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机器学习】凝聚聚类

凝聚聚类指的是许多基于相同原则构建的聚类算法,这一原则是:算法首先声明每个点是自己的簇,然后合并两个最相似的簇,知道满足某种停止准则为止。scikit-learn中实现的停止准则是簇的个数,因此相似的簇被合并,直到仅剩下指定个数的簇。还有一些链接准则,规定如何度量"最相似的簇"。这种度量总是定义在两个现有的簇之间。

scikit-learn中实现了以下三种选项:

ward:默认选项。ward挑选两个簇来合并,使得所有簇中的方差增加最小。这通常会得到大小差不多的簇。

average:average链接将簇中所有点之间平均距离最小的两个簇合并。

complete:complete链接(也称为最大链接)将簇中点之间最大距离最小的两个簇合并。

ward适用于大多数数据集,在我们的例子中将使用它。如果簇中的成员个数非常不同(比如其中一个比其他所有都大得多),那么average或complete可能效果更好。

举例:

python 复制代码
import matplotlib.pyplot as plt
import mglearn.plots

mglearn.plots.plot_agglomerative_algorithm()
plt.show()

最开始,每个点自成一簇。然后在每个步骤中,相聚最近的两个簇合并。

在前四个步骤中,选出两个单点簇并将其合并成两点簇。在步骤5中,其中一个两点簇被扩展到三个点,以此类推,在步骤9中,只剩下三个簇,由于我们指定寻找3个簇,因此是算法结束。

来看一下凝聚聚类对最简单的三簇数据效果如何。由于算法的工作原理,凝聚算法不能对新数据点做出预测。因此凝聚聚类没有predict方法。为了构造模型并得到训练集上簇的成员关系,可以改用fit_predict方法:

python 复制代码
import matplotlib.pyplot as plt
import mglearn.plots
from sklearn.datasets import make_blobs,make_moons
from sklearn.cluster import AgglomerativeClustering


agg=AgglomerativeClustering(n_clusters=3)
X,y=make_blobs(random_state=1)
assignment=agg.fit_predict(X)

mglearn.discrete_scatter(X[:,0],X[:,1],assignment)
plt.xlabel('Feature 0')
plt.ylabel('Feature 1')
plt.show()

如图,算法完美的完成了聚类。虽然凝聚聚类的scikit-learn实现需要你指定希望算法寻找的簇的个数,但凝聚聚类方法为选择正确的个数提供了一些帮助。

相关推荐
IT_陈寒12 分钟前
90%的Python开发者不知道:这5个内置函数让你的代码效率提升300%
前端·人工智能·后端
吴法刚12 分钟前
Gemini cli 源码分析之Chat-ContentGenerator生成式 AI 模型交互
人工智能·microsoft·ai·gemini·ai编码
RisunJan18 分钟前
【行测】实词辨析
学习
拾零吖19 分钟前
CS336 Lecture_03
人工智能·pytorch·深度学习
斯文~19 分钟前
【AI论文速递】RAG-GUI:轻量VLM用SFT/RSF提升GUI性能
人工智能·ai·agent·rag·ai读论文·ai论文速递
Mrliu__25 分钟前
Opencv(十五) : 图像梯度处理
人工智能·opencv·计算机视觉
郝学胜-神的一滴28 分钟前
Python中一切皆对象:深入理解Python的对象模型
开发语言·python·程序人生·个人开发
高洁0136 分钟前
具身智能-普通LLM智能体与具身智能:从语言理解到自主行动
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算法·aigc·知识图谱
nihaoakekeke1 小时前
Fast Distributed Inference Serving for Large Language Models
人工智能·语言模型·自然语言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