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架构师考试 常错题记录 02

21.系统工程利用计算机作为工具,对系统的结构、元素。( )和反馈等进行分析,以达到最优( )、最优设计、最优管理和最优控制的目的。霍尔(A.D.Hall))于1969年提出了系统方法的三维结构体系。通常称为霍尔三维结构。这是系统工程方法论的基础。霍尔三维结构以时间维、( )维、知识维组成的立体结构概括性地表示出系统工程的各阶段、各步要以及所涉及的知识范围。其中时问维是系统的工作进程,对于一个具体的工程项目,可以分为7个阶段。在( )阶段会做出研制方案及生产计划。

A.知识

B.需求

C.文档

D.信息

A.战略

B.规划

C.实现

D.处理

A.空间

B.结构

C.组织

D.逻辑

A.规划

B.拟定

C.研制

D.生产
**正确答案:**D,B,D,C

解析:本题考查系统工程的相关概念。

系统工程是在上个世纪中后期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它最早约产生于20世纪40年代的美国,时至今日,系统工程已经成为现代社会高速发展不可或法缺的一部分。系统工程的诞生让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中有关的思想,理论和方法根据总体协调的需要联系起来,综合应用,并利用现代电子计算机,对系统的结构、要素、信息和反馈等进行分析,以达到最优规划、最优设计、最优管理和最优控制等目的。

霍尔三维结构是由逻辑维、时问维和知识维组成的立体空问结构。

1、逻辑维

运用系统工程方法解决某一大型工程项目时,一般可分为七个步骤:

(1)明确问题。

(2)建立价值体系或评价体系。

(3)系统分析。

(4)系统综合。

(5)系统方案的优化选择。

(6)决策。"决策就是管理"决策就是决定",人类的决策管理活动面临着决策系统的日益庞大和日益复杂。

(7)制订计划,有了决策就要付诸实施,实施就要依靠严格的、有效的计划。

2、时间维(工作进程)

对于一个具体的工作项目,从制订规划起一直到更新为止,全部过程可分为七个阶段:

(1)规划阶段。即调研、程序设计阶段,目的在于谋求活动的规划与战略;

(2)拟定方案。提出具体的计划方案。

(3)研制阶段。作出研制方案及生产计划。

(4)生产阶段。生产出系统的零部件及整个系统,并提出安装计划。

(5)安装阶段。将系统安装完毕,并完成系统的运行计划

(6)运行阶段。系统按照预期的用途开展服务。

(7)更新阶段。即为了提高系统功能,取消旧系统而代之以新系统,或改进原有系统,使之更加有效地工作。

3、知识维(专业科学知识)

系统工程除了要求为完成上述各步骤、各阶段所需的某些共性知识外,还需要其他学科的知识和各种专业技术,霍尔把这些知识分为工程、医药、建筑、商业、法律、管理、社会科学和艺术等。各类系统工程,如军事系统工程、经济系统工程、信息系统工程等,都需要使用其他相应的专业基础知识。

22.基于架构的软件设计(Archltecture-Based Software Deslgn,ABSD)方法是架构驱动的方法,该方法是一个( )的方法,软件系统的架构通过该方法得到细化,直到能产生( )。

A.自顶向下

B.自底向上

C.原型

D.自顶向下和自底向上结合

A.软件质量属性

B.软件连接性

C.软件构件或模块

D.软件接口
**正确答案:**A,C

**解析:**基于架构的软件设计(ABSD)方法以构成软件架构的商业、质量和功能需求等要素来驱动整个软件开发过程,是一个自顶向下,递归细化的软件开发方法。软件系统的体系结构通过该方法得到细化,直到能产生软件构件和类。它以软件系统功能的分解为基础,通过选择架构风格实现质量和商业需求,并强调在架构设计过程中使用软件架构模板。采用ABSD方法,设计活动可以从项目总体功能框架明确后就开始。因此该方法特别适用于开发一些不能预先决定所有需求的软件系统,如软件产品线系统或长生命周期系统等,也可为需求不能在短时问内明确的软件项目提供指导。

23.软件性能测试有多种不同类型的测试方法,其中,( )用于测试在限定的系统下考查软件系统极限运行的情况,( )可用于测试系统同时处理的在线最大用户数量。

A.强度测试

B.负载测试

C.压力测试

D.容量测试

A.强度测试

B.负载测试

C.压力测试

D.容量测试
正确答案:A,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测试相关知识。根据测试目的不同,性能测试主要包括压力测试、负载测试、并发测试和可靠性测试等。

强度测试:是在系统资源特别低的情况下考查软件系统极限运行情况。本题第一空选择A选项。

负裁测试:用于测试超负荷环境中程序是否能够承担,确定在各种工作负载下系统的性能,测试当负载逐渐增加时,系统各项性能指标的变化情况。

压力测试:通过确定系统的瓶颈或不能接收的性能点,来获得系统能多提供的最大服务级别的测试。负载测试和压力测试可以结合进行,统称为负载压力测试。

容量测试:并发测试也称为容量测试,主要用于测试系统可同时处理的在线最大用户数量。本题第二空选择D选项。

24.某工程包括A、B、C、D四个作业,其衔接关系、正常进度下所需天数和所需直接费用、赶工进度下所需的最少天数和每天需要增加的直接费用见下表,该工程的间接费用为每天5万元。据此,可以估算出完成该工程最少需要费用()万元,以此最低费用完成该工程需要()天。

A.106

B.108

C.109

D.115

A.7

B.9

C.10

D.12
**正确答案:**A, A

25.架构描述语言(Architecture Doscription Language,ADL)是一种为明确说明软件系统的概念架构和对这些概念架构建模提供功能的语言。ADL主要包括以下组成部分:组件、组件接口、( )和架构配置

A.架构风格

B.架构实现

C.连接件

D.组件约束
正确答案:C

**解析:**ADL即架构描述语言,其基本构成要素包括:组件、组件接口、连接件、架构配置。组件(构件)是一个计算单元或数据存储。也就是说,组件是计算与状态存在的场所。在架构中,一个构件可能小到只有一个过程或大到整个应用程序。连接件是用来建立组件间的交互以及支配这些交互规的架构构造模块。架构配置或拓扑是描述架构的组件与连接件的连接图。

26.某企业拟生产甲、乙、丙、丁四个产品。每个产品必须依次由设计部门、制造部门和检验部门进行设计、制造和检验,每个部门生产产品的顺序是相同的。各产品各工序所需的时问如下表所示:

只要适当安排好项目实施顺序,企业最快可以在( )天全部完成这四个项目。

A.84

B.86

C.91

D.93
**正确答案:**A

解析:做这类题,有一个基本的原则:把多个任务中,第1步耗时最短的安排在最开始执行,再把最后1步耗时最短的安排在最后完成,所以在本题中最先应执行的是丁项目,最后执行的是内项目,这样所有的安排方案只有两个:

1、丁甲乙丙

2、丁乙甲丙

通过画时空图可知丁甲乙丙执行时间如图所示,总执行时间为84天,而题目最小选项为84天,所以该方案已达最优,可以不计算方案2.

27.数据挖掘是从数据车的大量数据中揭示出隐含的、先前未知的并有潜在价值的信息的非平凡过程,主要任务有( )。

A.聚类分析、联机分析、信息检索等

B.信息检索、聚类分析、分类分析等

C.聚类分析、分类分析、关联规则挖掘等

D.分类分析、联机分析、关联规则挖掘等
**正确答案:**C

**解析:**数据挖掘(Datamining),又译为资料探勘、数据采矿。它是数据库知识发现(Knowledge-Discovery inDatabases,KDD)中的一个步骤。数据挖据一般是指从大量的数据中通过算法搜索隐藏于其中的信息的过程。数据挖掘通常与计算机科学有关,并通过统计、在线分析处理、情报检索、机器学习、专家系统(依靠过去的经验法则)和模式识别等诸多方法来实现上述目标。数据挖掘是通过分析每个数据,从大量数据中寻找其规律的技术,主要有数据准备、规律寻找和规律表示3个步骤。数据准备是从相关的数据源中选取所需的数据并整合成用于数据挖掘的数据集;规律寻找是用某种方法将数据集所含的规律找出来;规律表示是尽可能以用户可理解的方式(如可视化)将找出的规律表示出来。数据挖掘的任务有关联分析、聚类分析、分类分析、异常分析、特异群组分析和演变分析,等等。

28.看门狗(WatchDog)是嵌入式系统中一种常用的保证系统可靠性的技术,( )会产生看门狗中断,

A.软件喂狗

B.处理器温度过高

C.外部中断

D.看门狗定时器超时
正确答案:D

解析:看门狗电路是嵌入式系统必须具备的一种系统恢复能力。看门狗电路的基本功能是在系统发生软件问题和程序跑飞后使系统重新启动。其基本原理是看门狗计数器正常工作时自动计数程序流程定期将其复位,如果系统在某处卡死或者跑飞,该定时器将溢出,并将进入中断处理在设定时间间隔内,系统可保留关键数据,然后系统复位重启。因此看门狗定时器超时会产生看门狗中断,本题选择D选项,

29.静态分析通过解析程序文本从而识别出程序语句中可能存在的缺陷和异常之处;静态分析所包含的阶段中,( )的主要工作是找出输入变量和输出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

A.控制流分析

B.数据使用分析

C.接口分析

D.信息流分析
正确答案:D

解析:静态分析通过解折程序文本从而识别出程序语句的各个部分,审查出可能的缺陷和异常之处,静态分析包括五个阶段:控制流分析阶段找出并突出显示那些带有多重出口或入口的循环以及不可达到的代码段;数据使用分析阶段突出程序中变量的使用情况;接口分析阶段检查子程序和过程说明及它们使用的一致性;信息流分析阶段找出输入变量和输出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路径分析阶段找出程序中所有可能的路径并画在此路径中执行的语句。

30.挂接在总线上的多个部件,( )。

A.只能分时向总线发送数据,并只能分时从总线接收数据

B.只能分时向总线发送数据,但可同时从总线接收数据

C.可同时向总线发送数据,并同时从总线接收数据

D.可同时向总线发送数据,但只能分时从总线接收数据
正确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总线概念的理解。总线是一个大家都能使用的数据传输通道,大家都可以使用这个通道,但发送数据时,是采用的分时机制,而接收数据时可以同时接收,也就是说,同一个数据,可以并行的被多个客户收取。如果该数据不是传给自己的,数据包将被丢弃。

31.ARP攻击造成网络无法跨网段通信的原因是( )。

A.发送大量ARP报文造成网络拥塞

B.伪造网关ARP报文使得数据包无法发送到网关

C.ARP攻击破坏了网络的物理连通性

D.ARP攻击破坏了网关设备
正确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ARP攻击的定义和特点,ARP攻击是针对以太网地址解析协议(ARP)的一种攻击技术,此种攻击可让攻击者取得局域网上的数据封包甚至可篡改封包,且可让网络上特定计算机或所有计算机无法正常连接。ARP攻击造成网络无法跨网段通信的原因是伪造网关ARP报文使得数据包无法发送到网关。

32.在UML图中,类图 展现了一组对象、接口、协作和它们之间的关系。定时图 强调消息跨越不同对象或参与者的实际时间,而不仅仅只是关心消息的相对顺序。部署图软件和硬件组件之间的物理关系以及处理节点的组件分布情况。( )描述由模型本身分解而成的组织单元,以及它们之间的依赖关系。

A.类图

B.包图

C.部署图

D.交互图
正确答案:B

解析:类图展现了一组对象、接口、协作和它们之问的关系。定时图强调消息跨越不同对象或参与者的实际时间,而不仅仅只是关心消息的相对顺序。部署图软件和硬件组件之间的物理关系以及处理节点的组件分布情况。包图描述由模型本身分解而成的组织单元,以及它们之间的依赖关系。

33.以下叙述,( )不是软件架构的主要作用。

A.在设计变更相对容易的阶段,考虑系统结构的可选方案

B.便于技术人员与非技术人员就软件设计进行交互

C.展现软件的结构、属性与内部交互关系

D.表达系统是否满足用户的功能性需求
正确答案:D

解析:软件架构能够在设计变更相对容易的阶段,考虑系统结构的可选方案,便于技术人员与非技术人员就软件设计进行交互,能够展现软件的结构、属性与内部交互关系。但是软件架构与用户对系统的功能性需求没有直接的对应关系。

34.在面向对象设计中,( )可以实现界面控制、外部接口和环境隔离。( )作为完成用例业务的责任承担者,协调、控制其他类共同完成用例规定的功能或行为。

A.实体类

B.控制类

C.边界类

D.交互类

A.实体类

B.控制类

C.边界类

D.交互类
正确答案:C,B

解析

1.实体类

实休类映射需求中的每个实体,实体类保存需要存储在永久存储体中的信息,例如,在线教育平台系统可以提取出学员类和课程类,它们都属于实体类,实体类通常都是永久性的,它们所具有的属性和关系是长期需要的,有时甚至在系统的整个生存期都需要。实体类是对用户来说最有意义的类,通常采用业务领域术语命名,一股来说是一个名词,在用例模型向领域模型的转化中,一个参与者一股对应于实体类。通常可以从SRS中的那些与数据车表(需要持久存储)对应的名词着手来找寻实体类,通常情况下,实体类一定有属性,但不一定有操作。

2.控制类

控制类是用于控制用例工作的类,一般是由动宾结构的短语(动词+名词"或名词+动词")转化来的名词,例如,用例身份验证可以对应于一个控制类"身份验证器",它提供了与身份验证相关的所有操作。控制类用于对一个或几个用例所特有的控制行为进行建模,控制对象(控制类的实例)通常控制其他对象,因此,它们的行为具有协调性。控制类将用例的特有行为进行封装,控制对象的行为与特定用例的实现密切相关,当系统执行用例的时候,就产生了一个控制对象,控制对象经常在其对应的用例执行完毕后消亡。通常情况下,控制类没有属性,但一定有方法。

3.边界类

边界类用于封装在用例内、外流动的信息或数据流。边界类位于系统与外界的交接处,包括所有窗体、报表、打印机和扫描仪等硬件的接口,以及与其他系统的接口,要寻找和定义边界类,可以检查用例模型,每个参与者和用例交互至少要有一个边界类,边界类使参与者能与系统交互。边界类是一种用于对系统外部环境与其内部运作之间的交互进行建模的类。常见的边界类有窗口、通信协议、打印机接口、传感器和终端等。实际上,在系统设计时,产生的报表都可以作为边界类来处理。边界类用于系统接口与系统外部进行交互,边界对象将系统与其外部环境的变更(例如,与其他系统的接口的变更、用户需求的变更等)分隔开,使这些变更不会对系统的其他部分造成影响。通常情况下,边界类可以既有属性也有方法。

35.某大型商业公司欲集成其内部的多个业务系统,这些业务系统的运行平台和开发语言差异较大,而且系统所使用的通信协议和数据格式各不相同,针对这种情况,采用基于( )的集成框架较为合适。除此以外,集成系统还需要根据公司的新业务需要,灵活、动态地定制系统之问的功能协作关系,针对这一需求,应该选择基于( )技术的实现方式更为合适。

A.数据库

B.文件系统

C.总线

D.点对点

A.分布式对象

B.远程过程调用

C.进程间通信

D.工作流
正确答案:C,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企业应用集成的理解和学握。针对题干描述,该企业进行系统集成时,"业务系统的运行平台和开发语言差异较大,而且系统所使用的通信协议和数据格式各不相同,在这种情况下,需要采用总线技术对传输协议和数据格式进行转换与适配。当需要集成并灵活定义系统功能之间的协作关系时,应该采用基于工作流的功能关系定义方式。

36.嵌入式处理器是嵌入式系统的核心部件,一股可分为嵌入式微处理器(MPU)、微控制器(MCU)、数字信号处理器(DSP)和片上系统(SOC)。以下叙述中,错误的是(),

A.MPU在安全性和可靠性等方面进行增强,适用于运算量较大的智能系统

B.MCU典型代表是单片机,体积小从而使功耗和成本下降

C.DSP处理器对系统结构和指令进行了特殊设计,适合数字信号处理

D.SOC是一个有专用目标的集成电路,其中包括完整系统并有嵌入式软件的全部内容
正确答案:A

解析:MPU采用增强型通用微处理器。由于嵌入式系统通常应用于环境比较恶劣的环境中,因而MPU在工作温度、电磁兼容性以及可靠性等方面的要求较通用的标准的微处理器高。但是,MPU在功能方面与标准的微处理器基本上是一样的。A是错的,MCU又称单片微型计算机(Single Chip Microcomputer)或者单片机,是指随着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出现及其发展,将计算机的CPU、RAM、ROM、定时计数器和多种IO接口集成在一片芯片上,形成芯片级的计算机,为不同的应用场合做不同的组合控制。B是对的,DSP是一种独待的微处理器,是以数字信号来处理大量信息的器件。其实时运行速度可达每秒数以千万条复杂指令程序,远远超过通用微处理器,它的强大数据处理能力和高运行速度,是最值得称道的两大持色。C也是对的,SOC称为系统级芯片,也有称片上系统。意指它是一个产品,是一个有专用目标的集成电路,其中包含完整系统并有嵌入软件的全部内容,D也是对的。

3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半双工总线只在一个方向上传输信息,全双工总线可在两个方向上轮流传输信息

B.半双工总线只在一个方向上传输信息,全双工总线可在两个方向上同时传输信息

C.半双工总线可在两个方向上轮流传输信息,全双工总线可在两个方向上同时传输信息

D.半双工总线可在两个方向上同时传输信息,全双工总线可在两个方向上轮流传输信息
正确答案:C

解析:半双工(HalfDuplex)数据传输指数据可以在一个信号载体的两个方向上传输,但是不能同时传输。例如,在一个局域网上使用具有半双工传输的技术,一个工作站可以在线上发送数据,然后立即在线上接收数据,这些数据来自数据刚刚传输的方向,像全双工传输一样,半双工包含一个双向线路(线路可以在两个方向上传递数据),全双工(FullDuplex)数据传输是通讯传输的一个术语。通信允许数据在两个方向上同时传输,它在能力上相当于两个单工通信方式的结合。全双工指可以同时(瞬时)进行信号的双向传输(A→B且B一A),指A→B的同时B→A,是瞬时同步的。

38.采用以架构为核心的软件开发方法,在建立软件架构的初期,首要任务是选择一个合适的( ),在此基础上,开发人员通过架构模型,可以获得关于( )的理解,为将来的架构实现与演化过程建立了目标。

A.分析模式

B.设计模式

C.架构风格

D.架构标准

A.架构需求

B.架构属性

C.架构优先级

D.架构约束
正确答案:C,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以架构为核心的软件系统开发方法。在该方法中,架构用来激发和调整设计策略,不同的视图用来表达与质量目标有关的信息,架构设计是一个迭代过程,在建立软件架构的初期,选择一个合适的架构风格是首要的,在此基础上,开发人员通过架构模型,可以获得关于软件架构属性的理解,为将来的架构实现与演化过程建立了目标。

39.系统工程利用计算机作为工具,对系统的结构、元素、(请作答此空)和反馈等进行分析,以达到最优()、最优设计、最优管理和最优控制的目的。霍尔(A.D.Hall)于1969年提出了系统方法的三维结构体系,通常称为霍尔三维结构,这是系统工程方法论的基础。霍尔三维结构以时间维、()维、知识维组成的立体结构概括性地表示出系统工程的各阶段、各步要以及所涉及的知识范围。其中时间维是系统的工作进程,对于一个具体的工程项目,可以分为7个阶段,在()阶段会做出研制方案及生产计划。

A.知识

B.需求

C.文档

D.信息
正确答案:D

解析:系统工程在上个世纪中后期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它最早约产生于20世纪40年代的关国,时至今日,系统工程已经成为现代社会高速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系统工程的诞生让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中有关的思想、理论和方法根据总体协调的需要联系起来,综合应用,并利用现代电子计算机,对系统的结构、要素、信息和反馈等进行分析,以达到最优规划、最优设计、最优管理和最优控制等目的。霍尔三维结构是由逻辑维、时间维和知识维组成的立体空间结构。

1、逻辑维

运用系统工程方法解决某一大型工程项目时,一般可分为七个步骤:(1)明确问题 (2)建立价值体系或评价体系(3)系统分析(4)系统综合(5)系统方案的优化选择(6)决策决策就是管理,决策就是决定,人类的决策管理活动面临着被决策系统的日益庞大和日益复杂。(7)制定计划有了决策就要付诸实施,实施就要依靠严格的有效的计划。

2、时间维(工作进程)

对于一个具体的工作项目,从制定规划起一直到更新为止,全部过程可分为七个阶段:(1)规划阶段。即调研、程序设计阶段,目的在于谋求活动的规划与战略;(2)拟定方案。提出具体的计划方案。(3)研制阶段。作出研制方案及生产计划。(4)生产阶段。生产出系统的零部件及整个系统,并提出安装计划。(5)安装阶段。将系统安装完毕,并完成系统的运行计划。(6)运行阶段。系统按照预期的用途开展服务。(7)更新阶段。即为了提高系统功能,取消旧系统而代之以新系统,或改进原有系统,使之更加有效地工作。

3、知识维(专业科学知识)

系统工程除了要求为完成上述各步骤、各阶段所需的某些共性知识外,还需要其他学科的知识和各种专业技术,霍尔把这些知识分为工程、医药、建筑、商业、法律、管理、社会科学和艺术等。各类系统工程,如军事系统工程、经济系统工程、信息系统工程等。都需要使用其它相应的专业基础知识。

40.系统工程利用计算机作为工具,对系统的结构、(1)、信息和反馈等进行分析,以达到最优规划、最优规划、最优管理和最优控制的目的。

A.知识

B.需求

C.文档

D.要素
正确答案:D

解析:系统工程是在20世纪中后期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最早产生于20世纪40年代左右的美国。时至今日,系统工程已经成为现代社会高速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的诞生让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中有关的思想、理论和方法根据总体协调的需要联系起来,综合应用并利用现代电子计算机,对系统的结构、要素、信息和反馈等进行分析,以达到最优规划,最优设计、最优管理和最优控制管目的。

相关推荐
007tg1 小时前
从ChatGPT家长控制功能看AI合规与技术应对策略
人工智能·chatgpt·企业数据安全
Memene摸鱼日报1 小时前
「Memene 摸鱼日报 2025.9.11」腾讯推出命令行编程工具 CodeBuddy Code, ChatGPT 开发者模式迎来 MCP 全面支持
人工智能·chatgpt·agi
linjoe992 小时前
【Deep Learning】Ubuntu配置深度学习环境
人工智能·深度学习·ubuntu
Greedy Alg2 小时前
LeetCode 142. 环形链表 II
算法
睡不醒的kun2 小时前
leetcode算法刷题的第三十二天
数据结构·c++·算法·leetcode·职场和发展·贪心算法·动态规划
九河云2 小时前
华为云 GaussDB:金融级高可用数据库,为核心业务保驾护航
网络·数据库·科技·金融·华为云·gaussdb
独行soc2 小时前
2025年渗透测试面试题总结-66(题目+回答)
java·网络·python·安全·web安全·adb·渗透测试
码农101号3 小时前
运维安全05 - iptables规则保存与恢复
运维·网络·安全
先做个垃圾出来………3 小时前
残差连接的概念与作用
人工智能·算法·机器学习·语言模型·自然语言处理
AI小书房3 小时前
【人工智能通识专栏】第十三讲:图像处理
人工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