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理解IP子网掩码子网划分{作用} 以及 不同网段之间的ping的原理 以及子网掩码的区域划分

目录

子网掩码详解

子网掩码定义

子网掩码进一步解释

子网掩码的作用

计算总结表

子网掩码计算

子网掩码对应IP数量计算

判断IP是否在同一网段

[1. 计算步骤](#1. 计算步骤)

[2. 示例](#2. 示例)

[3. 关键点](#3. 关键点)

总结

不同网段通信原理与Ping流程

[1. 同网段通信](#1. 同网段通信)

[2. 跨网段通信](#2. 跨网段通信)

网段计算示例

[3. Ping命令的作用](#3. Ping命令的作用)

总结


子网掩码详解

子网掩码定义

  • 子网掩码(Subnet Mask)是一个32位二进制数,用于标识IP地址中网络号和主机号的分界。

    • 示例:255.255.255.0(二进制:11111111.11111111.11111111.00000000)表示前24位为网络号。
  • ip地址分为两个部分

    • 网络部分:标识子网,也就是网络位或者说网段

    • 主机部分:标识主机

  • 注意:单纯的ip地址段只是标识了ip地址的种类

    • 从网络部分或主机部分都无法辨识一个ip所处的子网

    • 例:172.16.10.1与172.16.10.2并不能确定二者处于同一子网


子网掩码进一步解释

  • 所谓"子网掩码",就是表示子网络特征的一个参数。
  • 它在形式上等同于IP地址。
  • 也是一个32位二进制数字,它的网络部分全部为1,主机部分全部为0。
  • 比如,IP地址172.16.10.1。
  • 如果已知网络部分是前24位

  • 主机部分是后8位

    • 上面说的是二进制

  • 那么子网络掩码就是11111111.11111111.11111111.00000000

  • 写成十进制就是255.255.255.0。


子网掩码的作用

  • 划分网络:确定IP地址的网络部分和主机部分。

  • 路由决策:路由器根据子网掩码判断目标是否在同一网段。

  • 减少广播域:分割广播域,优化网络性能。

  • 决定了一个网段的大小

  • 网段大小决定了有多少个ip地址可以用,网段越大,ip地址越多

    ip地址:192.168.2.110 子网掩码:255.255.255.0
    上面两个还有一个等效的写法:192.168.2.110/24

计算总结表

CIDR值 子网掩码 主机位数 总地址数 可用地址数 常见场景
/8 255.0.0.0 24 16,777,216 16,777,214 国家级网络
/16 255.255.0.0 16 65,536 65,534 中型企业
/24 255.255.255.0 8 256 254 家庭/小型办公室

怎么确定网段的大小呢,就要看子网掩码。

  • 8位、16位、24位等就是代表子网掩码的值的。

  • 数字越小的,表示网段越大


复制代码
`192.168.2.118/24  10.0.0.0/8  172.16.0.0/16`

子网掩码计算

  • 步骤示例 (划分192.168.1.0/24为4个子网):
    1. 确定需要的主机数:每个子网至少支持30台设备 → 主机号需5位(2^5=32,保留全0和全1地址)。
    2. 子网掩码:原为/24(255.255.255.0),新增2位网络号 → 变为/26(255.255.255.192)。
    3. 子网划分结果:
      • 子网1:192.168.1.0/26(可用地址1-62)
      • 子网2:192.168.1.64/26(可用地址65-126)
      • 子网3:192.168.1.128/26(可用地址129-190)
      • 子网4:192.168.1.192/26(可用地址193-254)

子网掩码对应IP数量计算

255.255.255.0前面的255.255.255对应二进制就是24个1。

  • 也就是对应的ip地址的前面24位是不变的,那么ip地址的这24位就是网络位。

  • 剩余的8位是主机位,网络位不变,主机位是可变的,可变的ip数量。

就是这个网段的ip地址数量,共2的8次方=256个,就可以写为172.16.10.1/24

  • 但是172.16.10.0和172.16.10.255都被保留下来不让主机使用

  • 172.16.10.0作为网络号,通过网络号可以找到这个网络号对应网段的网络了,172.16.10.255是广播地址,这个广播地址我们一会说。

  • 也就是可用ip地址个数为256-2=254个。

所以ip协议有两个作用

  • 一个是为每一台计算机分配IP地址
  • 另一个是确定哪些地址在同一个子网络。

判断IP是否在同一网段

1. 计算步骤

  1. 将IP地址和子网掩码转换为二进制。
  2. 对两者进行按位AND运算,得到网络地址。
  3. 比较两个IP地址的网络地址是否相同。

2. 示例

问题:判断以下两个IP地址是否在同一个子网。

  • IP地址1:172.16.10.1
  • IP地址2:172.16.10.2
  • 子网掩码:255.255.255.0

计算过程

  1. 转换为二进制

    • IP地址1:10101100.00010000.00001010.00000001
    • IP地址2:10101100.00010000.00001010.00000010
    • 子网掩码:11111111.11111111.11111111.00000000
  2. 按位AND运算

    • IP地址1与子网掩码:

      10101100.00010000.00001010.00000001 (172.16.10.1)
      AND
      11111111.11111111.11111111.00000000 (255.255.255.0)
      -----------------------------------
      10101100.00010000.00001010.00000000 (172.16.10.0)
      
    • IP地址2与子网掩码:

      10101100.00010000.00001010.00000010 (172.16.10.2)
      AND
      11111111.11111111.11111111.00000000 (255.255.255.0)
      -----------------------------------
      10101100.00010000.00001010.00000000 (172.16.10.0)
      
  3. 比较网络地址

    • 两个IP地址的网络地址均为172.16.10.0

结论:两个IP地址在同一个子网中。


3. 关键点

  • 子网掩码的作用:用于划分IP地址的网络部分和主机部分。
  • 按位AND运算:通过逻辑运算提取网络地址。
  • 网络地址相同:若两个IP地址的网络地址相同,则它们在同一个子网中。

总结

通过将IP地址和子网掩码转换为二进制并进行按位AND运算,可以快速判断两个IP地址是否在同一个子网中。这种方法简单高效,是网络配置和故障排查中的常用技巧。


不同网段通信原理与Ping流程

1. 同网段通信

  • 原理:同一网段的IP地址,物理线路接通后可以直接通信。
  • 流程
    1. 设备A(192.168.1.10/24)向设备B(192.168.1.20/24)发送数据包。
    2. 检查目标IP是否在同一子网(网络号相同)。
    3. 通过ARP协议获取目标MAC地址。
    4. 直接通过交换机或Hub传输数据。

2. 跨网段通信

  • 原理:不同网段的IP地址,即使物理线路接通,也不能直接通信,需要通过路由器转发。
  • 流程
    1. 设备A(192.168.1.10/24)向设备C(10.0.0.5/24)发送数据包。
    2. 发现目标IP不在同一子网。
    3. 将数据包发送至默认网关(如192.168.1.1)。
    4. 网关路由器根据路由表转发至目标网络。
    5. 目标网络的路由器通过ARP找到设备C并交付数据。

网段计算示例

  • 问题:网络位25位,主机位7位,判断两个IP地址是否在同一网段。
  • 计算过程
    • IP地址1:192.168.100.126
      • 二进制:11000000 10101000 01100100 01111110
      • 子网掩码:11111111 11111111 11111111 10000000(255.255.255.128)
      • 逻辑与运算结果:192.168.100.0
    • IP地址2:192.168.100.129
      • 二进制:11000000 10101000 01100100 10000001
      • 子网掩码:11111111 11111111 11111111 10000000(255.255.255.128)
      • 逻辑与运算结果:192.168.100.128
  • 结论:两个IP地址的网络号不同(192.168.100.0 vs 192.168.100.128),不在同一网段,无法直接通信。

3. Ping命令的作用

  • 验证连通性:通过发送ICMP Echo Request报文,检测目标设备是否可达。
  • 路径诊断 :结合tracert(Windows)或traceroute(Linux)命令,分析数据包从源到目标的路径,帮助排查网络故障。

总结

  • 同网段通信:直接通过ARP和交换机完成。
  • 跨网段通信:依赖路由器转发,涉及默认网关和路由表。
  • 网段计算:通过子网掩码和逻辑与运算判断IP地址是否在同一网段。
  • Ping命令:用于测试连通性和诊断网络路径。

通过以上内容,您可以更好地理解不同网段通信的原理、网段计算方法以及Ping命令的实际应用。


喜欢本文的请动动小手点个赞,收藏一下,有问题请下方评论,转载请注明出处,并附有原文链接,谢谢!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

相关推荐
九天轩辕2 分钟前
Https通信中证书验证流程
网络协议·https·ssl
被程序耽误的胡先生20 分钟前
复杂sql
java·数据库·sql
远川_Horizon21 分钟前
Lab14_ Blind SQL injection with time delays
sql·web安全
QTX1873022 分钟前
网络传输的七层协议
网络
GSDjisidi26 分钟前
日本IT|SQL工程师的工作内容以及所需的技能·资格
数据库·sql
reset202137 分钟前
通信系统中物理层与网络层联系与区别
网络·通信
路在脚下@43 分钟前
数据库并发问题有那些以及解决办法
java·sql
m0_748240251 小时前
DVWA靶场通关——SQL Injection篇
数据库·sql
网络安全Jack2 小时前
网络安全与措施
安全·web安全
练小杰2 小时前
【Mysql】我在广州学Mysql 系列——Mysql 性能优化
android·数据库·经验分享·sql·mysql·性能优化·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