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头放大倍率和像素之间的关系

相互独立的特性
  • 镜头放大倍率:主要取决于镜头的光学设计和结构,决定了镜头对物体成像时的缩放程度,与镜头的焦距等因素密切相关。比如,微距镜头具有较高的放大倍率,能将微小物体如昆虫、花朵细节等放大成像,使我们可以清晰观察到物体的细微部分;长焦镜头通过长焦距也能实现对远处物体的放大,用于拍摄远处的风景、动物等。
  • 像素:主要由图像传感器(CCD或CMOS)决定,指的是图像传感器上光电转换元件的数量。像素数量越多,理论上图像能呈现的细节越丰富,画面也就越清晰。高像素的相机可以拍摄出大幅面且细节丰富的照片,在进行裁剪和放大操作后,仍能保持一定的清晰度。
相互影响关系
  • 放大倍率对像素利用的影响
    • 低放大倍率下:如果镜头的放大倍率较低,而相机像素较高,可能无法充分利用相机的高像素优势,因为低放大倍率下,拍摄的场景范围较大,每个像素所对应的实际场景面积也较大,导致单个像素承载的细节信息相对有限,高像素的优势难以完全体现
    • 高放大倍率下:高放大倍率的镜头可以将物体的细节更清晰的展现出来,此时如果相机像素也足够高,就能捕捉到更多的细节,充分发挥高像素的优势,使放大后的图像依旧保持清晰、细腻,呈现丰富的细节。但如果相机像素较低,即使镜头的放大倍率很高,也无法记录下更多的细节,图像可能会出现模糊、锯齿等现象。
  • 像素对放大倍率效果的影响
    • 高像素支持更清晰的放大效果:高像素为镜头的放大倍率提供了更好的基础。在相同的放大倍率下,高像素相机能够记录更多的细节,使得放大后的图像在清晰度、锐度等方面表现更好。例如在对远处物体进行长焦拍摄并放大时,高像素相机可以呈现出更多的物体细节,如建筑物的纹理、树叶的脉络等。
    • 低像素限制放大倍率的效果:低像素相机由于自身记录细节的能力有限,在使用高放大倍率镜头时,可能会出现图像质量下降的情况。当对低像素图像进行过度放大,会出现明显的像素颗粒感,魔火和失真,无法很好的展现镜头高放大倍率带来的细节。
  • 对图像细节和质量的协同影响
    • 高像素数量配合高放大倍率:可以在高放大倍率下捕捉到更多的细节,使放大后的图像依然清晰、细腻,能够呈现出更多的纹理、色彩和结构信息。在天文观测中,使用高像素的相机搭配高倍率的望远镜镜头,能够拍摄到遥远星系的更多细节,如星系的旋臂结构、恒星的分布等。
    • 低像素数量配合高放大倍率:可能会导致图像在放大后出现模糊、锯齿或噪点等问题。因为低像素数量意味着每个像素需要承担更多的图像信息表达任务,在高放大倍率下,像素的局限性就会更加明显,无法提供足够的细节来支持放大后的图像质量。比如用低像素的手机摄像头搭配一个简易的放大镜头拍摄微小物体,放大后的图像可能会出现明显的颗粒感和模糊。
    • 低放大倍率与高像素数量:在低放大倍率下,高像素数量的优势可能不会充分体现出来。此时图像可能看起来比较 "空旷",因为拍摄的场景范围较大,而每个像素对应的实际场景面积也较大,可能无法充分发挥高像素捕捉细节的能力。例如用高像素相机拍摄广阔的风景照片时,如果使用的是广角镜头(低放大倍率),可能无法完全展现出高像素的优势,照片中的细节可能并不比中低像素相机拍摄的照片有明显优势。
    • 低放大倍率与低像素数量:一般可以满足一些对图像质量要求不高,只需要获取大致图像信息的场景。但在需要对图像进行裁剪、放大等后期处理时,可能会出现图像质量下降的情况。比如在一些监控摄像头中,为了降低成本和存储压力,可能会采用低像素的传感器和低放大倍率的镜头,能够满足基本的监控需求,但如果要从监控画面中提取某个细节进行放大查看,图像质量可能会很差。
同一相机下,不同放大倍率对图像的像素大小(图像在显示或存储时所占用的像素数量)的影响
  • 不考虑裁剪等操作
    • 像素数量不变:相机的像素是由其图像传感器上的光电元件数量决定的,在不进行图像裁剪等额外操作时,无论镜头的放大倍率如何变化,图像的总像素数量是保持不变的。例如,一台 2400 万像素的相机,使用不同放大倍率的镜头拍摄,其拍摄出的图像在未处理时始终是由 2400 万个像素点构成。
    • 单个像素对应的实际面积变化:放大倍率越高,单个像素对应的实际拍摄场景中的面积越小,即每个像素能够捕捉到的细节就越微观。比如在低放大倍率下,一个像素可能对应现实场景中 1 平方厘米的区域;而在高放大倍率下,一个像素可能只对应 0.1 平方厘米的区域,这使得图像在高放大倍率下能呈现出更多的细节。

同一相机下,放大倍率越大,视野越小,精度值越小,精度越高;放大倍率越小,视野越大,精度值越大,精度越低。所以在相机、拍摄距离固定时,使用高倍率的镜头,会用相同的像素表示更小的视野,呈现更多的细节;使用低倍率的镜头,会用相同的像素表示更大的视野,图像就会相对粗糙。

  • 考虑对图像进行放大显示或裁剪操作
    • 放大显示
      • 低放大倍率: 在低放大倍率下拍摄的图像,如果进行放大显示,由于原本单个像素对应的实际场景面积较大,图像可能会较早地出现模糊、锯齿等现象,因为此时每个像素所承载的细节信息相对较少,放大后会使这种细节不足的问题更明显。
      • 高放大倍率:高放大倍率下拍摄的图像在放大显示时,由于单个像素对应的实际场景面积小,捕捉到的细节更丰富,所以在一定程度上能承受更大倍数的放大而保持相对清晰。比如在科学研究中使用高倍显微镜镜头拍摄的细胞图像,放大后仍能看到细胞内部的精细结构。
    • 裁剪操作
      • 低放大倍率:若对低放大倍率拍摄的图像进行裁剪并放大到相同尺寸,裁剪后的图像像素数量会减少,在放大后可能会出现明显的像素化和模糊,丢失很多细节,因为裁剪掉了大量原本就不太丰富的细节信息。
      • 高放大倍率:对高放大倍率拍摄的图像进行裁剪,由于原始图像记录了更多的细节,在裁剪后再放大到相同尺寸时,能保留更多的细节,图像质量相对较好。例如拍摄一幅大场景中的小物体,使用高放大倍率镜头可以在裁剪出小物体后,仍能清晰显示其纹理等细节。
相同相机,相同工作距离,不同放大倍率下的同一图像下单个像素计算方法

相关参数确定:

  • 设相机传感器水平方向像素数为Nx,垂直方向像素数为Ny。
  • 已知镜头在不同放大倍率下的水平视野为FOVx,垂直视野为FOVy。
  • 设定放大倍率分别为M1和M2等不同情况

计算步骤:

  • 计算单个像素对应的视野角度
    • 水平方向上,单个像素对应的视野角度θx = FOVx / Nx。
    • 垂直方向上,单个像素对应的视野角度θy = FOVy / Ny 。
  • 计算单个像素在实际场景中的长度
    • 由于拍摄距离相同,根据三角函数关系,水平方向单个像素在实际场景中的长度lx = 2Dtan(θx/2)。
    • 垂直方向单个像素在实际场景中的长度ly = 2Dtan(θy/2) 。
  • 考虑放大倍率计算最终单个像素对应长度
    • 当放大倍率为M1时,水平方向单个像素对应的实际长度Lx1 = lx / M1,垂直方向单个像素对应的实际长度Ly1 = ly / M1。
    • 当放大倍率为M2时,水平方向单个像素对应的实际长度Lx2 = lx / M2 ,垂直方向单个像素对应的实际长度Ly2 = ly / M2。

例如,一台相机Nx = 6000,Ny = 4000,在某一拍摄距离D下,使用放大倍率为M1 = 2的镜头时,水平视野FOVx = 60°,垂直视野FOVy = 40° 。

首先计算水平方向单个像素对应的视野角度:θx = 60°/6000 = 0.01

​​​​​​​ ​​​​​​​ ​​​​​​​ 垂直方向:θy = 40°/4000 = 0.01

假设拍摄距离D = 1000mm

则水平方向单个像素在实际场景中的长度:lx = 2 * 1000 * tan(0.01/2) ≈ 0.1745mm

​​​​​​​ ​​​​​​​ ​​​​​​​ ​​​​​​​ 垂直方向:ly = 2 * 1000 * tan(0.01/2) ≈ 0.1745mm

那么在放大倍率M1 = 2时

水平方向单个像素对应的实际长度:Lx1 = 0.1745/2 = 0.08725mm

​​​​​​​ ​​​​​​​ 垂直方向:Ly1 = 0.08725mm。

相关推荐
weixin_466485112 天前
halcon标定助手的使用
数码相机
诸葛务农4 天前
ToF(飞行时间)相机在人形机器人非接触式传感领域内的应用
数码相机·机器人
塞北山巅4 天前
相机自动曝光(AE)核心算法——从参数调节到亮度标定
数码相机·算法
美摄科技5 天前
相机sdk是什么意思?
数码相机
phyit5 天前
全景相机领域,影石何以杀出重围?
数码相机
鄃鳕5 天前
装饰器【Python】
开发语言·python·数码相机
聪明不喝牛奶5 天前
【已解决】海康威视相机如何升级固件
数码相机
PAQQ5 天前
1站--视觉搬运工业机器人工作站 -- 相机部分
数码相机·机器人
诸葛务农5 天前
人形机器人基于视觉的非接触式触觉传感技术
数码相机·机器人
moonsims6 天前
被动式热成像摄像机也称前视红外 (FLIR) 摄像机-Sierra-Olympia Technologies 中波红外摄像机
数码相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