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former总结(二):架构介绍(从seq2seq谈到Transformer架构)

文章目录

  • 一、seq2seq应用介绍
  • 二、编码器解码器架构
    • [2.1 流程介绍](#2.1 流程介绍)
    • [2.2 原理说明](#2.2 原理说明)
  • 三、Transformer整体结构和处理流程
    • [3.1 Attention机制在seq2seq中的引入](#3.1 Attention机制在seq2seq中的引入)
    • [3.2 比较RNN与自注意力](#3.2 比较RNN与自注意力)
    • [3.3 Transformer架构介绍](#3.3 Transformer架构介绍)
    • [3.4 处理流程](#3.4 处理流程)
      • [3.4.1 编码器中处理流程](#3.4.1 编码器中处理流程)
      • [3.4.2 解码器在训练阶段和预测阶段的差异(重要)](#3.4.2 解码器在训练阶段和预测阶段的差异(重要))
      • [3.4.3 预测阶段解码器中处理流程](#3.4.3 预测阶段解码器中处理流程)

在Transformer总结(一)中介绍了基础的注意力机制,接下来将结合具体的任务场景,介绍Transformer的整体架构,并简单探讨一下相应原理。其中涉及到的组件将在Transformer总结(三)中详细说明。

一、seq2seq应用介绍

Seq2Seq(Sequence to Sequence)模型,主要用于处理序列到序列的映射问题,常见的应用场景如下:

  • 机器翻译:将一种语言的序列映射为另一种语言的序列。
  • 文本摘要:将长文本压缩为简洁的摘要。
  • 语音识别:将语音信号转换为文本序列。
  • 对话系统:根据用户的输入生成响应。(可以通用处理很多场景)

二、编码器解码器架构

2.1 流程介绍

Encoder-Decoder是一个更为通用的框架,而Seq2Seq是这个框架下的一种特定实现,专门用于处理序列转换问题。Seq2Seq模型依赖于Encoder-Decoder架构,但具体实现时会有所不同。

一般的Encoder-Decoder架构如下:

编码器(Encoder)的作用:

  • 信息压缩:将输入序列(如句子、音频等)转换为固定长度的向量,这个向量旨在捕捉输入序列中的关键信息。
  • 特征提取:在压缩信息的过程中,编码器提取输入序列的特征,这些特征有助于后续的解码过程。
  • 表示学习:编码器学习如何表示输入数据,以便这些表示可以用于其他任务,如分类、预测等。

解码器(Decoder)的作用:

  • 序列生成:基于编码器生成的上下文向量,解码器逐步生成输出序列。在每一步,它可能会考虑之前的输出,以及上下文向量。
  • 信息解码:解码器将编码器压缩的信息"解码"成目标序列,如翻译后的句子或语音识别的文本。
  • 概率模型:解码器通常是一个概率模型,它预测在给定当前输出序列和上下文向量的情况下,下一个输出元素的概率分布。

对应到具体的seq2seq场景,可以参照下列图片展示的流程:

感谢李沐老师的教材,下列图片展示了一个机器翻译任务:

  • 编码器先对句子中的单词进行编码学习,得到单词的特征表示和相应阶段的隐藏状态。
  • 解码器借助由编码器得到的上下文变量,再结合每次的输入内容,从而预测输出,然后将此时的输出作为下一次的输入;以'<bos>'作为初始输入,依次进行,直到输出为'<eos>'标识,表示句子结尾,结束输出。

2.2 原理说明

编码器(Encoder)的处理:

考虑由一个序列组成的样本(批量大小是 1 1 1)。

  • 假设输入序列是 x 1 , ... , x T x_1, \ldots, x_T x1,...,xT,其中 x t x_t xt是输入文本序列中的第 t t t个词元。
  • 在时间步 t t t,词元 x t x_t xt的输入特征向量 x t \mathbf{x}_t xt和 h t − 1 \mathbf{h} _{t-1} ht−1(即上一时间步的隐状态)转换为 h t \mathbf{h}_t ht(即当前步的隐状态)。
    函数 f f f描述了这种变换:

h t = f ( x t , h t − 1 ) . \mathbf{h}_t = f(\mathbf{x}t, \mathbf{h}{t-1}). ht=f(xt,ht−1).

总之,编码器通过选定的函数 q q q,将所有时间步的隐状态转换为上下文变量:

c = q ( h 1 , ... , h T ) . \mathbf{c} = q(\mathbf{h}_1, \ldots, \mathbf{h}_T). c=q(h1,...,hT).

解码器(Decoder)的处理:

  • 直接使用编码器最后一个时间步的隐状态来初始化解码器的隐状态。
  • 解码器每个时间步 t ′ t' t′输出 y t ′ y_{t'} yt′的概率取决于上一次的输出 y t ′ − 1 y_{t'-1} yt′−1、隐状态 s t \mathbf{s}_{t} st、上下文变量 c \mathbf{c} c
  • 使用函数 g g g来表示解码器的隐藏层的变换:

s t ′ = g ( y t ′ − 1 , c , s t ′ − 1 ) . \mathbf{s}{t^\prime} = g(y{t^\prime-1}, \mathbf{c}, \mathbf{s}_{t^\prime-1}). st′=g(yt′−1,c,st′−1).

  • 将 y t ′ − 1 y_{t'-1} yt′−1与 c \mathbf{c} c拼接得到新参数,再与隐状态 s t \mathbf{s}{t} st一起传入计算得到 y t ′ y{t'} yt′

三、Transformer整体结构和处理流程

3.1 Attention机制在seq2seq中的引入

在上述展示的内容中,解码器如何使用上下文变量 c \mathbf{c} c是值得探讨的,解码器仅在其初始化阶段使用解码器最终得到的隐藏状态,每次计算使用的上下文 c \mathbf{c} c是一个固定值,但很明显这种方法不能高效地利用解码器中的信息,因为它忽略了输入词元与解码器中词元的关系,所以可以往其中简单引入注意力机制,Bahdanau Attention正是对上述架构的加强:

Bahdanau Attention:

  • 在解码器的处理过程中, c t ′ = ∑ t = 1 T α ( s t ′ − 1 , h t ) h t , \mathbf{c}{t'} = \sum{t=1}^T \alpha(\mathbf{s}_{t' - 1}, \mathbf{h}_t) \mathbf{h}_t, ct′=∑t=1Tα(st′−1,ht)ht,,每个时间步的上下文变量都是重新计算出来的,这里使用的是加型注意力机制计算注意力权重
  • 30和50表示的是训练阶段使用句子的单词数目上限;search表示引入了注意力机制,enc表示传统机制;根据结果可以看到,在长句子中,引入注意力机制的模型不仅鲁棒性更强,而且效果也更好
    NEURAL MACHINE TRANSLATION BY JOINTLY LEARNING TO ALIGN AND TRANSLATE原文

3.2 比较RNN与自注意力

Bahdanau Attention基于RNN,观察上述的实现,可以发现RNN存在一些局限:

  • 顺序处理:必须按时间步依次处理序列元素,限制了并行处理的能力,也导致计算效率的低下
  • 长距离依赖受限:RNN在反向传播过程中存在梯度消失或梯度爆炸的问题,这限制了RNN捕捉长距离依赖的能力

针对上述两点,自注意力可以做出提升:

  • 支持并行:自注意力不依赖于时间步,且其中的矩阵运算很适合并行,可以在GPU上高效执行
  • 直接关系建模:直接计算序列中任意两个位置之间的关联,有效地提升了模型捕捉长距离依赖的能力

3.3 Transformer架构介绍

Attention Is All You Need原文

Transformer架构完全基于注意力,它摒弃了传统的循环神经网络(RNN)结构,转而采用自注意力机制来处理序列数据。这种机制允许模型并行计算序列中所有位置的表示,从而有效捕捉长距离依赖关系。

编码器架构

编码器由几个完全一样的块组成,而每个块则由两个子层组成,分别为:

  • multi-head self-attention mechanism
  • positionwise fully connected feed-forward network

对于每个子层,再使用residual connection和layer normalization。子层的输出为:
L a y e r N o r m ( x + S u b l a y e r ( x ) ) LayerNorm(x + Sublayer(x)) LayerNorm(x+Sublayer(x))

为了方便进行残差连接,所以需要统一子层输入输出的维度,此时涉及到了两个超参数,分别为:块数、子层的输入输出维度;而论文中超参数设定块数为6,维度为512。

解码器架构

解码器同样使用6个完全一样的块组成,但与编码器不同的是,此时每个块由三个子层组成,分别为:

  • masked multi-head self-attention mechanism
  • multi-head self-attention mechanism
  • positionwise fully connected feed-forward network

对于每个子层,同样使用residual connection和layer normalization。

整体架构见下图

3.4 处理流程

接下来将以上述的机器翻译任务为例,简单说明一下如何实现结果的预测,关于一些操作的具体实现会在后文中详细说明,在Transformer总结(一)也稍有提及。

若动图无法加载,可见动图来源

3.4.1 编码器中处理流程

  1. 最初的输入序列由词元所组成,通过 嵌入层(embedding layer) 来获得输入序列中每个词元的特征向量,经过这一步,数据的结构将变为 (batch_size, num_steps, embed_size)
  2. 位置编码(Positional Encoding) 会给序列中的每个词元(分配一个相同大小的向量。这个向量的维度与词元的嵌入向量维度相同,确保了它们可以相加在一起,并且不改变数据结构。
  3. 多头注意力(Multi-Head Attention) ,先对此时的输入序列进行线性变换,得到多组query、Key、Value,每组单独计算得到的结果进行拼接,再次经过线性变换得到结果,此时输出的结构依然为 (batch_size, num_steps, embed_size),也就是最终结构没有发生变化。
  4. 残差连接(Residual Connection) ,将子层的输出与输入相加,由于维度未发生变化,所以直接相加,结构依然无变化。
  5. 层归一化(Layer Normalization),对每个词元的特征向量进行归一化操作,也就是每个词元都会有各自的均值和方差,但结构依然无变化。
  6. 前馈神经网络(Feed-Forward Neural Network) 是一个两层的全连接层,第一层的激活函数为 Relu,第二层不使用激活函数,对应的公式如下:
    m a x ( 0 , X W 1 + b 1 ) W 2 + b 2 max(0,XW_1+b_1)W_2+b_2 max(0,XW1+b1)W2+b2此时结构将变为 (batch_size, num_steps, ffn_num_outputs),但此时结构依然没有发生变化,后续的残差操作也可作为佐证。

3.4.2 解码器在训练阶段和预测阶段的差异(重要)

需要重点说明的是,解码器是一个自回归模型,使用上一次预测的结果作为下一次的输入,所以它在预测阶段是串行的,但是在训练阶段可以使用 强制教学(Teacher Forcing) 从而并行计算。

teacher-forcing ,在训练网络过程中,每次不使用上一个state的输出作为下一个state的输入,而是直接使用训练数据的标准答案(ground truth)的对应上一项作为下一个state的输入。

这也就意味着训练阶段不必依赖于之前的输出生成输入,而是直接得到每个时间步的输入,也就是可以并行计算。

由强制教学出发,此时便可以说明masked multi-head self-attention mechanism中掩码的作用。掩码通过控制注意力权重,从而在计算多头注意力时query不会关注当前时间步之后的信息,等会将详细说明。

3.4.3 预测阶段解码器中处理流程

具体细节可见知乎讲解,此处仅以动图进行演示。

其中值得说明的是整体右移一位(Shifted Right),解码器每次处理都需要输入,但在最开始的时候还没有上一个阶段的预测输出,此时就要以起始符作为初始的输入,而这个起始符将导致输入句子在原始的基础上右移一位。

相关推荐
阿_旭2 小时前
一文读懂| 自注意力与交叉注意力机制在计算机视觉中作用与基本原理
人工智能·深度学习·计算机视觉·cross-attention·self-attention
王哈哈^_^2 小时前
【数据集】【YOLO】【目标检测】交通事故识别数据集 8939 张,YOLO道路事故目标检测实战训练教程!
前端·人工智能·深度学习·yolo·目标检测·计算机视觉·pyqt
Power20246663 小时前
NLP论文速读|LongReward:基于AI反馈来提升长上下文大语言模型
人工智能·深度学习·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nlp
YRr YRr4 小时前
深度学习:循环神经网络(RNN)详解
人工智能·rnn·深度学习
sp_fyf_20244 小时前
计算机前沿技术-人工智能算法-大语言模型-最新研究进展-2024-11-01
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神经网络·算法·机器学习·语言模型·数据挖掘
红客5974 小时前
Transformer和BERT的区别
深度学习·bert·transformer
多吃轻食4 小时前
大模型微调技术 --> 脉络
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神经网络·自然语言处理·embedding
charles_vaez4 小时前
开源模型应用落地-glm模型小试-glm-4-9b-chat-快速体验(一)
深度学习·语言模型·自然语言处理
YRr YRr5 小时前
深度学习:Transformer Decoder详解
人工智能·深度学习·transformer
Shy9604185 小时前
Bert完形填空
python·深度学习·be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