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K3568技术笔记十三 Ubuntu的编译

Ubuntu文件系统编译

在编译前需要按照前面的方法初始化编译环境,否则会导致编译失败(若配置过则无需重复配置)。

按下述方法编译的Ubuntu系统,用户名是:dianyu 密码:1

编译Ubuntu,执行命令:

$ ./build.sh ubuntu

如下图所示:

编译完成后可以执行命令:

$ ls ./rockdev/ -al

查看Ubuntu镜像链接,如下图所示:

可以看到Ubuntu镜像文件在ubuntu目录下。

固件打包

进入源码目录(目录需按个人实际路径修改),打包固件。

固件打包前需要设置RK_ROOTFS_SYSTEM环境变量,通过设置此变量,可以决定编译哪个文件系统:

打包buildroot文件系统,则设置RK_ROOTFS_SYSTEM为buildroot,如下所示:

$ export RK_ROOTFS_SYSTEM=buildroot

打包Debian文件系统,则设置RK_ROOTFS_SYSTEM为debian,如下所示:

$ export RK_ROOTFS_SYSTEM=debian

打包Ubuntu文件系统,则设置RK_ROOTFS_SYSTEM为ubuntu,如下所示:

$ export RK_ROOTFS_SYSTEM=ubuntu

查看当前终端设置的RK_ROOTFS_SYSTEM环境变量的值,执行命令:

echo RK_ROOTFS_SYSTEM

下面以buildroot文件系统为例,进行固件打包:

配置RK_ROOTFS_SYSTEM环境变量为buildroot,执行命令:

$ export RK_ROOTFS_SYSTEM=buildroot

查看RK_ROOTFS_SYSTEM环境变量是否配置正确,执行命令:

echo RK_ROOTFS_SYSTEM

如下图所示:

可以看到输出为buildroot,说明配置正确。

说明:RK_ROOTFS_SYSTEM环境变量仅在固件打包时生效,在固件打包前还需要更新镜像,在更新镜像过程中并不依赖此环境变量。由于源码中存在多种文件系统,而更新文件系统镜像的规则为更新最后一次编译的文件系统,为了保证正确打包固件,这里选择再次编译文件系统,以确保打包的文件系统为所需要打包的文件系统。若十分确认最后一次编译的文件系统是自己需要的文件系统,则无需重新编译文件系统;若不是十分确认最后一次编译的文件系统是自己需要的文件系统建议再重新编译一次。

为了保证固件打包的正确性,选择再次编译buildroot文件系统,执行如下命令:

$ ./build.sh buildroot

完成所需镜像编译后,更新编译后的镜像文件,执行命令:

$ ./build.sh firmware

如下图所示:

更新完成后会将需要的镜像文件链接到 rockdev 目录下,如下图所示:

打包固件,执行命令:

$ ./build.sh updateimg

如下图所示:

打包完成后可以在rockdev目录下看到打包好的固件"update.img",如下图所示:

相关推荐
数据智能老司机17 小时前
CockroachDB权威指南——CockroachDB SQL
数据库·分布式·架构
数据智能老司机17 小时前
CockroachDB权威指南——开始使用
数据库·分布式·架构
松果猿18 小时前
空间数据库学习(二)—— PostgreSQL数据库的备份转储和导入恢复
数据库
无名之逆18 小时前
Rust 开发提效神器:lombok-macros 宏库
服务器·开发语言·前端·数据库·后端·python·rust
s91236010118 小时前
rust 同时处理多个异步任务
java·数据库·rust
cg501718 小时前
Spring Boot 的配置文件
java·linux·spring boot
数据智能老司机18 小时前
CockroachDB权威指南——CockroachDB 架构
数据库·分布式·架构
微信1532379424318 小时前
离线语音识别 ( 小语种国家都支持)可定制词组
嵌入式硬件
暮云星影18 小时前
三、FFmpeg学习笔记
linux·ffmpeg
hzulwy18 小时前
Redis常用的数据结构及其使用场景
数据库·red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