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有很多表达布尔值的方式,布尔常量False、0、Python零值None、空值(如空的列表[]和空字符串""),都被视为False。布尔常量True和其他一切值都被视为True。但不相等。这个自由度相比C类语言更加高。
python
if (not None):
print("if not None")
print(None == False)
通过比较操作符(is、is not、in、not in)和逻辑操作符(and、not、or)。可读性提高很多。
python
if (True or False):
print("True or False")
Python用缩进作为代码块的分界线。代码块不必用什么显式的方括号或大括号之类的分隔符来标识。每个代码块由一条或多条换行符分隔的语句组成,同一个代码块中的语句必须处于同一缩进级别。
函数通过def语句来定义,并用return语句来返回值,返回值可以是任意类型。如果没有遇到return语句,则函数将返回Python的None值。函数的参数可以由位置或名称(关键字)来给出。还可以为函数定义一个特殊的元组参数,将调用时剩余的位置参数都放入元组中。同样,也可以定义一个特殊的字典参数,将调用函数时剩余的关键字参数全都放入字典中。C系列语言声明和定义函数时需要指定返回值类型,而python是不需要的。
python
def funct1(x, y, z):
value = x + 2 * y + z ** 2
if value > 0:
return x + 2 * y + z ** 2
else:
return 0
u, v = 3, 4
print(funct1(u, v, 2))
print(funct1(u, z = v, y = 2))
def funct2(x, y = 1, z = 1):
return x + 2 * y + z ** 2
print(funct2(3, z = 4))
def funct3(x, y = 1, z = 1, *tup):
print((x, y, z) + tup)
funct3(2)
funct3(1, 2, 3, 4, 5, 6, 7, 8, 9)
def funct4(x, y = 1, z = 1, **kwargs):
print(x, y, z, kwargs)
funct4(1, 2, m=5, n=9, z=3)
有一种更简单的try-except-finally封装模式,就是利用with关键字和上下文管理器(context manager)。Python会为文件访问之类的操作定义上下文管理器,开发人员也可以定义自己的上下文管理器。使用上下文管理器有一个好处,可以(通常)为其定义默认的善后清理操作,无论是否发生异常,一定能得以执行。
python
filename = "myfile.txt"
with open(filename, "r") as f:
for line in f:
print(line)
类的实例初始化方法(构造函数)叫作__init__。c++和java的构造函数都是和类同名。
所有方法的第一个参数习惯上叫作self。当方法被调用(invoke)时,self会被置为调用该方法的实例。c++和java的this都是隐含的,不需要程序员自己指定。
子类必须显式调用其基类的初始化函数(initializer)
python
def __init__(self):
super.__init__(sel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