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Agent的技术选型:从个人项目到企业级应用

说实话,每次有人问我"开发 AI Agent 应该用什么技术栈?",我都觉得挺难回答的。因为不同的场景,最佳的技术选择可能完全不同。今天就来聊聊我在不同项目中的技术选型经历,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参考。

从个人项目说起

去年我开始研究 AI Agent 的时候,第一个练手项目是给自己做一个代码助手。需求很简单:能读懂我的项目代码,帮我重构和写测试。那时候,我的技术选型是这样的:

  1. 模型选择:OpenAI GPT-3.5

    • 便宜,每千 token 才 0.002 美元
    • 响应速度快,延迟在 100-300ms
    • 能力够用,代码理解很不错
  2. 框架选择:LangChain

    • Python 生态最完整
    • 文档详细,示例丰富
    • 社区活跃,遇到问题容易找到答案
  3. 向量数据库:Chroma

    • 轻量级,启动即用
    • 本地存储,不需要额外部署
    • 性能够用,毕竟就我一个人用

代码结构也很简单:

python 复制代码
from langchain.chat_models import ChatOpenAI
from langchain.embeddings import OpenAIEmbeddings
from langchain.vectorstores import Chroma
from langchain.agents import initialize_agent, Tool

# 初始化 LLM
llm = ChatOpenAI(
    model_name="gpt-3.5-turbo",
    temperature=0.7,
    max_tokens=2000
)

# 初始化向量数据库
embeddings = OpenAIEmbeddings()
vectorstore = Chroma(
    embedding_function=embeddings,
    persist_directory="./data"
)

# 定义工具函数
tools = [
    Tool(
        name="Search Code",
        func=vectorstore.similarity_search,
        description="搜索代码库中的相关代码"
    ),
    # ... 其他工具
]

# 初始化 Agent
agent = initialize_agent(
    tools, 
    llm,
    agent="chat-conversational-react-description",
    verbose=True
)

这套组合用了一个多月,体验还不错。但随着需求增加,很快就遇到了瓶颈:

  • 代码库变大后,Chroma 的性能明显下降
  • 经常需要等待 OpenAI API 的响应
  • 想加新功能时,LangChain 的封装反而成了限制

迈向团队协作

后来团队里的其他开发者也对这个工具感兴趣,我就着手改造成了团队版本。这次的技术选型有了不少变化:

  1. 模型升级:GPT-4

    • 理解代码的能力更强
    • 上下文窗口更大,能处理更复杂的任务
    • 虽然贵一些,但团队分摊后还能接受
  2. 框架切换:LangChain + FastAPI

    • 需要提供 Web API 给团队使用
    • 保留了 LangChain 的 Agent 能力
    • 用 FastAPI 处理并发和认证
  3. 数据库升级:Milvus

    • 性能更好,能处理更大的代码库
    • 支持分布式部署
    • 查询速度快,毫秒级响应

系统架构也更完整了:

python 复制代码
from fastapi import FastAPI, Depends
from langchain.chat_models import ChatOpenAI
from pymilvus import connections, Collection

app = FastAPI()

# 初始化 Milvus
connections.connect(
    alias="default", 
    host="localhost", 
    port="19530"
)
code_collection = Collection("code_vectors")

# 初始化 LLM
llm = ChatOpenAI(
    model_name="gpt-4",
    temperature=0.7,
    max_tokens=4000
)

@app.post("/analyze")
async def analyze_code(
    request: CodeAnalysisRequest,
    user: User = Depends(get_current_user)
):
    # 1. 向量搜索相关代码
    results = code_collection.search(
        request.query_vector,
        limit=5,
        param={"metric_type": "L2"}
    )
    
    # 2. 调用 GPT-4 分析
    response = await llm.agenerate(
        messages=[
            SystemMessage(content=system_prompt),
            HumanMessage(content=format_query(
                request.query,
                results
            ))
        ]
    )
    
    return {"analysis": response.generations[0].text}

这个版本用了大概三个月,团队反馈普遍不错。但随着使用人数增加,又冒出了新问题:

  • API 调用成本开始飙升
  • 响应时间不稳定
  • 数据安全有隐患

企业级改造

最后一个转折是公司决定把这个工具推广到全公司使用。这下要考虑的东西就更多了:

  1. 模型混合:

    • 主力:Azure OpenAI(企业级 SLA)
    • 备份:本地部署的 CodeLlama
    • 简单任务用 GPT-3.5,复杂任务用 GPT-4
  2. 框架重构:

    • 抛弃了 LangChain,改用自研框架
    • 更细粒度的权限控制
    • 更灵活的扩展机制
  3. 基础设施升级:

    • 向量数据库:Milvus 集群
    • 缓存:Redis 集群
    • 监控:Prometheus + Grafana

部署架构也更复杂了:

plaintext 复制代码
                    ┌─────────────┐
                    │   Nginx     │
                    └─────────────┘
                          │
                ┌─────────┴─────────┐
                │                   │
        ┌───────┴───────┐   ┌──────┴───────┐
        │  API Server   │   │  API Server  │
        └───────┬───────┘   └──────┬───────┘
                │                   │
        ┌───────┴───────┐   ┌──────┴───────┐
        │  Agent Core   │   │  Agent Core  │
        └───────┬───────┘   └──────┬───────┘
                │                   │
    ┌───────────┼───────────┬──────┴───────┐
    │           │           │              │
┌───┴───┐ ┌─────┴────┐ ┌────┴────┐  ┌─────┴─────┐
│ Azure │ │ CodeLlama │ │ Milvus  │  │  Redis    │
└───────┘ └──────────┘ └─────────┘  └───────────┘

关键的代码模块:

python 复制代码
class AgentCore:
    def __init__(self):
        # 初始化模型池
        self.model_pool = ModelPool([
            AzureGPT4Model(),
            AzureGPT35Model(),
            CodeLlamaModel()
        ])
        
        # 初始化向量存储
        self.vector_store = MilvusCluster(
            hosts=config.MILVUS_HOSTS,
            collection="enterprise_code"
        )
        
        # 初始化缓存
        self.cache = RedisCluster(
            hosts=config.REDIS_HOSTS,
            prefix="agent:"
        )
    
    async def process_request(
        self,
        request: AgentRequest,
        context: RequestContext
    ) -> AgentResponse:
        # 1. 权限检查
        await self.check_permissions(request, context)
        
        # 2. 选择合适的模型
        model = self.model_pool.select_model(request)
        
        # 3. 检查缓存
        cache_key = self.generate_cache_key(request)
        if cached := await self.cache.get(cache_key):
            return cached
        
        # 4. 处理请求
        try:
            response = await self._process(
                request,
                model,
                context
            )
            
            # 5. 更新缓存
            await self.cache.set(
                cache_key,
                response,
                ttl=config.CACHE_TTL
            )
            
            return response
            
        except Exception as e:
            # 6. 故障转移
            if isinstance(e, ModelError):
                model = self.model_pool.fallback_model()
                return await self._process(
                    request,
                    model,
                    context
                )
            raise

这个企业版本现在已经运行了几个月,每天处理几千个请求,基本稳定。主要的优势:

  1. 成本可控

    • 模型按需选择
    • 缓存减少重复请求
    • 资源使用监控
  2. 性能稳定

    • 负载均衡
    • 故障转移
    • 分布式扩展
  3. 安全合规

    • 细粒度权限控制
    • 数据访问审计
    • 敏感信息过滤

经验总结

回顾这三个阶段的技术选型,我有这么几点体会:

  1. 循序渐进很重要

    • 从简单方案开始
    • 根据实际需求升级
    • 保持架构的灵活性
  2. 没有最好只有最合适

    • 个人项目追求简单实用
    • 团队协作需要稳定性
    • 企业级要考虑全面性
  3. 成本和效果要平衡

    • 模型选择要看性价比
    • 基础设施要用得起
    • 运维成本也要算进去

写在最后

选择技术栈就像选择装修材料,要根据预算和需求来定。对于想要入门 AI Agent 开发的同学,我的建议是:先用最简单的技术栈做出一个能用的版本,在实践中慢慢优化和升级。

在下一篇文章中,我会详细讲解如何从零开始搭建一个 AI Agent。如果你也在选择技术栈,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考虑。

相关推荐
万事可爱^5 小时前
算法入门(九)—— 无监督学习介绍与K-Means实战(内附Kaggle实战源码与数据集)
人工智能·学习·算法·机器学习·kmeans
不去幼儿园6 小时前
【博客之星】2024年度个人成长、强化学习算法领域总结
人工智能·python·算法·机器学习·强化学习·个人总结
爱学习的uu7 小时前
KAGGLE竞赛实战2-捷信金融违约预测竞赛-part2-用lightgbm建立baseline
python·机器学习·金融
I_Am_Me_8 小时前
【专题三:穷举vs暴搜vs深搜vs回溯vs剪枝】46. 全排列
算法·机器学习·剪枝
B站计算机毕业设计超人9 小时前
计算机毕业设计Python+卷积神经网络租房推荐系统 租房大屏可视化 租房爬虫 hadoop spark 58同城租房爬虫 房源推荐系统
大数据·爬虫·python·机器学习·课程设计·数据可视化·推荐算法
paixiaoxin13 小时前
解读CVPR2024-3DGS论文分享|DNGaussian: Optimizing Sparse-View 3D Gaussian Radiance Fields with .....
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算法·机器学习·3d·cvpr·3dgs
deephub13 小时前
Python时间序列分析:使用TSFresh进行自动化特征提取
python·机器学习·时间序列·特征提取
努力进修16 小时前
【机器学习】机器学习引领数学难题攻克:迈向未知数学领域的新突破
人工智能·机器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