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TC89C52的8255并行口拓展实验

摘要

本文围绕基于STC89C52单片机的8255并行口扩展实验展开,详细阐述实验原理、硬件设计、软件编程及Proteus仿真实现过程。通过扩展8255芯片,实现单片机I/O口资源的灵活应用,完成对LED阵列的控制,验证8255并行口扩展在单片机系统中的实用性,为单片机外围接口扩展应用提供实践参考。

一、引言

STC89C52作为经典的51系列单片机,在工业控制、嵌入式系统等领域应用广泛。然而,其内部I/O口资源有时无法满足复杂外设扩展需求。8255可编程并行接口芯片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方案,它具有三个8位并行I/O口(A口、B口、C口),可通过编程配置为不同工作方式,灵活扩展单片机的输入输出能力。本文基于Proteus平台,构建STC89C52与8255的接口电路,通过软件编程实现并行口控制,完成LED显示实验,探究8255在单片机系统中的应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

2.1 STC89C52 单片机特性

STC89C52是一款高性能8位单片机,集成8KB Flash、512B RAM,具备32个可编程I/O口。其通过总线方式(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与外部芯片通信,为扩展8255提供硬件基础。

2.2 8255 芯片功能

8255有三种工作方式:

方式0:基本输入输出,适用于无条件传输场景;

方式1:选通输入输出,支持中断控制;

方式2:双向传输,仅A口可用。

通过写入控制字到控制寄存器,可配置各端口工作方式。例如,若设置控制字为10000000B(100H),则A口为输出,B口为输入,C口高四位输入、低四位输入。

2.3 并行口扩展意义

当单片机内置I/O口不足时,8255可扩展大量并行接口。本实验中,通过8255扩展端口控制LED阵列,体现其在多外设控制场景中的应用价值。

三、硬件设计

3.1 电路连接原理

实验电路基于Proteus搭建,核心包括STC89C52、8255芯片及LED显示模块:

单片机与8255连接:

  1. 数据总线:STC89C52的P0口与8255的D0-D7相连,传输数据与控制字;
  2. 地址总线:利用单片机P2口部分引脚(如P2.0-P2.2)与8255的A0、A1连接,确定8255内部寄存器地址(A口、B口、C口、控制寄存器);
  3. 控制总线:单片机的读(RD)、写(WR)信号与8255对应引脚连接,控制数据传输方向;
  4. 片选信号:通过译码电路或直接接地(简化电路)使能8255。

8255与LED连接:8255的A口、B口、C口分别连接LED阵列,通过输出高低电平控制LED亮灭。

3.2 Proteus 电路实现

在Proteus中,放置STC89C52、8255A芯片,按上述原理连接引脚。LED选用共阴极或共阳极类型,串联限流电阻后接入8255端口。例如,将8255的A口连接一组LED,B口连接另一组,通过编程控制不同端口输出,实现LED的多样化显示效果。

四、软件设计

4.1 程序设计思路

  1. 初始化8255:向控制寄存器写入控制字,配置各端口工作方式;

  2. 数据输出控制:通过单片机向8255的指定端口写入数据,驱动LED显示;

  3. 循环控制:设计循环逻辑,实现LED的动态显示(如流水灯、花样显示)。

4.2 代码实现(示例)

cpp 复制代码
#include <reg52.h>
#include <intrins.h>
#include <absacc.h>
#define uchar unsigned char
#define uint unsigned int
#define PA XBYTE[0x3fff]
#define PB XBYTE[0x7fff]
#define PC1 XBYTE[0xbfff]
#define CTL XBYTE[0xffff]
sbit reset=P2^5;
void delay(uchar t);
void display();
void main()
{
 EA=1;
 ET0=1;
 TMOD=0x01;
 reset=1;
 _nop_();
 reset=0;
 CTL=0x80;     //д8255¿ØÖÆ×Ö£¬ÉèÖÃPA,PB,PCΪÊä³ö¿Ú
 while(1)
 {
  display();}
}
void display()
{
 uchar outdata=0xfe,i;
 for(i=0;i<8;i++)
  {PA=outdata;
   delay(200);
   outdata=_crol_(outdata,1);
  }
  PA=0xff;
  outdata=0xfe;
 for(i=0;i<8;i++)
  {PB=outdata;
   delay(200);
   outdata=_crol_(outdata,1);}
  PB=0xff;
  outdata=0xfe;
 for(i=0;i<8;i++)
  {PC1=outdata;
   delay(200);
   outdata=_crol_(outdata,1);}
 
  PC1=0xff;
}

void delay(uchar t)
{
  for(;t>0;t--)
   {
   	 TH0=(65536-1000)/256;
	 TL0=(65536-1000)%256;
   	 TR0=1;
   	 while(TF0==0) ;
	 TF0=0;
    }
   TR0=0;
}

4.3 程序流程分析

  1. 系统启动后,首先对8255进行初始化,配置端口工作方式;

  2. 进入循环体,通过向8255端口写入数据,控制LED状态;

  3. 结合延时函数,实现LED的动态显示效果。

五、Proteus仿真与结果分析

5.1 仿真步骤

  1. 在Proteus中绘制完整电路,检查引脚连接正确性;

  2. 编写单片机程序,生成HEX文件;

  3. 将HEX文件加载到STC89C52芯片中;

  4. 启动仿真,观察LED显示效果。

5.2 仿真结果

仿真运行后,可见LED按程序设定逻辑点亮。例如,若程序设计为流水灯效果,LED将依次点亮并循环,验证8255并行口扩展的有效性。若出现异常,可通过Proteus的调试功能(如单步运行、观察寄存器值)排查电路连接或程序逻辑错误。

5.3 实验结论

通过Proteus仿真,成功实现基于STC89C52的8255并行口扩展控制LED。实验表明,8255可灵活扩展单片机I/O资源,其编程配置方式为复杂外设控制提供了便捷方案。

六、总结与展望

本文通过硬件设计、软件编程及Proteus仿真,完成基于STC89C52的8255并行口扩展实验。8255作为经典并行接口芯片,在单片机系统中仍具有重要应用价值。未来可进一步探索8255在键盘扫描、AD/DA转换等场景的扩展应用,结合更多外设构建更复杂的单片机系统,深化对并行接口技术的理解与实践。

通过本次实验,不仅掌握了8255的编程方法与硬件接口设计,也提升了利用Proteus进行单片机系统仿真调试的能力,为后续嵌入式系统开发积累了实践经验。

相关推荐
小莞尔10 分钟前
【51单片机】【protues仿真】基于51单片机宠物投食器系统
c语言·stm32·单片机·嵌入式硬件·51单片机·proteus
逼子格13 分钟前
【Protues仿真】基于AT89C52单片机的数码管驱动事例
单片机·嵌入式硬件·硬件工程·硬件工程师·protues·数码管·电路仿真
.Shu.30 分钟前
Mysql InnoDB 底层架构设计、功能、原理、源码系列合集【四、事务引擎核心 - MVCC与锁机制】
数据库·mysql
★YUI★34 分钟前
学习制作记录(选项UI以及存档系统)8.24
学习·游戏·ui·unity·c#
多工坊36 分钟前
【DataGrip】连接达梦数据库后,能查询数据但是看不到表的几种情况分析,达梦数据库驱动包下载DmJdbcDriver18.jar
java·数据库·jar
咸甜适中39 分钟前
rust语言 (1.88) egui (0.32.1) 学习笔记(逐行注释)(十四)垂直滚动条
笔记·学习·rust·egui
風清掦1 小时前
零基础玩转STM32:深入理解ARM Cortex-M内核与寄存器编程
stm32·单片机·嵌入式硬件·mcu·物联网
何中应1 小时前
如何用Redis作为消息队列
数据库·redis·缓存
liulilittle2 小时前
.NET反射与IL反编译核心技术
开发语言·数据库·c#·.net·反射·反编译·il
老纪的技术唠嗑局2 小时前
向量数据库在 UGC 社区个性化推荐的落地指南
数据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