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链路层(Java)(MAC与IP的区别)

以太网协议:

"以太⽹" 不是⼀种具体的⽹络, ⽽是⼀种技术标准; 既包含了数据链路层的内容, 也包含了⼀些物理
层的内容. 例如: 规定了⽹络拓扑结构, 访问控制⽅式, 传输速率等;
例如以太⽹中的⽹线必须使⽤双绞线; 传输速率有10M, 100M, 1000M等;
以太⽹是当前应⽤最⼴泛的局域⽹技术; 和以太⽹并列的还有令牌环⽹, ⽆线LAN等;
以太网可以理解为是一种有线的网卡。它的传递必须要借助"网线"。
以太网中的数据帧:

MTU:

在以太网协议中,载荷数据的大小最大时1500字节,也就是大约是1.5KB,在数据链路层发送数据帧的时候对这个载荷的大小是有限制的。

MTU相当于发快递时对包裹尺⼨的限制. 这个限制是不同的数据链路对应的物理层, 产⽣的限制. 以太⽹帧中的数据⻓度规定最⼩46字节,最⼤1500字节,ARP数据包的⻓度不够46字节,要在后⾯补填充位;
最⼤值1500称为以太⽹的最⼤传输单元(MTU),不同的⽹络类型有不同的MTU;
如果⼀个数据包从以太⽹路由到拨号链路上,数据包⻓度⼤于拨号链路的MTU了,则需要对数据包进
⾏分⽚(fragmentation);
不同的数据链路层标准的MTU是不同的;

对IP的影响:

由于以太网数据帧中载荷是IP协议数据包,此时如果IP数据报的长度超过了1.5KB,此时就会进行拆包和组包操作。

在之前IP协议中,IP数据报的报头有几个关于拆包的相关数据:

这几位在以太数据帧进行拆包和组包时使用。

MAC地址和IP地址的区别:

1.IPv4地址一共是32位,占4个字节。MAC地址一共是占6个字节。

MAC是物理地址,每一台机器上都有唯一地址,作为身份标识。

2.MAC地址使用在数据链路层,用来实现两个相邻的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微观层面

IP地址使用在网络层,立足于整个转发流程,进行路径规划------宏观层面

也就是以太网中目的地址是时刻在变化的,但是IP中的目的地址在传输过程中是不变的。

ARP协议:

ARP协议时一个介于网络层和数据链路层的协议。

这个协议建立了主机IP地址和MAC地址之间的映射关系。

IP协议路由转发过程中,当反馈信息经过路由设备,这个过程中是拿着目的IP查找路由表,查到最终的设备IP和端口,这个过程实则查找的是设备的MAC地址。

也就是IP->MAC的转变。

当前设备接入网络时,就会往广播地址发送ARP报文,发送ARP请求的设备就会返回ARP响应,响应中就会告诉对端设备的IP和MAC地址。

相关推荐
❀͜͡傀儡师1 分钟前
Docker部署搜索引擎SearXNG
运维·docker·容器·searxng
虎头金猫18 分钟前
如何在Linux上使用Docker在本地部署开源PDF工具Stirling PDF:StirlingPDF+cpolar让专业操作像在线文档一样简单
linux·运维·ubuntu·docker·pdf·开源·centos
荣光波比1 小时前
Nginx 实战系列(七)—— Nginx一键安装脚本详解
运维·nginx·自动化·云计算
努力学习的小廉1 小时前
深入了解linux系统—— 线程同步
linux·服务器·数据库·算法
sinat_602035361 小时前
模块与包的导入
运维·服务器·开发语言·python
鲸屿1951 小时前
Ansible之playbook
服务器·网络·ansible
2301_810154551 小时前
VM中CentOS 7密码重置
linux·运维·centos
网硕互联的小客服2 小时前
408 Request Timeout:请求超时,服务器等待客户端发送请求的时间过长。
运维·服务器
王伯安呢2 小时前
告别线缆束缚!AirDroid Cast 多端投屏,让分享更自由
运维·服务器·教程·投屏·airdroid cast·多端互投
逍遥浪子~2 小时前
搭建本地gitea服务器
运维·服务器·gite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