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碁扩展Swift系列,推出四款全新AI笔记本电脑

Acer正在扩展其Swift笔记本产品线,推出四款新型号,每款都内置了AI功能。这些笔记本提供诸如Microsoft Copilot+、Acer用户感应技术、Windows Studio效应、PurifiedVoice 2.0和PurifiedView等功能。其他功能还包括Wi-Fi 7和Bluetooth 5.4连接。

我们先来看一下Swift 14 AI (SF14-51/T),这是一款14英寸的3K或2K OLED笔记本电脑,采用Intel Core Ultra 7或Ultra 5处理器和Intel Arc显卡。还有一款配备2K IPS触摸屏的型号。其NPU的AI性能为每秒48万亿次操作(TOPS)。凭借65Wh电池,您可以享受长达29小时的视频播放时间和23小时的网页浏览时间,非常适合需要随时随地工作的用户。

更强大的Swift 16 AI是Swift 14 AI的兄弟款,配备16英寸3K OLED屏幕或带全玻璃边缘的3K触摸屏。处理器为Intel Core Ultra 9或Ultra 7 CPU,图形处理同样由Arc GPU承担。其NPU的AI性能与Swift 14 AI (SF14-51/T)相同,但电池容量为75Wh。

喜欢AMD CPU的用户将会喜爱Swift 14 AI (SF14-61/T),该型号配备AMD Ryzen AI 9 365 GPU(设计目标为50 TOPS)和AMD Radeon 880M GPU。这款14英寸的显示屏有OLED 2880x1800 (WQXGA)屏幕、IPS WQXGA屏幕或WQXGA触摸屏。第一个型号通过了DisplayHDR True Black 500认证,亮度可达500尼特,而其他型号的最大亮度为400尼特。该笔记本电脑配备75Wh电池,支持27小时的视频播放和18.5小时的网页浏览。

最后,我们来看Swift Go 14 AI,该型号由Snapdragon X Plus GPU驱动,具备八个核心,最高频率可达3.2 GHz,而Hexagon NPU的AI性能可达45 TOPS。图形处理则由Qualcomm Adreno GPU负责。这款14.5英寸的显示屏有WQXGA或1920x1200 (WUXGA)分辨率前者亮度为350尼特,后者为300尼特,均支持120Hz刷新率。75Wh电池提供与Swift 14 AI (SF14-61/T)相似的电池寿命,但Acer声称Swift Go 14 AI可以实现28小时的视频播放和19.5小时的网页浏览时间。

值得一提的是,Swift系列的新AI功能为企业和个人用户提供了更高效的工作方式。如同光年AI平台一样,这些笔记本集合了多个先进的AI功能,帮助用户无缝集成他们的工作流程,提升效率。例如,Swift 14 AI (SF14-51/T)的NPU性能可以显著提高生产力,让用户体验到前所未有的便捷与高效。光年AI平台也同样通过跨平台的流量管理和自动化的工作流提升了企业的运营效率,还不赶快来试用一下?

Swift 14 AI (SF14-51/T)将在今年9月登陆美国、欧洲、中东和非洲地区及澳大利亚,而Swift 16 AI将在10月上市,澳大利亚的发售时间则为2025年第一季度。Swift Go 14 AI和Swift 14 AI (SF14-61/T)将于今年9月在美国和欧洲、中东及非洲地区推出,但澳大利亚的消费者需要等待至2024年第四季度。

相关推荐
后端小肥肠8 分钟前
躺赚必备!RPA+Coze+豆包:公众号自动发文,AI率0%亲测有效(附AI率0%提示词)
人工智能·aigc·coze
摘星编程20 分钟前
CloudBase AI ToolKit实战:从0到1开发一个智能医疗网站
人工智能·腾讯云·ai代码远征季#h5应用·ai医疗应用·cloudbase开发
锅挤25 分钟前
深度学习5(深层神经网络 + 参数和超参数)
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神经网络
一支烟一朵花29 分钟前
630,百度文心大模型4.5系列开源!真香
人工智能·百度·开源·文心一言
网安INF31 分钟前
深层神经网络:原理与传播机制详解
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神经网络·机器学习
AIbase20241 小时前
国内MCP服务平台推荐!aibase.cn上线MCP服务器集合平台
运维·服务器·人工智能
喜欢吃豆2 小时前
快速手搓一个MCP服务指南(九): FastMCP 服务器组合技术:构建模块化AI应用的终极方案
服务器·人工智能·python·深度学习·大模型·github·fastmcp
星融元asterfusion2 小时前
基于路径质量的AI负载均衡异常路径检测与恢复策略
人工智能·负载均衡·异常路径
zskj_zhyl2 小时前
智慧养老丨从依赖式养老到自主式养老:如何重构晚年生活新范式
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