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阶数据结构--B树&&B+树实现原理&&B树模拟实现--Java

目录

一、B-树概念

二、B-树插入分析

[1.用序列{53, 139, 75, 49, 145, 36, 101}构建B树的过程如下:](#1.用序列{53, 139, 75, 49, 145, 36, 101}构建B树的过程如下:)

2.插入过程总结

三、B树插入实现

四、B+树

1.B+树概念

2.B+树的特性

五、B+树应用

1.索引

2.Mysql索引

3.InnoDB


一、B-树概念

1970 年, R.Bayer 和 E.mccreight 提出了一种适合外查找的树,它是一种平衡的多叉树,称为 B 树 ( 有些地方写的是 B- 树,注意不要误读成"B 减树 ") 。 一棵 M (M>2) B 树,是一棵平衡的 M 路平衡搜索树,可以是空树 或者满足一下性质:

  1. 根节点至少有两个孩子
  2. 每个非根节点至少有 M/2-1( 上取整 ) 个关键字 , 至多有 M-1 个关键字,并且以升序排列
    例如:当 M=3 的时候,至少有 3/2=1.5 ,向上取整等于 2 , 2-1=1 个关键字,最多是 2 个关键字
  3. 每个非根节点至少有 M/2( 上取整 ) 个孩子 , 至多有 M 个孩子
    例如:当 M=3 的时候,至少有 3/2=1.5 ,向上取整等于 2 个孩子。最多有 3 个孩子。
  4. key[i] key[i+1] 之间的孩子节点的值介于 key[i] key[i+1] 之间
  5. 所有的叶子节点都在同一层

二、B-树插入分析

为了简单起见,假设 M = 3. 即 三叉树,每个节点中存储两个数据,两个数据可以将区间分割成三个部分,因此节点 应该有三个孩子 ,为了后续实现简单期间,节点的结构如下:

注意:孩子永远比数据多一个。
插入过程当中,有可能需要分裂,分裂的前提是:
假设,当前是要组成一个M路查找树,关键字数必须<=M-1(这里关键字数>M-1就要进行节点拆分) 规则是:把中间的元素,提取出来,放到父亲节点上,左边的单独构成一个节点,右边的单独构成一个节点。

1.用序列{53, 139, 75, 49, 145, 36, 101}构建B 树的过程如下

2.插入过程总结

1. 如果树为空,直接插入新节点中,该节点为树的根节点
2. 树非空,找待插入元素在树中的插入位置(注意:找到的插入节点位置一定在叶子节点中)
3. 检测是否找到插入位置(假设树中的key唯一,即该元素已经存在时则不插入)
4. 按照插入排序的思想将该元素插入到找到的节点中
5. 检测该节点是否满足B-树的性质:即该节点中的元素个数是否等于M,如果小于则满足
6. 如果插入后节点不满足B树的性质,需要对该节点进行分裂:
(1申请新节点
(2找到该节点的中间位置
(3将该节点中间位置右侧的元素以及其孩子搬移到新节点中
(4将中间位置元素以及新节点往该节点的双亲节点中插入,即继续4
7. 如果向上已经分裂到根节点的位置,插入结束

三、B树插入实现

java 复制代码
public class MyBTree {
    public static final int M=3;//三叉树
    static class BTreeNode {
        public int[] keys;//关键字
        public BTreeNode[] subs;//孩子节点
        public BTreeNode parent;//父节点
        public int UsedSize;//存储的关键字数量
        public BTreeNode() {
            //这里多给一个空间是为了分裂实现更容易
            keys=new int[M];
            subs=new BTreeNode[M+1];
        }
    }
    public BTreeNode root;

    /**
     * 插入一个元素
     * @param val
     */
    public boolean insert(int val) {
        //B树为空的时候
        if(root==null) {
            root=new BTreeNode();
            root.keys[0]=val;
            root.UsedSize=1;
            return true;
        }
        //当B树不为空的时候
        Pair<BTreeNode,Integer> pair=Find(val);
        if(pair.getVal()!=-1) {
            return false;
        }
        BTreeNode parent=pair.getKey();
        int index=parent.UsedSize-1;
        for(;index>=0;index--) {
            if(parent.keys[index]>=val) {
                parent.keys[index+1]=parent.keys[index];
            }else {
                break;
            }
        }
        parent.keys[index+1]=val;
        parent.UsedSize++;
        if(parent.UsedSize>=M) {
            split(parent);
            return true;
        }else {
            return true;
        }
    }

    /**
     * 分裂节点
     * @param cur
     */
    private void split(BTreeNode cur) {
        BTreeNode parent=cur.parent;
        BTreeNode newNode=new BTreeNode();
        int mid= cur.UsedSize>>1;
        int i=mid+1;
        int j=0;
        while (i<cur.UsedSize) {
            newNode.keys[j]=cur.keys[i];
            newNode.subs[j]=cur.subs[i];
            if(newNode.subs[j]!=null) {
                newNode.subs[j].parent=newNode;
            }
            i++;
            j++;
        }
        newNode.subs[j]=cur.subs[i];
        if(newNode.subs[j]!=null) {
            newNode.subs[j].parent=newNode;
        }
        newNode.UsedSize=j;
        cur.UsedSize=cur.UsedSize-j-1;
        if(cur==root) {
            root=new BTreeNode();
            root.keys[0]=cur.keys[mid];
            root.subs[0]=cur;
            root.subs[1]=newNode;
            root.UsedSize=1;
            cur.parent=root;
            newNode.parent=root;
            return;
        }
        newNode.parent=parent;

        int endT=parent.UsedSize-1;
        for (;endT>=0;endT--) {
            if(parent.keys[endT]>=cur.keys[mid]) {
                parent.keys[endT+1]=parent.keys[endT];
                parent.subs[endT+2]=parent.subs[endT+1];
            }else {
                break;
            }
        }
        parent.keys[endT+1]=cur.keys[mid];
        //将当前父亲节点的孩子节点更改为newNode
        parent.subs[endT+2]=newNode;
        parent.UsedSize++;
        if(parent.UsedSize>=M) {
            split(parent);
        }
    }

    /**
     * 查找B树中是否存在该元素
     * @param val
     * @return
     */
    private Pair<BTreeNode, Integer> Find(int val) {
        BTreeNode cur=root;
        BTreeNode parent = null;
        while (cur!=null) {
            int i=0;
            while (i<cur.UsedSize) {
                if(cur.keys[i]==val) {
                    return new Pair<>(cur,i);
                } else if (cur.keys[i]<val) {
                    i++;
                }else {
                    break;
                }
            }
            parent=cur;
            cur=cur.subs[i];
        }
        return new Pair<>(parent,-1);
    }

    /**
     * 验证B树,如果输出的是一个有序的结果则证明是B树
     * @param root
     */
    private void inorder(BTreeNode root){
        if(root == null)
            return;
        for(int i = 0; i < root.UsedSize; ++i){
            inorder(root.subs[i]);
            System.out.println(root.keys[i]);
        }
        inorder(root.subs[root.UsedSize]);
    }
}

B树验证

java 复制代码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MyBTree bTree=new MyBTree();
        int[] arrays={75,49,36,53,101,139,145};
        for (int i = 0; i < arrays.length; i++) {
            bTree.insert(arrays[i]);
        }
        bTree.inorder(bTree.root);
    }

输出结果 :

java 复制代码
36
49
53
75
101
139
145

四、B+树

1.B+树概念

B+树是B-树的变形,也是一种多路搜索树:
1. 其定义基本与B-树相同,除了:
2. 非叶子节点的子树指针与关键字个数相同
3. 非叶子节点的子树指针p[i],指向关键字值属于【k[i],k[i+1])的子树
4. 为所有叶子节点增加一个链指针
5. 所有关键字都在叶子节点出现

B+树的搜索与B-树基本相同,区别是B+树只有达到叶子节点才能命中(B-树可以在非叶子节点中命中),其性能也等 价与在关键字全集做一次二分查找。

2.B+树的特性

1. 所有关键字都出现在叶子节点的链表中(稠密索引),且链表中的节点都是有序的。

2. 不可能在非叶子节点中命中。
3. 非叶子节点相当于是叶子节点的索引(稀疏索引),叶子节点相当于是存储数据的数据层。
4. 更适合文件索引系统

五、B+树应用

1.索引

B+树最常见的应用就是用来做索引。索引通俗的说就是为了方便用户快速找到所寻之物,比如:书籍目录可以让读 者快速找到相关信息,hao123网页导航网站,为了让用户能够快速的找到有价值的分类网站,本质上就是互联网 页面中的索引结构。
MySQL官方对索引的定义为:索引(index)是帮助MySQL高效获取数据的数据结构,简单来说:索引就是数据结构。 当数据量很大时,为了能够方便管理数据,提高数据查询的效率,一般都会选择将数据保存到数据库,因此数据库 不仅仅是帮助用户管理数据,而且数据库系统还维护着满足特定查找算法的数据结构,这些数据结构以某种方式引 用数据,这样就可以在这些数据结构上实现高级查找算法,该数据结构就是索引。

2.Mysql索引

MyISAM引擎是MySQL5.5.8版本之前默认的存储引擎,不支持事物,支持全文检索,使用B+Tree作为索引结构, 叶节点的data域存放的是数据记录的地址,其结构如下:

上图是以以 Col1 为主键, MyISAM 的示意图,可以看出 MyISAM 的索引文件仅仅保存数据记录的地址 MyISAM 中,主索引和辅助索引( Secondary key )在结构上没有任何区别,只是主索引要求 key 是唯一的,而辅助索引的 key 可以重复 。如果想在 Col2 上建立一个辅助索引,则此索引的结构如下图所示:

同样也是一棵 B+Tree , data 域保存数据记录的地址。因此, MyISAM 中索引检索的算法为首先按照 B+Tree 搜索算 法搜索索引,如果指定的Key 存在,则取出其 data 域的值,然后以 data 域的值为地址,读取相应数据记录。 MyISAM的索引方式也叫做 " 非聚集索引"。

3.InnoDB

InnoDB 存储引擎支持事务 ,其设计目标主要面向在线事务处理的应用,从 MySQL 数据库 5.5.8 版本开始, InnoDB 存储引擎是默认的存储引擎 。 InnoDB 支持 B+ 树索引、全文索引、哈希索引。但 InnoDB 使用 B+Tree 作为索引结构 时,具体实现方式却与MyISAM 截然不同。
第一个区别是 InnoDB 的数据文件本身就是索引文件MyISAM 索引文件和数据文件是分离的,索引文件仅保存数 据记录的地址 。而 InnoDB 索引,表数据文件本身就是按 B+Tree 组织的一个索引结构,这棵树的叶节点 data 域保 存了完整的数据记录 。这个索引的 key 是数据表的主键,因此 InnoDB 表数据文件本身就是主索引。

上图是 InnoDB 主索引 (同时也是数据文件)的示意图,可以看到 叶节点包含了完整的数据记录,这种索引叫做聚 集索引 。因为 InnoDB 的数据文件本身要按主键聚集,所以 InnoDB 要求表必须有主键 ( MyISAM 可以没有), 如果 没有显式指定,则 MySQL 系统会自动选择一个可以唯一标识数据记录的列作为主键如果不存在这种列,则 MySQL 自动为 InnoDB 表生成一个隐含字段作为主键,这个字段长度为 6 个字节,类型为长整形

第二个区别是 InnoDB 的辅助索引 data 域存储相应记录主键的值而不是地址 , 所有辅助索引都引用主键作为data域。
聚集索引这种实现方式使得按主键的搜索十分高效 ,但是 辅助索引搜索需要检索两遍索引:首先检索辅助索引获得 主键,然后用主键到主索引中检索获得记录。

相关推荐
工业互联网专业3 分钟前
基于springboot+vue的高校社团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java·vue.js·spring boot·毕业设计·源码·课程设计
九圣残炎5 分钟前
【ElasticSearch】 Java API Client 7.17文档
java·elasticsearch·搜索引擎
田梓燊18 分钟前
图论 八字码
c++·算法·图论
苦 涩29 分钟前
考研408笔记之数据结构(六)——查找
数据结构
Tanecious.1 小时前
C语言--数据在内存中的存储
c语言·开发语言·算法
m0_748251521 小时前
Ubuntu介绍、与centos的区别、基于VMware安装Ubuntu Server 22.04、配置远程连接、安装jdk+Tomcat
java·ubuntu·centos
Bro_cat1 小时前
深入浅出JSON:数据交换的轻量级解决方案
java·ajax·java-ee·json
Bran_Liu1 小时前
【LeetCode 刷题】栈与队列-队列的应用
数据结构·python·算法·leetcode
等一场春雨1 小时前
Java设计模式 五 建造者模式 (Builder Pattern)
java·设计模式·建造者模式
hunzi_11 小时前
Java和PHP开发的商城系统区别
java·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