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追求高可用性(AP) 就采用redis
如果追求高一致性(CP) 就采用zookeeper
加锁方式:set lockKey uniqueId NX PX expireTime
- lockKey可以根据业务自己定义(如订单)
- uniqueId是为了不解错锁(uniqueId可以是session Id 或者线程Id等)
怎么会解错锁?举个小案例吧
S1 获得Lock,ttl时间5s,实际执行了7s
S2 获得Lock,ttl时间5s,实际执行了4s
如果没有uniqueId S1在第7s的时候解锁,或解了S2的锁
- NX代表当前不存在锁的时候才能加锁成功
- PX 毫秒过期时间,如果是秒就用ES
解锁方式:通过lua脚本实现原子操作,先进行uniqueId对比操作,如果相同,则执行del解锁操作
if redis.call("GET",KEYS[1]) == ARGV[1]
then
return redis.call("DEL",KEYS[1])
else
return 0
end
续期:当分布式锁到达了超时时间,但是业务并没有完成,则将对锁进行续期
- S1 获得Lock,ttl时间5s,实际执行了7s,如果没有续期那么S1后2秒就没有锁
续期的两种方式:
- 开启一个后台守护线程,每隔3秒对key设置ttl时间5S进行续期,当主线程执行完操作之后,对key进行解锁,那么守护进行也随之消亡
- 采用异步任务,获得锁后,把所有锁的线程放到一个Map里,然后每隔几秒进行轮询,如果客户端还持有锁(即Map中还存在),就延长ttl时间
RedLock算法对应的场景 主节点挂掉后,lockkey还未同步到从节点,导致从节点上没有lockkey(发生概率很小,面试官喜欢在AP模型里解决CP模型的问题)
- 对3个完全独立的redis主服务器一次获得锁(一般要基数个,为了少数服从多数)
- 如图请求时间4000-1000=3s小于TTL时间5s,并且至少有半数(大于2个)获得锁,才算真正获得锁
缺点(已废弃,不常用,因此只学习算法思想)
- 复杂度高,需要设计一些算法去实现
- 不可靠,如果redis主服务器宕机,会影响到锁的使用(即少数服从多数会受影响)
- 性能瓶颈,需要访问多个redis实例
- 另外最要命的是还需要求所有redis主服务器的系统时间一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