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飞行原理与控制目标
飞行原理:旋转翼无人机通过调节多个电机转速来改变螺旋桨转速,实现升力的变化,进而达到飞行姿态控制的目的。以四旋翼无人机为例,相邻的两个螺旋桨旋转方向相反,以平衡飞行时产生的陀螺效应和空气动力扭矩效应。
控制目标:实现对无人机的姿态跟踪、速度跟踪、定点跟踪、路径跟踪、轨迹跟踪
二、飞行控制算法
PID控制算法:PID(Proportional Integral Derivative)控制是最早发展起来的控制策略之一,由于其算法简单、鲁棒性好和可靠性高,被广泛应用于工业过程控制,包括无人机的飞行控制。PID控制器通过比较目标值与被控对象当前的反馈量,得到误差,并将误差值分别经过比例、积分、微分三个环节计算得到输出分量,三个分量加起来得到PID的输出,施加到被控对象上,使反馈量向目标值靠拢。
自适应控制、反步滑膜控制、自抗扰控制:这些控制算法在理论上具有更高的性能,但在实际应用中,由于算法复杂性和稳定性问题,它们可能不如PID控制算法那样广泛应用。然而,随着技术的发展,这些算法在特定场景下可能具有更好的表现。
三、飞行模式与姿态控制
飞行模式:无人机会根据实际使用需求设计一些飞行模式,比如姿态模式、悬停模式、自动航线模式等。这些模式从控制的本质上来讲就是给飞行器状态期望,让其以给定的期望状态飞行。
姿态控制:通过控制无人机的电机转速、桨距等参数,实现对无人机的姿态控制。例如,在俯仰运动中,通过改变前后端电机的转速差,产生不平衡力矩使机身绕y轴旋转,实现飞行器的俯仰运动。类似地,通过改变左右端电机的转速差,可以实现飞行器的滚转运动。偏航运动则是通过改变对角线上电机的转速差来实现的。
四、飞行控制系统
飞控系统的作用:飞控系统是无人机的核心控制装置,相当于无人机的大脑。它实时采集各传感器测量的飞行状态数据,接收地面测控站的控制命令及数据,经计算处理后输出控制指令给执行机构,实现对无人机中各种飞行模态的控制和对任务设备的管理与控制。
飞控系统的硬件:主控制模块、信号调理及接口模块、数据采集模块以及舵机驱动模块等。这些功能模块组合在一起,构成飞行控制系统的核心。
飞控系统的软件:包括逻辑电路芯片EPLD译码电路的程序设计和飞控系统的应用程序设计。软件按照功能划分为时间管理模块、数据采集与处理模块、通信模块、控制律解算模块等。
五、其他关键技术
机架与结构设计:机架材料需选用轻质高强度的材料,如碳纤维或铝合金。同时,机架需进行特殊加固,以确保在飞行过程中不会因为负载过大或复杂环境而产生形变或损坏。
动力系统:配备大功率、高效率的无刷直流电机和大型螺旋桨,以提供足够的动力支持。电机的转速和螺旋桨的尺寸需经过精确计算和优化。
通信与导航系统:无人机需具备可靠的无线通信能力,以便与地面站进行数据传输和控制指令的接收。同时,结合GPS、惯性导航系统和视觉导航技术,构建高精度、高可靠性的导航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