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手学深度学习——5.卷积神经网络

1.卷积神经网络特征

现在,我们将上述想法总结一下,从而帮助我们设计适合于计算机视觉的神经网络架构。

  1. 平移不变性(translation invariance):不管检测对象出现在图像中的哪个位置,神经网络的前面几层应该对相同的图像区域具有相似的反应,即为"平移不变性"。

  2. 局部性(locality):神经网络的前面几层应该只探索输入图像中的局部区域,而不过度在意图像中相隔较远区域的关系,这就是"局部性"原则。最终,可以聚合这些局部特征,以在整个图像级别进行预测。

卷积神经网络是包含卷积层的一类特殊的神经网络。 在深度学习研究社区中,𝑉被称为卷积核 (convolution kernel)或者滤波器 (filter),亦或简单地称之为该卷积层的权重 ,通常该权重是可学习的参数。 当图像处理的局部区域很小时,卷积神经网络与多层感知机的训练差异可能是巨大的:以前,多层感知机可能需要数十亿个参数来表示网络中的一层,而现在卷积神经网络通常只需要几百个参数,而且不需要改变输入或隐藏表示的维数。 参数大幅减少的代价是,我们的特征现在是平移不变的,并且当确定每个隐藏活性值时,每一层只包含局部的信息。 以上所有的权重学习都将依赖于归纳偏置。当这种偏置与现实相符时,我们就能得到样本有效的模型,并且这些模型能很好地泛化到未知数据中。 但如果这偏置与现实不符时,比如当图像不满足平移不变时,我们的模型可能难以拟合我们的训练数据。

2.多输入通道

当输入包含多个通道时,需要构造一个与输入数据具有相同输入通道数的卷积核,以便与输入数据进行互相关运算。假设输入的通道数为𝑐𝑖,那么卷积核的输入通道数也需要为𝑐𝑖。如果卷积核的窗口形状是𝑘ℎ×𝑘𝑤,那么当𝑐𝑖=1时,我们可以把卷积核看作形状为𝑘ℎ×𝑘𝑤的二维张量。

然而,当𝑐𝑖>1时,我们卷积核的每个输入通道将包含形状为𝑘ℎ×𝑘𝑤的张量。将这些张量𝑐𝑖连结在一起可以得到形状为𝑐𝑖×𝑘ℎ×𝑘𝑤的卷积核。由于输入和卷积核都有𝑐𝑖个通道,我们可以对每个通道输入的二维张量和卷积核的二维张量进行互相关运算,再对通道求和(将𝑐𝑖的结果相加)得到二维张量。这是多通道输入和多输入通道卷积核之间进行二维互相关运算的结果。

3.多输出通道

到目前为止,不论有多少输入通道,我们还只有一个输出通道。然而,正如我们在 6.1.4.1节中所讨论的,每一层有多个输出通道是至关重要的。在最流行的神经网络架构中,随着神经网络层数的加深,我们常会增加输出通道的维数,通过减少空间分辨率以获得更大的通道深度。直观地说,我们可以将每个通道看作对不同特征的响应。而现实可能更为复杂一些,因为每个通道不是独立学习的,而是为了共同使用而优化的。因此,多输出通道并不仅是学习多个单通道的检测器。

用𝑐𝑖和𝑐𝑜分别表示输入和输出通道的数目,并让𝑘ℎ和𝑘𝑤为卷积核的高度和宽度。为了获得多个通道的输出,我们可以为每个输出通道创建一个形状为𝑐𝑖×𝑘ℎ×𝑘𝑤的卷积核张量,这样卷积核的形状是𝑐𝑜×𝑐𝑖×𝑘ℎ×𝑘𝑤。在互相关运算中,每个输出通道先获取所有输入通道,再以对应该输出通道的卷积核计算出结果。

4.1×1卷积层

1×1卷积,即𝑘ℎ=𝑘𝑤=1,看起来似乎没有多大意义。 毕竟,卷积的本质是有效提取相邻像素间的相关特征,而1×1卷积显然没有此作用。 尽管如此,1×1仍然十分流行,经常包含在复杂深层网络的设计中。下面,让我们详细地解读一下它的实际作用。

因为使用了最小窗口,1×1卷积失去了卷积层的特有能力------在高度和宽度维度上,识别相邻元素间相互作用的能力。 其实1×1卷积的唯一计算发生在通道上。

图展示了使用1×1卷积核与3个输入通道和2个输出通道的互相关计算。 这里输入和输出具有相同的高度和宽度,输出中的每个元素都是从输入图像中同一位置的元素的线性组合。 我们可以将1×1卷积层看作在每个像素位置应用的全连接层,以𝑐𝑖个输入值转换为𝑐𝑜个输出值。 因为这仍然是一个卷积层,所以跨像素的权重是一致的。 同时,1×1卷积层需要的权重维度为𝑐𝑜×𝑐𝑖,再额外加上一个偏置。

5.池化层

池化层具有双重目的: 降低卷积层对位置的敏感性,同时降低对空间降采样表示的敏感性。

在处理多通道输入数据时,汇聚层在每个输入通道上单独运算,而不是像卷积层一样在通道上对输入进行汇总。 这意味着汇聚层的输出通道数与输入通道数相同。 下面,我们将在通道维度上连结张量XX + 1,以构建具有2个通道的输入。

6.批量归一化

为什么需要批量规范化层呢?让我们来回顾一下训练神经网络时出现的一些实际挑战。

首先, 数据预处理的方式通常会对最终结果产生巨大影响。 回想一下我们应用多层感知机来预测房价的例子( 4.10节)。 使用真实数据时,我们的第一步是标准化输入特征,使其平均值为0,方差为1。 直观地说,这种标准化可以很好地与我们的优化器配合使用,因为它可以将参数的量级进行统一。

第二, 对于典型的多层感知机或卷积神经网络。当我们训练时,中间层中的变量(例如,多层感知机中的仿射变换输出)可能具有更广的变化范围:不论是沿着从输入到输出的层,跨同一层中的单元,或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模型参数的随着训练更新变幻莫测。 批量规范化的发明者非正式地假设,这些变量分布中的这种偏移可能会阻碍网络的收敛。 直观地说,我们可能会猜想,如果一个层的可变值是另一层的100倍,这可能需要对学习率进行补偿调整。

第三, 更深层的网络很复杂,容易过拟合。 这意味着正则化变得更加重要。

批量规范化应用于单个可选层(也可以应用到所有层),其原理如下:在每次训练迭代中,我们首先规范化输入,即通过减去其均值并除以其标准差,其中两者均基于当前小批量处理。 接下来,我们应用比例系数和比例偏移。 正是由于这个基于批量 统计的标准化 ,才有了批量规范化的名称。

请注意,如果我们尝试使用大小为1的小批量应用批量规范化,我们将无法学到任何东西。 这是因为在减去均值之后,每个隐藏单元将为0。 所以,只有使用足够大的小批量,批量规范化这种方法才是有效且稳定的。 请注意,在应用批量规范化时,批量大小的选择可能比没有批量规范化时更重要。

从形式上来说,用𝑥∈𝐵表示一个来自小批量𝐵的输入,批量规范化BN根据以下表达式转换𝑥:

𝜇^𝐵是小批量𝐵的样本均值,𝜎^𝐵是小批量𝐵的样本标准差。 应用标准化后,生成的小批量的平均值为0和单位方差为1。 由于单位方差(与其他一些魔法数)是一个主观的选择,因此我们通常包含 拉伸参数 (scale)𝛾和偏移参数 (shift)𝛽,它们的形状与𝑥相同。 请注意,𝛾和𝛽是需要与其他模型参数一起学习的参数。

另外,批量规范化层在"训练模式"(通过小批量统计数据规范化)和"预测模式"(通过数据集统计规范化)中的功能不同。 在训练过程中,我们无法得知使用整个数据集来估计平均值和方差,所以只能根据每个小批次的平均值和方差不断训练模型。 而在预测模式下,可以根据整个数据集精确计算批量规范化所需的平均值和方差。

6.1全连接层

通常,我们将批量规范化层置于全连接层中的仿射变换和激活函数之间。 设全连接层的输入为x,权重参数和偏置参数分别为𝑊和𝑏,激活函数为𝜙,批量规范化的运算符为BN。 那么,使用批量规范化的全连接层的输出的计算详情如下:

回想一下,均值和方差是在应用变换的"相同"小批量上计算的。

6.2卷积层

同样,对于卷积层,我们可以在卷积层之后和非线性激活函数之前应用批量规范化。 当卷积有多个输出通道时,我们需要对这些通道的"每个"输出执行批量规范化,每个通道都有自己的拉伸(scale)和偏移(shift)参数,这两个参数都是标量。 假设我们的小批量包含𝑚个样本,并且对于每个通道,卷积的输出具有高度𝑝和宽度𝑞。 那么对于卷积层,我们在每个输出通道的𝑚⋅𝑝⋅𝑞个元素上同时执行每个批量规范化。 因此,在计算平均值和方差时,我们会收集所有空间位置的值,然后在给定通道内应用相同的均值和方差,以便在每个空间位置对值进行规范化。

正如我们前面提到的,批量规范化在训练模式和预测模式下的行为通常不同。 首先,将训练好的模型用于预测时,我们不再需要样本均值中的噪声以及在微批次上估计每个小批次产生的样本方差了。 其次,例如,我们可能需要使用我们的模型对逐个样本进行预测。 一种常用的方法是通过移动平均估算整个训练数据集的样本均值和方差,并在预测时使用它们得到确定的输出。 可见,和暂退法一样,批量规范化层在训练模式和预测模式下的计算结果也是不一样的。

6.3BN实现

python 复制代码
import torch
from torch import nn
from d2l import torch as d2l


def batch_norm(X, gamma, beta, moving_mean, moving_var, eps, momentum):
    # 通过is_grad_enabled来判断当前模式是训练模式还是预测模式
    if not torch.is_grad_enabled():
        # 如果是在预测模式下,直接使用传入的移动平均所得的均值和方差
        X_hat = (X - moving_mean) / torch.sqrt(moving_var + eps)
    else:
        assert len(X.shape) in (2, 4)
        if len(X.shape) == 2:
            # 使用全连接层的情况,计算特征维上的均值和方差
            mean = X.mean(dim=0)
            var = ((X - mean) ** 2).mean(dim=0)
        else:
            # 使用二维卷积层的情况,计算通道维上(axis=1)的均值和方差。
            # 这里我们需要保持X的形状以便后面可以做广播运算
            mean = X.mean(dim=(0, 2, 3), keepdim=True)
            var = ((X - mean) ** 2).mean(dim=(0, 2, 3), keepdim=True)
        # 训练模式下,用当前的均值和方差做标准化
        X_hat = (X - mean) / torch.sqrt(var + eps)
        # 更新移动平均的均值和方差
        moving_mean = momentum * moving_mean + (1.0 - momentum) * mean
        moving_var = momentum * moving_var + (1.0 - momentum) * var
    Y = gamma * X_hat + beta  # 缩放和移位
    return Y, moving_mean.data, moving_var.data
python 复制代码
class BatchNorm(nn.Module):
    # num_features:完全连接层的输出数量或卷积层的输出通道数。
    # num_dims:2表示完全连接层,4表示卷积层
    def __init__(self, num_features, num_dims):
        super().__init__()
        if num_dims == 2:
            shape = (1, num_features)
        else:
            shape = (1, num_features, 1, 1)
        # 参与求梯度和迭代的拉伸和偏移参数,分别初始化成1和0
        self.gamma = nn.Parameter(torch.ones(shape))
        self.beta = nn.Parameter(torch.zeros(shape))
        # 非模型参数的变量初始化为0和1
        self.moving_mean = torch.zeros(shape)
        self.moving_var = torch.ones(shape)

    def forward(self, X):
        # 如果X不在内存上,将moving_mean和moving_var
        # 复制到X所在显存上
        if self.moving_mean.device != X.device:
            self.moving_mean = self.moving_mean.to(X.device)
            self.moving_var = self.moving_var.to(X.device)
        # 保存更新过的moving_mean和moving_var
        Y, self.moving_mean, self.moving_var = batch_norm(
            X, self.gamma, self.beta, self.moving_mean,
            self.moving_var, eps=1e-5, momentum=0.9)
        return Y
相关推荐
&黄昏的乐师42 分钟前
Opencv+ROS实现颜色识别应用
人工智能·opencv·学习·计算机视觉
小馒头学python1 小时前
深度学习中的卷积神经网络:原理、结构与应用
人工智能·深度学习·cnn
2zcode1 小时前
基于YOLOv8深度学习的脑肿瘤智能检测系统设计与实现(PyQt5界面+数据集+训练代码)
人工智能·深度学习·yolo
m0_742848881 小时前
PyTorch3
人工智能·深度学习
仙俊红2 小时前
快速运行openMMOCR
深度学习·算法
-Max-静-2 小时前
Paddle Inference部署推理(十八)
人工智能·windows·深度学习·算法·paddle·推理 部署
PaLu-LI2 小时前
ORB-SLAM2源码学习:Initializer.cc:Initializer::CheckFundamental地图初始化——检查基础矩阵F并评分
c++·opencv·学习·线性代数·ubuntu·计算机视觉·矩阵
十有久诚3 小时前
SVL-Adapter: Self-Supervised Adapter for Vision-Language Pretrained Models
人工智能·深度学习·计算机视觉·视觉语言模型·适配器微调
搏博3 小时前
神经网络中的损失函数(Loss Function)
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神经网络
数据猎手小k4 小时前
FineTuneBench:由斯坦福大学创建,包含625个训练问题和1075个测试问题,覆盖4个领域。目的评估商业微调API在不同泛化任务中的知识注入能力。
人工智能·深度学习·机器学习·数据集·机器学习数据集·ai大模型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