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网络中的Adam

Adam(Adaptive Moment Estimation)是一种广泛使用的优化算法,结合了RMSprop和动量(Momentum)的优点。它通过计算梯度的一阶矩估计(mean)和二阶矩估计(uncentered variance),为每个参数提供自适应学习率。Adam由Diederik P. Kingma和Jimmy Ba在2014年的论文《Adam: A Method for Stochastic Optimization》中提出。

Adam的核心思想

Adam的主要特点是:

  • **自适应学习率**:根据参数的梯度一阶矩(均值)和二阶矩(方差)自动调整学习率。

  • **动量**:引入类似于传统动量的概念来加速SGD在相关方向上的进展,并抑制震荡。

  • **偏置校正**:对初期的矩估计进行偏差校正,以应对开始阶段估计不准确的问题。

更新规则

对于时间步 \( t \),某个参数 \( w \) 的更新过程如下:

  1. **计算梯度**:

\[ g_t = \nabla_{w} J(w_{t-1}) \]

这里,\( g_t \) 是损失函数 \( J \) 对参数 \( w \) 在时间步 \( t \) 的梯度。

  1. **计算一阶矩估计(均值)**:

\[ m_t = \beta_1 m_{t-1} + (1 - \beta_1)g_t \]

  1. **计算二阶矩估计(未中心化的方差)**:

\[ v_t = \beta_2 v_{t-1} + (1 - \beta_2)g_t^2 \]

其中,\( \beta_1 \) 和 \( \beta_2 \) 分别是用于控制一阶矩和二阶矩估计的指数衰减率,默认情况下分别设置为 0.9 和 0.999。

  1. **偏差校正**:

\[ \hat{m}_t = \frac{m_t}{1-\beta_1^t} \]

\[ \hat{v}_t = \frac{v_t}{1-\beta_2^t} \]

这一步是为了修正初始时刻的偏差,因为在训练初期,\( m_t \) 和 \( v_t \) 可能会偏向零。

  1. **参数更新**:

\[ w_t = w_{t-1} - \frac{\eta}{\sqrt{\hat{v}_t} + \epsilon} \hat{m}_t \]

其中,\( \eta \) 是学习率,\( \epsilon \) 是一个很小的常数(例如 \( 10^{-8} \)),用于确保数值稳定性,避免除以零的情况。

特点与优势

  • **高效性**:Adam通常比其他自适应学习率方法如Adagrad或RMSprop更快收敛。

  • **适用于非平稳目标**:由于其使用了移动平均,因此更适合处理随着时间变化的目标函数。

  • **不需要手动调节学习率**:相比标准SGD,Adam减少了对超参数(特别是学习率)精细调节的需求。

实践中的应用

Adam因其良好的性能和易用性,在深度学习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无论是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还是强化学习等领域,Adam都是首选的优化器之一。下面是一个使用TensorFlow/Keras实现Adam的例子:

```python

import tensorflow as tf

from tensorflow.keras.models import Sequential

from tensorflow.keras.layers import Dense

创建模型

model = Sequential([Dense(1, input_shape=(8,))])

使用Adam优化器

optimizer = tf.keras.optimizers.Adam(learning_rate=0.001)

编译模型

model.compile(optimizer=optimizer, loss='mse')

假设我们有一些数据x_train和y_train

model.fit(x_train, y_train, epochs=10)

```

在这个例子中,`learning_rate` 参数可以调整以适应特定任务的需求,但默认值通常已经足够有效。此外,Keras的Adam优化器还允许进一步定制化,比如调整 \( \beta_1 \) 和 \( \beta_2 \) 的值等。

相关推荐
应用市场几秒前
OpenCV进阶:图像变换、增强与特征检测实战
人工智能·opencv·计算机视觉
Moniane2 分钟前
Python爬虫入门:从零到数据采集
深度学习
说私域8 分钟前
开源链动2+1模式、AI智能名片与S2B2C商城小程序:社群经济的数字化重构路径
人工智能·小程序·开源
lingchen19069 分钟前
卷积神经网络中的卷积运算原理
深度学习·计算机视觉·cnn
rengang6612 分钟前
智能化的重构建议:大模型分析代码结构,提出可读性和性能优化建议
人工智能·性能优化·重构·ai编程
灵遁者书籍作品20 分钟前
语言的拓扑学约束公理:语言对实在的描述具有拓扑不变量——某些真理必须通过悖论、沉默或隐喻表达
人工智能·计算机视觉
一尘之中21 分钟前
觉醒的拓扑学:在量子纠缠与神经幻象中重构现实认知
人工智能·重构
金宗汉22 分钟前
《宇宙递归拓扑学:基于自指性与拓扑流形的无限逼近模型》
大数据·人工智能·笔记·算法·观察者模式
Joy T1 小时前
海南蓝碳:生态财富与科技驱动的新未来
大数据·人工智能·红树林·海南省·生态区建设
N0nename1 小时前
TR3--Transformer之pytorch复现
人工智能·pytorch·pyth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