agent·智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