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K-近邻(KNN)
- K-近邻(K-Nearest Neighbors, 简称 KNN)是一种基于实例的学习算法,主要用于分类和回归问题。KNN 的工作原理直观且简单,它基于相似性进行预测,也就是说给定一个新的数据点,KNN 算法会查找距离最近的 K 个数据点,然后通过这些邻居来确定新数据点的类别(在分类任务中)或数值(在回归任务中)。
KNN 的工作原理
-
选择 K 值:
- K 是算法中的一个超参数,表示在做出预测时要参考的最近邻居的数量。常见的取值是 3、5、7 等。
- K 值的选择直接影响模型性能。较小的 K 值使模型对局部噪声更敏感,而较大的 K 值则会使模型过于平滑,可能会错过局部模式。
-
计算距离:
- 常用的距离度量方式是欧几里得距离,也可以使用曼哈顿距离、闵可夫斯基距离等。
- 欧几里得距离公式:
d = ∑ i = 1 n ( x i − y i ) 2 d = \sqrt{\sum_{i=1}^{n} (x_i - y_i)^2} d=i=1∑n(xi−yi)2
其中,x 和 y 是两个数据点, n 是特征的数量。
-
确定最近的 K 个邻居:
- 根据计算得到的距离,选出距离最近的 K 个点作为邻居。
-
分类(对于分类问题):
- 在分类任务中,KNN 通过让 K 个最近邻居中的多数投票来决定新数据点的类别。
- 例如,如果在 K=5 的情况下,有 3 个邻居属于类别 A,2 个属于类别 B,那么预测结果将是类别 A。
-
回归(对于回归问题):
- 在回归任务中,KNN 通过计算 K 个最近邻居的平均值(或加权平均值)来预测新数据点的数值。
KNN 算法的优缺点
优点:
- 简单直观,易于理解和实现。
- 不需要训练阶段,属于"懒惰学习"(Lazy Learning),即模型在训练阶段几乎不做计算,预测时才进行计算。
- 可用于多类别分类问题。
缺点:
- 计算复杂度高:由于在预测时需要计算每个数据点与新数据点的距离,特别是在数据量大时,计算开销较大。
- 对数据的标度敏感:特征的不同标度(如度量单位不同)可能会影响距离计算,因此通常需要对数据进行标准化或归一化。
- 对噪声敏感:K 值较小时,噪声点可能会对结果产生较大影响。
适用场景
- 小数据集:由于 KNN 的计算开销较大,它更适合于小型数据集。
- 多类别分类:KNN 可以很好地处理多类别分类问题。
- 实例具有自然分组的情况:如果数据本身具有天然的分组或簇结构,KNN 能够很好地捕捉这些模式。
KNN 算法的代码示例(分类任务)
下面是一个简单的 KNN 分类任务代码示例:
python
from sklearn.datasets import load_iris
from sklearn.model_selection import train_test_split
from sklearn.neighbors import KNeighborsClassifier
from sklearn.metrics import accuracy_score
# 加载数据集
data = load_iris()
X = data.data
y = data.target
# 划分训练集和测试集
X_train, X_test, y_train, y_test = train_test_split(X, y, test_size=0.3, random_state=42)
# 初始化KNN分类器,设置K=3
knn = KNeighborsClassifier(n_neighbors=3)
# 训练模型
knn.fit(X_train, y_train)
# 预测
y_pred = knn.predict(X_test)
# 计算准确率
accuracy = accuracy_score(y_test, y_pred)
print(f"模型准确率: {accuracy}")
KNeighborsClassifier
参数详细解释
-
n_neighbors
:- 解释: 指定参与投票的最近邻居的数量,即 K 值。
- 类型: 整数。
- 默认值: 5。
- 作用 : 决定了模型在分类时会考虑多少个最近邻居。例如,
n_neighbors=3
表示将选择距离最近的 3 个样本进行投票。 - 示例 :
n_neighbors=3
-
weights
:- 解释 : 决定如何计算每个邻居的投票权重。常见的选项有:
'uniform'
: 所有邻居的权重相等。'distance'
: 根据距离进行加权,距离越近的邻居权重越高。- 自定义函数:可以传入一个用户定义的函数,基于该函数计算权重。
- 类型: 字符串或可调用函数。
- 默认值 :
'uniform'
。 - 作用 : 影响分类决策。如果选择
'distance'
,那么更近的邻居对分类结果影响更大。 - 示例 :
weights='distance'
- 解释 : 决定如何计算每个邻居的投票权重。常见的选项有:
-
algorithm
:- 解释 : 用于计算最近邻居的算法,有以下几种选择:
'auto'
: 自动选择最合适的算法(根据数据的特征选择)。'ball_tree'
: 使用 Ball Tree 数据结构,适合高维数据。'kd_tree'
: 使用 KD Tree 数据结构,适合低维数据。'brute'
: 直接进行暴力搜索,计算所有点的距离。
- 类型: 字符串。
- 默认值 :
'auto'
。 - 作用 : 控制最近邻居搜索的速度和内存效率,通常建议使用默认的
'auto'
选项。 - 示例 :
algorithm='kd_tree'
- 解释 : 用于计算最近邻居的算法,有以下几种选择:
-
leaf_size
:- 解释: 指定 Ball Tree 或 KD Tree 的叶子节点大小,影响树的构建和查询速度。较小的叶子节点通常会带来更快的查询速度,但会消耗更多的内存。
- 类型: 整数。
- 默认值: 30。
- 作用 : 在使用
'ball_tree'
或'kd_tree'
算法时,可以调整该值以优化查询性能。 - 示例 :
leaf_size=20
-
p
:- 解释 : 当使用
minkowski
距离度量时,定义了距离公式中的幂指数:- 当
p=1
时,使用曼哈顿距离(L1)。 - 当
p=2
时,使用欧几里得距离(L2)。
- 当
- 类型: 整数。
- 默认值: 2。
- 作用: 控制距离的计算方式,可以根据数据特性调整该参数。
- 示例 :
p=1
(使用曼哈顿距离)
- 解释 : 当使用
-
metric
:- 解释 : 指定距离度量的方式。常用选项有:
'minkowski'
: 闵可夫斯基距离,是欧几里得距离和曼哈顿距离的泛化形式。'euclidean'
: 欧几里得距离,等同于minkowski
距离与p=2
的组合。'manhattan'
: 曼哈顿距离,等同于minkowski
距离与p=1
的组合。- 其他度量方法如
'chebyshev'
或自定义距离函数。
- 类型: 字符串或可调用函数。
- 默认值 :
'minkowski'
。 - 作用: 控制如何计算样本之间的距离,影响最近邻居的选择。
- 示例 :
metric='euclidean'
- 解释 : 指定距离度量的方式。常用选项有:
-
metric_params
:- 解释: 距离度量函数的附加参数(可选)。如果使用自定义的距离函数,可以通过这个参数传递额外信息。
- 类型 : 字典或
None
。 - 默认值 :
None
。 - 作用: 用于在自定义度量函数时,提供额外的控制参数。
- 示例 :
metric_params={'w': [1, 2, 3]}
(示例自定义权重)
-
n_jobs
:- 解释 : 用于并行处理最近邻居搜索的线程数量。如果设置为
-1
,则使用所有可用的 CPU 核心进行计算。 - 类型: 整数。
- 默认值 :
None
(使用单个 CPU 核心)。 - 作用: 在大数据集上可以使用多线程加速计算,缩短模型训练和预测时间。
- 示例 :
n_jobs=-1
- 解释 : 用于并行处理最近邻居搜索的线程数量。如果设置为
二.K-折交叉验证
K-折交叉验证(K-Fold Cross-Validation)是一种常用的模型评估方法,广泛用于机器学习中。它通过将数据集划分为 K 个相同大小的子集(称为"折"),来多次训练和测试模型,从而获得更稳定和可靠的性能评估。
工作原理
-
划分数据集:
- 将整个数据集随机划分成 K 个等大小的子集。每个子集称为一个"折"。
-
训练和验证:
- 在每次迭代中,选择其中一个折作为验证集,剩余的 K-1 个折作为训练集。
- 这个过程会重复 K 次,每次选择不同的折作为验证集,其余折作为训练集。
-
计算平均性能:
- 每次迭代都会得到一个模型的性能度量(如准确率、F1 分数等)。最终将 K 次迭代的性能结果进行平均,得到整体的模型性能。
优点
- 稳定的性能评估: 通过多次迭代,K-折交叉验证减小了模型评估中的随机性,得到的结果更具稳定性。
- 充分利用数据: 每一个样本都在不同的折中被用作训练和验证集,避免了数据浪费。
参数选择
- K 的取值: K 通常取值为 5 或 10,这两种配置在大多数应用中效果较好。较小的 K 值(如 2 或 3)会导致较大的方差,而较大的 K 值(如 20)则增加了计算开销。
- Shuffle(可选): 在划分数据集之前,可以选择对数据进行洗牌(shuffle),以确保每个折的样本分布更随机。
代码示例
下面是一个使用 scikit-learn 实现 K-折交叉验证的示例:
python
from sklearn.model_selection import KFold
from sklearn.datasets import load_iris
from sklearn.linear_model import LogisticRegression
from sklearn.metrics import accuracy_score
import numpy as np
# 加载数据集
data = load_iris()
X = data.data
y = data.target
# 初始化K折交叉验证
kf = KFold(n_splits=5, shuffle=True, random_state=42)
# 存储每折的准确率
accuracies = []
# 执行交叉验证
for train_index, test_index in kf.split(X):
X_train, X_test = X[train_index], X[test_index]
y_train, y_test = y[train_index], y[test_index]
# 初始化并训练模型
model = LogisticRegression(max_iter=200)
model.fit(X_train, y_train)
# 预测并计算准确率
y_pred = model.predict(X_test)
accuracy = accuracy_score(y_test, y_pred)
accuracies.append(accuracy)
# 输出结果
print(f"每折的准确率: {accuracies}")
print(f"平均准确率: {np.mean(accuracies)}")
解释
-
KFold(n_splits=5, shuffle=True, random_state=42)
:n_splits=5
指定将数据集划分为 5 个折。shuffle=True
表示在分割数据之前打乱数据,以确保每个折的样本分布更加随机。random_state=42
确保结果的可重复性。
-
kf.split(X)
:- 生成训练集和测试集的索引。对于每一折,都会用不同的折作为测试集。
三.分层k-折交叉验证(Stratified k-fold)
StratifiedKFold
参数
-
n_splits
:- 解释: 指定将数据集划分成多少个折(子集)。
- 类型: 整数。
- 默认值: 5。
- 示例 :
n_splits=5
表示数据将被分成 5 个折。
-
shuffle
:- 解释 : 指定是否在分割之前对数据进行洗牌(打乱顺序)。如果为
True
,则在分割数据之前会对数据进行打乱,减少样本顺序对模型评估的影响。 - 类型: 布尔值。
- 默认值 :
False
。 - 示例 :
shuffle=True
表示在分割之前打乱数据。
- 解释 : 指定是否在分割之前对数据进行洗牌(打乱顺序)。如果为
-
random_state
:- 解释 : 用于控制随机数生成器的种子,确保结果的可重复性。当
shuffle=True
时使用。 - 类型 : 整数或
None
。 - 默认值 :
None
。 - 示例 :
random_state=42
确保在每次运行时数据划分的一致性。
- 解释 : 用于控制随机数生成器的种子,确保结果的可重复性。当
-
min_groups
(仅在 scikit-learn 版本 0.24 及以后版本中可用):- 解释: 用于指定每个折中样本的最小组数。主要用于对分层 K-折交叉验证的样本量进行控制,确保每一折中至少有指定数量的组。
- 类型: 整数。
- 默认值: 1。
- 示例 :
min_groups=5
表示每个折中至少包含 5 个组。
使用示例
python
from sklearn.model_selection import StratifiedKFold
from sklearn.datasets import load_iris
from sklearn.linear_model import LogisticRegression
from sklearn.metrics import accuracy_score
import numpy as np
# 加载数据集
data = load_iris()
X = data.data
y = data.target
# 初始化分层K折交叉验证
skf = StratifiedKFold(n_splits=5, shuffle=True, random_state=42)
# 存储每折的准确率
accuracies = []
# 执行交叉验证
for train_index, test_index in skf.split(X, y):
X_train, X_test = X[train_index], X[test_index]
y_train, y_test = y[train_index], y[test_index]
# 初始化并训练模型
model = LogisticRegression(max_iter=200)
model.fit(X_train, y_train)
# 预测并计算准确率
y_pred = model.predict(X_test)
accuracy = accuracy_score(y_test, y_pred)
accuracies.append(accuracy)
# 输出结果
print(f"每折的准确率: {accuracies}")
print(f"平均准确率: {np.mean(accuracies)}")
四.模型与加载
在 scikit-learn 中,保存和加载模型通常使用 joblib
或 pickle
。joblib
是 scikit-learn 推荐的方式,因为它在处理大型模型(如包含大量数组的模型)时效率更高。
1. 使用 joblib
保存和加载模型
模型保存
python
import joblib
# 保存模型到文件
joblib.dump(knn, 'knn_model.pkl')
模型加载
python
# 从文件加载模型
loaded_model = joblib.load('knn_model.pkl')
# 使用加载的模型进行预测
y_pred = loaded_model.predict(X_test)
2. 使用 pickle
保存和加载模型
模型保存
python
import pickle
# 保存模型到文件
with open('knn_model.pkl', 'wb') as file:
pickle.dump(knn, file)
模型加载
python
# 从文件加载模型
with open('knn_model.pkl', 'rb') as file:
loaded_model = pickle.load(file)
# 使用加载的模型进行预测
y_pred = loaded_model.predict(X_test)
总结
joblib
更适合包含大量数组的模型。pickle
适用于一般情况下的模型保存和加载。
五.超参数搜索
- 超参数搜索(Hyperparameter Tuning)是机器学习模型优化的重要步骤。不同的超参数配置会对模型的性能产生显著影响,因此找到最优的超参数组合对于提升模型性能至关重要。
python
class sklearn.model_selection.GridSearchCV(estimator, param_grid)
说明:
同时进行交叉验证(CV)、和网格搜索(GridSearch),GridSearchCV实计上也是一个估计器(estimator),同时它有几个重要属性:
best_params_ 最佳参数
best_score_ 在训练集中的准确率
best_estimator_ 最佳估计器
cv_results_ 交叉验证过程描述
best_index_最佳k在列表中的下标
完整示例代码
python
# best_params_ 最佳参数
# best_score_ 在训练集中的准确率
# best_estimator_ 最佳估计器
# cv_results_ 交叉验证过程描述
# best_index_最佳k在列表中的下标
from sklearn.datasets import load_wine
from sklearn.preprocessing import StandardScaler #标准化
from sklearn.model_selection import train_test_split
from sklearn.neighbors import KNeighborsClassifier #KNN
from sklearn.model_selection import GridSearchCV #超参数GridSearchCV
from sklearn.decomposition import PCA #PCA降维
import pandas as pd
data = load_wine()
#数据结构
x = pd.DataFrame(data.data,columns=data.feature_names)
#标准化
tr = StandardScaler()
x2 = tr.fit_transform(x)
#数据结构
data2 = pd.DataFrame(x2,columns=data.feature_names)
#PCA降维
transfer1 = PCA(n_components=0.5)
data2 = transfer1.fit_transform(data2)
x_train,x_test,y_train,y_test = train_test_split(data2,data.target,test_size=0.2,random_state=33)
#创建模型
param = {'n_neighbors':[1,2,3,4,5,6,7,8,9,10]}
#knn
model = KNeighborsClassifier()
model = GridSearchCV(model,param)
model.fit(x_train,y_train)
#预测
predict = model.predict(x_test)
score = model.score(x_test,y_test)
print("最佳模型:", model.best_estimator_)
print("最佳参数:\n",model.best_params_)
print("最佳k在列表中的下标:\n",model.best_index_)
print("在训练集中的准确率:\n",model.best_score_)
print("最佳估计器:\n",model.best_estimator_)
print("交叉验证过程描述:\n",model.cv_results_)
总结
best_params_
:最优的超参数组合。best_score_
:在交叉验证中的最佳平均得分。best_estimator_
:使用最佳超参数组合训练的模型。cv_results_
:交叉验证过程中所有超参数组合的详细结果。best_index_
:最优超参数组合在结果中的索引。
这些属性为你提供了全面的模型优化信息,帮助你选择和评估最佳模型。
实例:葡萄酒--分层k-折交叉验证
python
from sklearn.datasets import load_wine
from sklearn.neighbors import KNeighborsClassifier
from sklearn.preprocessing import StandardScaler
from sklearn.decomposition import PCA
from sklearn.model_selection import StratifiedKFold
import pandas as pd
import numpy as np
#加载数据
data = load_wine()
X = pd.DataFrame(data=data.data,columns=data.feature_names)
#标准化
transfer = StandardScaler()
X1 = transfer.fit_transform(X)
X2 = pd.DataFrame(X1,columns=data.feature_names)
#降维
transfer1 = PCA(n_components=0.5)
data1 = transfer1.fit_transform(X2)
#分层k-折交叉验证Stratified k-fold
skf = StratifiedKFold(n_splits=10,shuffle=True,random_state=2)
#储存每折准确率
accuracies = []
for train_index,test_index in skf.split(data1,data.target):
x_train,x_test = data1[train_index],data1[test_index]
y_train,y_test = data.target[train_index],data.target[test_index]
#K近邻模型
estimator = KNeighborsClassifier(n_neighbors=9)
estimator.fit(x_train,y_train)
#预测
y_predict = estimator.predict(x_test)
# print("y_predict:\n",y_test ==y_predict)
#计算准确率
score = estimator.score(x_test,y_test)
accuracies.append(score)
print(accuracies)
print(np.mean(accuracies))
实例2 葡萄酒--K-折交叉验证(K-fold)
python
from sklearn.datasets import load_wine
from sklearn.preprocessing import StandardScaler
from sklearn.model_selection import KFold
from sklearn.neighbors import KNeighborsClassifier
from sklearn.decomposition import PCA
import pandas as pd
import joblib
data = load_wine()
x = pd.DataFrame(data.data,columns=data.feature_names)
#标准化
sta = StandardScaler()
x1 = sta.fit_transform(x)
x2 = pd.DataFrame(x1,columns=data.feature_names)
#降维
tra = PCA(n_components=0.6)
data1 = tra.fit_transform(x2)
kf = KFold(n_splits=10,shuffle=True,random_state=33)
#标准化
accuracies =[]
best_accuracy = 0
best_model = None
for train_index,test_index in kf.split(data1,data.target):
x_train,x_test = data1[train_index],data1[test_index]
y_train,y_test = data.target[train_index],data.target[test_index]
#创建模型
model = KNeighborsClassifier(n_neighbors=7)
model.fit(x_train,y_train)
#预测
predict = model.predict(x_test)
#准确率
score = model.score(x_test,y_test)
accuracies.append(score)
if score > best_accuracy:
best_accuracy = score
best_model = model
# print("模型评估率:\n",accuracies)
# print("平均得分:\n",np.mean(accuracies))
joblib.dump(best_model,'./src/KNNmodel.pkl')
# 输出结果
print(f"每折的准确率: {accuracies}")
print(f"最高准确率: {best_accuracy}")
实例:mytool 函数的功能
mytool 函数的功能是计算一个文本数据集中每个词的 TF-IDF 值。TF-IDF 是一种常用的文本挖掘方法,用于衡量一个词在文档中的重要性。
python
import math
from collections import defaultdict
def calculate_tfidf(data):
total_documents = len(data)
word_document_count = defaultdict(int)
# 统计每个词在文档中出现的次数
for document in data:
unique_words = set(document.split())
for word in unique_words:
word_document_count[word] += 1
tfidf_matrix = []
# 计算每个文档的TF-IDF
for document in data:
word_list = document.split()
total_words = len(word_list)
tfidf_scores = []
for word in set(word_list):
TF = word_list.count(word) / total_words
IDF = math.log(total_documents / (1 + word_document_count[word]))
tfidf_scores.append(TF * IDF)
tfidf_matrix.append(tfidf_scores)
return tfidf_matrix
# 示例使用
data = [
'世界 你好 我 是 华清 远见 的 张三',
'你好 世界 我 是 李四 世界',
'华清 远见 666'
]
result = calculate_tfidf(data)
print(resul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