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实施方案(意见稿)

为贯彻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进一步提升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以下简称"大赛")内涵质量,发挥大赛引领作用,提升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服务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扩大我国职业教育国际影响力,经大赛组织委员会(以下简称"大赛组委会")研究决定,举办2025年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

一、目标任务

(一)强化大赛综合育人功能。

突出对参赛学生专业技能、职业素养、协同配合、创新意识的考查,促进职业院校进一步加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运用专业技能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职业迁移能力培养,提升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应变能力、表达能力等综合能力。

(二)提升赛事实施科学水平。

完善规章制度体系,强化主体责任落实,加强全程、全员管理,严格纪律约束,严肃查处违规违纪行为,确保安全办赛、规范办赛、公平办赛、高效办赛、廉洁办赛。

(三)增强服务产业发展能力。

根据国家产业发展需要,强化产业行业需求牵引,在职业院校相近、相关、相联专业类基础上设置赛道,提升职业院校专业建设与产业需求的契合度,推进产教融合走深走实,增强人才培养适应性。

(四)打造职业教育国际品牌。

设置海外赛区,更大范围吸引国际学生参赛,打造更具国际性的职业教育赛事擂台,

彰显我国职业教育的感召力、塑造力和影响力,为建设具有

强大影响力的世界重要教育中心贡献力量。

二、赛道设置

强化大赛教育属性和综合育人功能,依据《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1 年)》,参照《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24年本)》,在 19 个专业大类基础上,充分考虑国家产业发展方向、重点行业、民生福祉密切相关产业和生产实践需要按照相似性、可比性原则,兼顾招生布点情况,结合职业教育专业内涵和教育教学实际,设置 43 个赛道。其中,为适应新技术变革和产业智能化升级需要,体现职普融通要求,特设置"人工智能+"赛道。

三、赛制安排及组织实施

大赛实行校级初赛、省级复赛、总决赛三级赛制。

(一)校级初赛由各学校组织实施。

(二)省级复赛由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实施。

(三)总决赛分争夺赛、排位赛、冠军总决赛三个阶段进行。总决赛设主赛区和分赛区,其中争夺赛以赛道为单位由各分赛区组织实施,排位赛和冠军总决赛由主赛区组织实施。

各分赛区争夺赛参赛队伍数量见《2025 年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赛道参赛名额分配表》(另发),其中,计划单列市参加中职组各赛道比赛名额单独分配。参赛队伍由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按分配名额推荐。

各赛区和学校要根据本方案,细化工作措施,加强统筹指导,做好参赛报名、备赛训练等工作。

四、总决赛参赛项目要求

(一)项目内容

参赛队伍依据赛道设置,结合专业实际和教育教学要求,围绕生产、管理、服务一线岗位实际需求,突出技能创新,自主确定参赛项目名称,自主设计参赛项目内容,自主选择参赛设备。

(二)项目呈现

参赛队伍根据项目任务,按团队成员分工,同步进行技能操作和现场讲解。技能操作重点展示专业技能熟练程度、规范程度以及解决技术难题的创新能力,现场讲解主要介绍总体思路、技能要点、主要成果、项目创新等。争夺赛每个项目比赛时长不超过1 小时,由各参赛队伍根据项目实际需要确定,在技能操作的同时,对关键技术环节进行适当讲解。排位赛、冠军总决赛每个项目比赛时长为10 分钟,重点展示核心技能和关键环节。

(三)评分要素

主要从技能水平、职业素养、应用价值、团队合作、创新创意等五个方面,按权重对参赛项目作整体评价(详见附件《2025 年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总决赛评分要素》)。

五、总决赛参赛队伍

(一)组别设置

总决赛设国内组、国际组,其中,国内组设中职组、高职组 2 个组别,国际组设 1 个组别,共 3 个组别。

(二)参赛对象

中职组、高职组参赛队伍为职业院校(含港澳台)全日制在校学生及 3 年内毕业生(以报名时间为准),其中"人工智能+"赛道的参赛对象还包括普通高中在校生、普通本科高校的本科在校生。国际组参赛队伍为国外职业院校和培训机构的非中国籍学生(含在华学习人员)及 3 年内毕业生(以报名时间为准)。

(三)组队方式

中职组、高职组及"人工智能+"赛道的参赛队伍以学校为单位组队,不得跨校组队。国际组由一所国外学校牵头,可跨国跨校组队。比赛均为团体赛,每支参赛队伍不超过 4人,国内组每个参赛项目指导教师不超过 2 名,国际组每个参赛项目指导教师不超过 3 名(其中中国籍教师不超过 2 名)。

六、总决赛赛程安排

(一)报名

中职组、高职组及"人工智能+"赛道的参赛队伍经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确认后,由所在学校完成报名。国际组参赛队伍由国内联系院校协助完成报名。所有参赛队伍通过"中国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网"(网址:​​​​​​https://www.cvae.com.cn/​)登录"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报名系统"报名。

(二)赛程安排

争夺赛

中职组、高职组按赛道由各分赛区线下组织实施。"人工智能+"赛道的高中参赛队伍参加中职组比赛,本科参赛队伍参加高职组。

国际组以线下、线上两种方式比赛。线下设东南亚、非洲、欧洲3个海外赛区,其中东南亚赛区设在柬埔寨,非洲赛区设在赞比亚,欧洲赛区设在法国。相关具体安排另行通知。

争夺赛于2025年8月中旬前完成。

排位赛

争夺赛各赛道中,高职组前2名取得排位赛参赛资格。国际组3个海外赛区线下参赛队伍总数的前20%取得排位赛参赛资格(每个海外赛区最多不超过10支);参加线上比赛的国外参赛队伍,各小组第一名取得排位赛参赛资格。

排位赛共设5个小组。取得排位赛参赛资格的国内中职组、高职组参赛队伍混编进行比赛(含"人工智能+"赛道的高中和本科参赛队伍),设3个小组。每个小组的中职、高职参赛队伍,按比例以抽签方式产生。国际组按抽签方式分成2个小组。

排位赛于冠军总决赛前在主赛区举办。

冠军总决赛

排位赛各小组的前2名取得冠军总决赛参赛资格,共10支队伍决出冠军、亚军、季军和优胜奖。

冠军总决赛于9月在主赛区举办。

七、奖项设置

校级初赛奖项目各学校自行设置。

省级复赛奖项目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自行设置。

各海外赛区设金奖、银奖、铜奖,分别占参赛队伍总数的 10%、15%、25%。

争夺赛设金奖、银奖、铜奖,分别占参赛队伍总数的 10%、15%、25%。

冠军总决赛设冠军 1 名、亚军 2 名、季军 2 名、优胜奖5 名。

大赛组委会向作出突出贡献的有关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海外赛区的国内对接单位、国外承办院校颁发优秀组织奖。

八、大赛主题

"技炫青春能创未来"(英文:Skilled Youth, Shining Future)。

九、组织机构

(一)大赛组委会负责大赛的总体设计、统筹领导、指导实施等工作。

(二)大赛执行委员会(简称"大赛执委会")在大赛组委会领导下,负责大赛的具体组织实施。

(三)大赛设立裁判委员会,在大赛执委会领导下,负责裁判的培训、管理、评价等工作。

(四)大赛设立仲裁委员会,在大赛执委会领导下,负责申诉投诉和争议处理。

(五)大赛设立纪律监督委员会,在大赛执委会领导下,负责对赛事组织、成绩评判等工作进行监督,对违反大赛纪律的行为进行处理。

(六)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应成立相应的赛事工作机构,负责本级赛事的组织实施、协调保障等相关工作。

十、参赛要求

参赛项目须符合职业岗位要求,操作规范、安全。不得含有任何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及其他法律法规的内容。所涉及的发明创造、专利技术、资源等必须拥有清晰、合法的产权或物权。参赛项目如有涉密内容,参赛前须进行脱密处理。如有抄袭盗用他人成果、弄虚作假等行为,一经

发现即取消参赛资格、奖励奖项等相关权利,并自行承担法律责任和相应后果。

十一、组织保障

(一)精心组织实施。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健全组织机构,完善赛事制度,细化工作流程,强化条件保障,抓好组织实施,确保大赛顺利举办。各海外赛区要成立赛区组委会,负责本赛区赛事工作的统筹指导、组织协调等;组建专门的工作团队,明确职责分工,制定应急预案,确保比赛安全顺利举行。

(二)强化监督管理。加强大赛裁判委员会、仲裁委员会、纪律监督委员会建设。严格落实裁判遴选标准,对裁判进行系统化培训,提升裁判执裁水平,建立裁判违规行为惩戒通报备案机制。畅通申诉投诉渠道,严格落实申诉投诉处理流程,对申诉投诉和争议问题及时进行调查处理。进一步强化对赛事全员、全过程的纪律监督,加大对违规违纪行为的处罚力度,形成有力震慑,营造风清气正的大赛氛围。

(三)加强宣传引导。通过主流媒体和新媒体平台,大力宣传获奖项目、优秀选手,以及大赛对促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意义,为大赛营造良好氛围。鼓励在比赛期间开展系列特色活动,打造"技能比武、教学研讨、产教对话、文化展示"四位一体的比赛场景。加强与国际组织及国外职业院校、培训机构等合作交流,大力宣传中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成就、特色亮点,提升中国职业教育的国际影响力。

附件:2025年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总决赛评分要素

附件

2025年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总决赛评分要素

(原则:突出能力导向、解决实际问题、体现创新因素、确保公平可比)

|-----------------------|-----------------|---------------------------------------------------------------------------|
| 1.本评分要素充分体现综合育人导向,突出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共5项评分指标,总分100分 |||
| 2.每项评分指标包括若干评分观测点,每个观测点有明确的分值 |||
| 3.评委依据观测点及说明,根据参赛团队的技能操作和现场讲解情况进行评分,避免主观印象影响 |||
| 评分指标 | 观测点 | 说明 |
| 一、技能水平(权重60%,60分) | 1.操作规范性(10分) | 技能操作规范,符合行业标准和岗位要求 |
| 一、技能水平(权重60%,60分) | 2.技能熟练度(15分) | 知识技术应用和软件等工具使用熟练,操作流畅,运用精准,任务进度控制和时间利用率合理 |
| 一、技能水平(权重60%,60分) | 3.任务难度(15分) | 工作任务完整,突出关键技术,具有一定挑战性,需要较高技能操作水平和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 |
| 一、技能水平(权重60%,60分) | 4.技术先进性(15分) | 体现所属行业新标准、新技术、新场景应用,积极应用前沿技术,技术选择恰当 |
| 一、技能水平(权重60%,60分) | 5.现场讲解效果(5分) | 讲解内容逻辑清晰,重点突出,表达准确 |
| 二、职业素养(权重10%,10分) | 1.职业道德与行为规范(4分) | 诚信守法,尊重知识产权,遵守职业伦理,展现良好职业风貌 |
| 二、职业素养(权重10%,10分) | 2.工匠精神(3分) | 注重细节,精益求精,追求卓越,体现管理意识和质量意识 |
| 二、职业素养(权重10%,10分) | 3.安全意识(3分) | 严格遵守安全规范,具备劳动保护和风险防范意识 |
| 三、应用价值(权重10%,10分) | 1.实用性(4分) | 解决方案可直接应用于实践,有效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契合产业转型升级、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乡村振兴、促进高质量发展等国家战略需求 |
| 三、应用价值(权重10%,10分) | 2.经济性(3分) | 资源利用合理,体现高效、高质量 |
| 四、团队合作(权重10%,10分) | 1.团队精神(5分) | 团队成员能够准确理解共同目标和任务,清楚自己的角色定位和职责,团队成员相互尊重、信任和支持,拥有良好的团队氛围 |
| 四、团队合作(权重10%,10分) | 2.沟通协作(5分) | 团队成员在比赛中能够有效沟通、紧密协作,能够相互补台,共同应对突发情况 |
| 五、创新创意(权重10%,10分) | 1.创新意识(4分) | 体现原创创意、创新和团队成员创新精神、创新能力 |
| 五、创新创意(权重10%,10分) | 2.创新成效(6分) | 在要素整合、新技术应用、工艺流程改进、服务模式优化等方面具有原创性,侧重加工工艺创新、实用技术创新、产品(技术)数字化改良、应用性优化、民生美创等 |

相关推荐
石榴花专场4 分钟前
分类算法中one-vs-rest策略和one-vs-one 策略的区别是什么?
人工智能·python·机器学习·数据挖掘
youcans_6 分钟前
【医学影像 AI】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国际分类(第三版)
论文阅读·人工智能·计算机视觉·医学影像·rop
神经星星9 分钟前
多主体驱动生成能力达SOTA,字节UNO模型可处理多种图像生成任务
人工智能·开源·强化学习
hello_ejb312 分钟前
聊聊Spring AI Alibaba的FeiShuDocumentReader
人工智能·python·spring
何双新13 分钟前
企业AI应用模式解析:从本地部署到混合架构
人工智能·架构
深度学习lover13 分钟前
<数据集>小船识别数据集<目标检测>
人工智能·python·yolo·目标检测·计算机视觉·船舶识别
带娃的IT创业者15 分钟前
《AI大模型应知应会100篇》第30篇:大模型进行数据分析的方法与局限:从实战到边界探索
人工智能·数据挖掘·数据分析
白熊18820 分钟前
【计算机视觉】CV实战项目- CMU目标检测与跟踪系统 Object Detection & Tracking for Surveillance Video
人工智能·目标检测·计算机视觉
向上的车轮31 分钟前
云原生与AI的关系是怎么样的?
人工智能·云原生
Blossom.11834 分钟前
量子计算在金融领域的应用与展望
数据库·人工智能·分布式·金融·架构·量子计算·ai集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