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探索Scikit-Learn聚类分析:方法与实践

聚类分析是一种无监督学习技术,用于将数据集中的对象分组,使得同一组内的对象比其他组的对象更相似。Scikit-learn是一个强大的Python机器学习库,提供了多种聚类算法,使得聚类分析变得简单而高效。本文将详细介绍如何使用Scikit-Learn进行聚类分析,包括KMeans、层次聚类和DBSCAN等方法。

1. 聚类分析简介

聚类分析的目标是将数据集中的样本划分为多个簇,使得簇内的样本相似度高,而簇间的样本相似度低。聚类分析在市场细分、社交网络分析、天文数据分析等多个领域都有广泛应用。

2. KMeans聚类

KMeans是最常用的聚类算法之一,其目标是最小化簇内样本与簇中心的距离之和。以下是使用Scikit-Learn进行KMeans聚类的步骤:

  1. 导入库:导入Scikit-Learn中的KMeans类。
  2. 准备数据:加载并预处理数据,通常需要进行标准化。
  3. 选择聚类数(K值):使用肘部法则等方法确定最佳的K值。
  4. 训练模型:使用确定的K值训练KMeans模型。
  5. 聚类标签分配:模型为每个样本分配聚类标签。
  6. 评估模型:评估聚类效果,可以使用轮廓系数等指标。
python 复制代码
from sklearn.cluster import KMeans
from sklearn.preprocessing import StandardScaler
import numpy as np

# 假设X是已经预处理并标准化后的数据
X = np.array([[1, 2], [1, 4], [1, 0],
              [10, 2], [10, 4], [10, 0]])

# 标准化数据
scaler = StandardScaler()
X_scaled = scaler.fit_transform(X)

# 选择聚类数(K值)
# 这里假设选择了2作为聚类数
kmeans = KMeans(n_clusters=2, random_state=42)

# 训练模型
kmeans.fit(X_scaled)

# 聚类标签分配
predicted_labels = kmeans.predict(X_scaled)

print("聚类标签:", predicted_labels)
3. 层次聚类

层次聚类是一种基于树状层次结构的聚类方法,可以生成不同层次的聚类结果。Scikit-Learn提供了两种层次聚类方法:凝聚的和分裂的。

  1. 选择链接方法:选择"单链接"、"全链接"或"平均链接"等方法。
  2. 构建树状层次结构:根据链接方法构建层次聚类树。
  3. 剪枝:根据需要的簇的数量剪枝,得到最终的聚类结果。
python 复制代码
from sklearn.cluster import AgglomerativeClustering

# 使用凝聚的层次聚类
hierarchical_clustering = AgglomerativeClustering(n_clusters=2)
hierarchical_labels = hierarchical_clustering.fit_predict(X_scaled)

print("层次聚类标签:", hierarchical_labels)
4. DBSCAN聚类

DBSCAN(Density-Based Spatial Clustering of Applications with Noise)是一种基于密度的聚类算法,能够发现任意形状的簇,并能识别噪声点。

  1. 设置参数 :设置邻域大小(eps)和最小样本数(min_samples)。
  2. 训练模型:使用设置的参数训练DBSCAN模型。
  3. 聚类标签分配:模型为每个样本分配聚类标签,包括噪声点。
python 复制代码
from sklearn.cluster import DBSCAN

dbscan = DBSCAN(eps=0.5, min_samples=5)
dbscan_labels = dbscan.fit_predict(X_scaled)

print("DBSCAN聚类标签:", dbscan_labels)
5. 聚类评估

聚类评估通常比较困难,因为没有"正确"的答案。但是,可以使用轮廓系数等指标来评估聚类的一致性和分离度。

python 复制代码
from sklearn.metrics import silhouette_score

silhouette_avg = silhouette_score(X_scaled, predicted_labels)
print("轮廓系数:", silhouette_avg)
6. 结论

聚类分析是探索性数据分析的重要工具,Scikit-Learn提供了多种聚类算法和工具,使得聚类分析变得简单而高效。通过选择合适的聚类算法和参数,可以发现数据中的潜在结构。本文详细介绍了KMeans、层次聚类和DBSCAN聚类方法的使用,并通过代码示例展示了聚类分析的流程。随着数据科学领域的不断发展,聚类分析将继续是数据分析的重要工具之一。

本文详细介绍了使用Scikit-Learn进行聚类分析的方法,包括KMeans、层次聚类和DBSCAN等聚类技术的使用,以及如何评估聚类效果。通过实际的代码示例,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聚类分析的实现过程和注意事项。随着Scikit-Learn库的不断发展,聚类分析将变得更加强大和灵活。

相关推荐
pen-ai11 小时前
【高级机器学习】 10. 领域适应与迁移学习
人工智能·机器学习·迁移学习
CV实验室11 小时前
AAAI 2026 Oral 之江实验室等提出MoEGCL:在6大基准数据集上刷新SOTA,聚类准确率最高提升超8%!
人工智能·机器学习·计算机视觉·数据挖掘·论文·聚类
机器觉醒时代11 小时前
“干活”机器人“教练”登场:宇树机器人推出首款轮式机器人G1-D
人工智能·机器学习·机器人·人形机器人
m0_6351292613 小时前
身智能-一文详解视觉-语言-动作(VLA)大模型(3)
人工智能·机器学习
pen-ai14 小时前
【高级机器学习】 12. 强化学习,Q-learning, DQN
人工智能·机器学习
码上地球16 小时前
大数据成矿预测系列(九) | 数据的“自我画像”:自编码器如何实现非监督下的“特征学习”
人工智能·深度学习·机器学习·数学建模
北邮刘老师19 小时前
智能家居,需要的是“主控智能体”而不是“主控节点”
人工智能·算法·机器学习·智能体·智能体互联网
Blossom.11820 小时前
大模型量化压缩实战:从FP16到INT4的生产级精度保持之路
开发语言·人工智能·python·深度学习·神经网络·目标检测·机器学习
K2_BPM20 小时前
打通 AI 与业务的 “最后一公里”:流程优化的底层逻辑与三种战略选择
人工智能·机器学习
Blossom.1181 天前
大模型知识蒸馏实战:从Qwen-72B到Qwen-7B的压缩艺术
大数据·人工智能·python·深度学习·算法·机器学习·pyga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