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rt框架详解(下)

一、Bert模型网络结构

1、Add与Normalize

Add:将前面的数据传到后面层,残差网络同理。

Normalize :归一化,与batch normalize同理。

2、outputs(shifted right)

outputs(shifted right):指在解码器处理过程中,将之前的输出序列向右移动一位,并在最左侧添加一个新的起始符(如"<sos>"或目标序列开始的特殊token)作为新的输入。这样做的目的是让解码器在生成下一个词时,能够考虑到已经生成的词序列。 作用:通过"shifted right"操作,解码器能够在生成每个词时,都基于之前已经生成的词序列进行推断。这样,解码器就能够逐步构建出完整的输出序列。 示例说明:假设翻译任务,输入是"我爱中国",目标输出是"I love China"。在解码器的处理过程中: 在第一个步,解码器接收一个起始符(如"<sos>")作为输入,并预测输出序列的第一个词"I"。 在第二个步,解码器将之前的输出"I"和起始符一起作为新的输入(即"<sos> I"),并预测下一个词"love"。 以此类推,直到解码器生成完整的输出序列"I love China"。

3、训练数据

方法一:随机的将句子中的15%的词汇进行mask。让模型去预测mask的词汇。 注:一般选择字进行mask,词的可能性太多,例如今天,明天,后天,上午,下午,没有,再次等等。

方法二:预测两个句子是否应该连在一起。

CLS:分类标记(Classification Token)用于表示输入序列的开始。在输入序列中,CLS应放置在句子的开头。在训练过程中,CLS也当作一个词参与训练,得到对应与其他词汇关系的词向量。 SEP:分隔符标记(Separator Token)用于分隔两个句子或表示单个句子的结束。在处理多个句子时SEP应放置在每个句子的结尾。在训练过程中,SEP也当作一个词参与训练,得到对应与其他词汇关系的词向量。

相关推荐
这张生成的图像能检测吗1 小时前
(论文速读)EfficientTrain++: 高效视觉骨干训练的通用课程学习
人工智能·深度学习·计算机视觉·训练方法
晚霞的不甘2 小时前
CANN:华为全栈AI计算框架的深度解析(终极扩展版 · 完整篇)
人工智能·华为
lisw054 小时前
6G频段与5G频段有何不同?
人工智能·机器学习
2501_941623326 小时前
人工智能赋能智慧农业互联网应用:智能种植、农业数据分析与产量优化实践探索》
大数据·人工智能
不爱吃糖的程序媛6 小时前
华为 CANN:昇腾 AI 的异构计算架构核心与开源生态解析
人工智能·华为·架构
AKAMAI7 小时前
从客户端自适应码率流媒体迁移到服务端自适应码率流媒体
人工智能·云计算
jinxinyuuuus7 小时前
GTA 风格 AI 生成器:跨IP融合中的“视觉语义冲突”与风格适配损失
人工智能·网络协议
如何原谅奋力过但无声7 小时前
TensorFlow 1.x常用函数总结(持续更新)
人工智能·python·tensorflow
翔云 OCR API7 小时前
人脸识别API开发者对接代码示例
开发语言·人工智能·python·计算机视觉·oc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