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LP】 26. 语言模型原理与概率建模方法详解(Language Models)

语言模型原理与概率建模方法详解(Language Models)

语言模型(Language Model, LM)是自然语言处理的核心组件之一。其任务是为一个词序列分配一个概率值,反映这段文本在自然语言中的"合理性"或"常见性"。在本章节中,我们将从基本定义出发,深入讲解语言模型的建模方法(包括 n-gram 模型、链式法则分解、Markov 假设等)、概率计算技巧、数值稳定性对策,以及各类方法的优缺点对比。


一、语言模型的基本任务:为句子赋概率

语言模型的目标是对一个词序列 w 1 , w 2 , ... w_1, w_2, \ldots w1,w2,...计算其联合概率:

P ( w 1 , w 2 , . . . , w N ) P(w_1, w_2, ..., w_N) P(w1,w2,...,wN)

例如:

输入:"We are people."

输出:一个表示这句话合理性的概率值。

这个概率值可以用于下游多个任务,包括:下一个词预测、拼写纠错、语音识别、机器翻译、文本生成等。


二、三种概率建模方案对比

🧠 方法一:查找表(Lookup Table)

构建一个大表,存储所有可能词序列的概率值,例如 7 个词的组合:

P ( w 1 , w 2 , . . . , w 7 ) P(w_1, w_2, ..., w_7) P(w1,w2,...,w7)

📉 问题

如果词汇表大小为 ∣ V ∣ = 1 0 4 |V| = 10^4 ∣V∣=104,则可能组合数量为:

∣ V ∣ 7 = 1 0 28 |V|^7 = 10^{28} ∣V∣7=1028

这意味着我们既无法存储这些组合,也无法从语料中统计出全部概率。


🧠 方法二:使用链式法则(Chain Rule)

根据概率论的链式法则,我们可以将联合概率分解为条件概率的乘积:

P ( w 1 , . . . , w 7 ) = P ( w 1 ) ⋅ P ( w 2 ∣ w 1 ) ⋅ P ( w 3 ∣ w 1 , w 2 ) ⋯ P ( w 7 ∣ w 1 , . . . , w 6 ) P(w_1, ..., w_7) = P(w_1) \cdot P(w_2|w_1) \cdot P(w_3|w_1,w_2) \cdots P(w_7|w_1,...,w_6) P(w1,...,w7)=P(w1)⋅P(w2∣w1)⋅P(w3∣w1,w2)⋯P(w7∣w1,...,w6)

这种做法更合理,因为我们不再建表,而是用模型估计每个词在上下文条件下的概率。

📉 问题

尽管避免了存储问题,但长距离上下文仍然很难准确估计,如:

P ( w 7 ∣ w 1 , w 2 , . . . , w 6 ) P(w_7 | w_1, w_2, ..., w_6) P(w7∣w1,w2,...,w6)

计算量仍然很大,并存在数据稀疏性问题。


🧠 方法三:使用近似(n-gram 语言模型)

为进一步简化,我们假设:每个词只依赖前面的 n−1 个词(即马尔可夫假设):

  • Bigram(n=2)模型

    P ( w 1 , . . . , w 7 ) ≈ P ( w 1 ) ⋅ P ( w 2 ∣ w 1 ) ⋅ P ( w 3 ∣ w 2 ) ⋯ P ( w 7 ∣ w 6 ) P(w_1, ..., w_7) \approx P(w_1) \cdot P(w_2|w_1) \cdot P(w_3|w_2) \cdots P(w_7|w_6) P(w1,...,w7)≈P(w1)⋅P(w2∣w1)⋅P(w3∣w2)⋯P(w7∣w6)

  • Trigram(n=3)模型

P ( w 1 , . . . , w 7 ) ≈ P ( w 1 ) ⋅ P ( w 2 ∣ w 1 ) ⋅ P ( w 3 ∣ w 1 , w 2 ) ⋯ P ( w 7 ∣ w 5 , w 6 ) P(w_1, ..., w_7) \approx P(w_1) \cdot P(w_2|w_1) \cdot P(w_3|w_1,w_2) \cdots P(w_7|w_5,w_6) P(w1,...,w7)≈P(w1)⋅P(w2∣w1)⋅P(w3∣w1,w2)⋯P(w7∣w5,w6)


三、马尔可夫假设的含义与限制

马尔可夫假设(Markov Assumption):未来只依赖于当前,不依赖于更久远的过去。

以 bigram 为例:

P ( w n ∣ w 1 , . . . , w n − 1 ) ≈ P ( w n ∣ w n − 1 ) P(w_n | w_1, ..., w_{n-1}) \approx P(w_n | w_{n-1}) P(wn∣w1,...,wn−1)≈P(wn∣wn−1)

✅ 优点:

  • 显著降低模型复杂度
  • 易于从语料中统计

❌ 缺点:

  • 无法捕捉长距离依赖
  • 高阶 n-gram 仍然面临稀疏性问题

四、概率估计公式与稀疏性问题

n-gram 模型中的条件概率通常使用频数估计:

P ( w i ∣ w i − 1 ) = Count ( w i − 1 , w i ) Count ( w i − 1 ) P(w_i | w_{i-1}) = \frac{\text{Count}(w_{i-1}, w_i)}{\text{Count}(w_{i-1})} P(wi∣wi−1)=Count(wi−1)Count(wi−1,wi)

📉 问题:

  • 如果词对 ( w i − 1 , w i ) (w_{i-1}, w_i) (wi−1,wi) 从未在训练语料中出现,则概率为 0
  • 这导致语言模型对新句子没有鲁棒性

🔧 解决办法

  • 使用平滑技术(如 Laplace、Kneser-Ney、Good-Turing)
  • 采用神经网络语言模型

五、数值下溢与对数概率的使用

连续乘积如:

P ( w 1 , . . . , w 100 ) = ( 1 0 − 6 ) 100 = 1 0 − 600 P(w_1, ..., w_{100}) = (10^{-6})^{100} = 10^{-600} P(w1,...,w100)=(10−6)100=10−600

⚠️ 计算机无法表示如此小的数值

✅ 解决方案:使用对数概率(log probability)替代乘积运算:

log ⁡ P ( w 1 , . . . , w n ) = ∑ i = 1 n log ⁡ P ( w i ∣ w i − n + 1 , . . . , w i − 1 ) \log P(w_1, ..., w_n) = \sum_{i=1}^{n} \log P(w_i | w_{i-n+1}, ..., w_{i-1}) logP(w1,...,wn)=i=1∑nlogP(wi∣wi−n+1,...,wi−1)

这种做法可避免下溢问题,并将概率乘法转化为更稳定的加法操作。


六、特殊处理:起始/结束标记与稀有词

语言模型需要特殊处理:

  1. 句首/句尾标记 :添加 <start><end> 符号来界定边界
  2. 未知词(UNK)处理:引入通用标签替代训练集中未出现的词
  3. 小概率平滑:为避免模型输出为0的概率,引入平滑技术对频数进行校正

七、三种方法的全面对比

方法 原理 优点 缺点
查找表法 直接存储所有可能的组合概率 理论上精确 存储需求极高,不现实
链式法则 分解为条件概率乘积 理论上正确 上下文过长、稀疏问题
n-gram 模型 只依赖前 n-1 个词,Markov 假设 简单、可训练、可实现 忽略长距离依赖、稀疏性

相关推荐
掘金安东尼几秒前
文心快码 3.5S:多智能体自协同,引爆开发者新范式
人工智能
fsnine4 分钟前
深度学习——迁移学习
人工智能·深度学习·机器学习
shao91851616 分钟前
Gradio全解11——Streaming:流式传输的视频应用(8)——Gemini Live API:实时音视频连接
人工智能·async·gemini·websockets·live api·servertoserver·clienttoserver
程序员小袁19 分钟前
LMDeploy 上线实战:零部署清单、QPS–显存估算表与 TurboMind vs vLLM 压测脚本全套指南
人工智能
pan0c2321 分钟前
机器学习 之 时间序列预测 的 电力负荷预测案例
人工智能·算法·机器学习
Sui_Network22 分钟前
GraphQL RPC 与通用索引器公测介绍:为 Sui 带来更强大的数据层
javascript·人工智能·后端·rpc·去中心化·区块链·graphql
武子康22 分钟前
AI-调查研究-75-具身智能 从LLM到LBM:大模型驱动下的机器人分层控制架构
人工智能·ai·职场和发展·架构·系统架构·机器人·具身智能
扑克中的黑桃A23 分钟前
AI对话高效输入指令攻略(三):使用大忌——“AI味”
人工智能
aneasystone本尊24 分钟前
详解 Chat2Graph 的工作流实现
人工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