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IC设计基础系列8-版图设计基础

1. 模拟电路设计绪论

2. MOS器件物理基础

3. 单级放大器

4. Cascode stage 共源共栅结构分析与计算

5. MOS电路中的电流镜设计

6. 差动放大器 Differential AMP

7. MOS电路的频率响应与米勒效应

8. 版图设计基础

8.1 各层级解释

下图为cadence版图绘制界面截图

下表为图中各层级的定义和作用

层级 缩写 中文名 定义与作用
有源区与阱层 AA (Active Area) 有源区 定义 :有源区(晶体管源/漏/沟道区域),通常是硅衬底上的掺杂区域,由光刻和浅沟槽隔离(STI)工艺定义。 作用:与GT层(栅极)交叉形成MOS管,未覆盖部分为场氧(隔离区)。
NW (N-Well) N阱层 定义 :N型阱,用于PMOS管或隔离NMOS,通常在P型衬底上形成。 作用:为PMOS器件提供N型区域;在双阱工艺中,与P阱共同支持NMOS和PMOS器件。
PW (P-Well) P阱层 定义 :P型阱,用于NMOS管,通常在N型衬底或双阱工艺中形成。 作用:为NMOS器件提供P型区域,与NW层配合实现CMOS结构。
栅极与注入层 GT (Gate Terminal) 栅极 定义 :晶体管的栅极层,通常为多晶硅或高K金属栅(HKMG)。 作用:与AA层交叉形成晶体管沟道,栅极宽度决定沟道长度(L)。
SN (N+ Selective Implant) N选择性注入 定义 :N型高浓度掺杂层,用于NMOS源/漏区,通常包括轻掺杂漏(LDD)区域。 作用:形成低电阻源/漏区,与AA层对齐以确保接触性能。 grazier
SP (P+ Selective Implant) P选择性注入 定义 :P型高浓度掺杂层,用于PMOS源/漏区,通常包括轻掺杂漏(LDD)区域。 作用:形成低电阻源/漏区,与AA层对齐以确保接触性能。
接触与金属互连层 CT (Contact) 接触层 定义 :接触孔,连接有源区/栅极与第一层金属(M1),通常使用钨(W)填充并结合硅化物工艺。 作用:实现硅/多晶硅与金属的欧姆接触,降低接触电阻。
M1, M2, M3, M5 (Metal Layers) 金属互连层 定义 :金属互连层(M1为第一层金属,M2为第二层,依此类推),通常为铜或铝。 作用:用于信号和电源布线,高层金属(如M5)常用于全局供电或长距离互连。
V1, V2 (Via Layers) 通孔层 定义 :通孔层,连接不同金属层(如V1连接M1-M2),通常为钨或铜填充。 作用:实现金属层间的垂直互连,确保信号和电源传输。
特殊器件层 MIM (Metal-Insulator-Metal Capacitor) 金属-绝缘体-金属电容器 定义 :金属-绝缘体-金属电容,用于高精度模拟或RF电路。 作用:提供高密度电容,用于滤波、振荡器等电路。
MIMDMY (MIM Dummy) MIM虚设结构 定义 :MIM电容的虚拟结构,用于工艺均匀性。 作用:改善制造过程中电容区域的平坦度和一致性。
MIMCKT (MIM Circuit Marking) MIM电路标识层 定义 :MIM电容的电路标识层,用于布局验证(LVS)。 作用:辅助设计验证,确保MIM电容正确集成。
MOSCKT (MOS Circuit Marking) MOS电路标识层 定义 :MOS器件的电路标识层,用于标注特殊器件(如高压MOS)。 作用:便于电路设计和验证,区分不同类型的MOS器件。
测试与辅助层 TV1 (Test Via 1) 测试通孔1 定义 :测试用通孔,用于工艺监控或调试。 作用:验证通孔电阻和连接可靠性。
MTT2 (Metal Test Structure 2) 金属测试结构2 定义 :金属测试结构,用于评估工艺可靠性(如电迁移)。 作用:监控金属层的长期稳定性和制造质量。
VSIA (Virtual Silicon Interface Annotation) 虚拟硅接口标注 定义 :虚拟硅片接口标注,用于IP核集成或可制造性设计(DFM)。 作用:优化IP模块与主设计的兼容性,确保制造一致性。
总结 核心层 :AA(有源区)、GT(栅极)、CT(接触孔)、Mx(金属层)构成基本互连结构。 特殊器件层 :MIM、MIMDMY等用于模拟/RF电路。 辅助层:SN/SP(掺杂)、TV1/MTT2(测试)、VSIA(接口)等确保工艺和功能可靠性。

下图为各层级的结构示意图

8.2 详细流程总体介绍

下图为加工完成后的工艺总视图

8.3 PMOS加工详细流程介绍

正胶光刻后消失,反胶光刻后不消失

  1. P衬底加工N阱(Nwell),使用正(光刻)胶
  2. 刻蚀二氧化硅
  3. N阱注入,注入磷(P,外层5个电子,1个电子自由)
  4. 生长SiO2及氮化硅,涂光刻胶(反胶)
  5. 使用有源区掩膜(Mask-Active),进行有源区光刻(反胶)
  6. 氮化硅刻蚀
  7. 场氧(Field Oxide,FOX)生长,去掉氮化硅
  8. 薄栅氧生长
  9. 多晶硅沉积(Polysilicon)以形成栅氧,涂光刻胶(反胶)
  10. 栅极掩膜,光刻以剩下栅氧
  11. polysilicon刻蚀,去掉多余的polysilicon
  12. 涂光刻胶(正胶)
  13. 掩膜刻蚀,实现N+光刻
  14. N+离子注入
  15. N+加工完成
  16. 涂光刻胶、P+光刻
  17. P+注入
  18. P+注入完成
  19. 厚氧化层沉积
  20. 接触层光刻(正胶)
  21. 厚氧化层刻蚀
  22. 电极金属钨沉积
  23. 金属层沉积,涂光刻胶,M1金属层光刻(反胶)
  24. M1刻蚀
  25. M1互连。到此为止,PMOS器件结构绘制完成
  26. 高层金属互连。基础层(CT)、互连层(Via)。

8.4 物理验证

包括设计规则检查(Design Rule Check,DRC)和版图与原理图图(Layout Versus Schematic,LVS),DRC检查走线是否符合加工要求,LVS检查版图是否与原理图一致

DRC与LVS检查流程

DRC检查规则与示意图

8.5 后仿真(Post simulation)

后仿需要对GDSII文件抽取寄生参数,然后将寄生参数反标到网表上,再次进行检查。

8.6版图绘制快捷键

参考

1.【集成电路版图设计技术更新版】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dL411n7c2?p=2\&vd_source=fb39f0e2d38a644c87834f3a6c240f6c

相关推荐
roman_日积跬步-终至千里10 分钟前
【系统架构设计-零】系统架构设计总述与学习线路
学习·系统架构
知识分享小能手32 分钟前
微信小程序入门学习教程,从入门到精通,微信小程序开发进阶(7)
前端·javascript·学习·程序人生·微信小程序·小程序·vue3
又是忙碌的一天1 小时前
java学习:四大排序
java·学习·排序算法
Aurora-silas2 小时前
RAG技术全栈指南学习笔记------基于Datawhale all-in-rag开源项目
笔记·学习
悠哉悠哉愿意2 小时前
【ROS2学习笔记】rqt 模块化可视化工具
笔记·学习·机器人·ros2
charlie1145141913 小时前
精读C++设计模式20 —— 结构型设计模式:桥接模式
开发语言·c++·学习·设计模式·桥接模式·c++23·概论
A9better5 小时前
嵌入式开发学习日志32——stm32之PWM
stm32·单片机·嵌入式硬件·学习
快码加编~5 小时前
无法解析插件 org.apache.maven.plugins:maven-site-plugin:3.12.1
java·学习·maven·intellij-idea
托比-马奎尔5 小时前
Maven学习
java·学习·maven
海梨花5 小时前
【从零开始学习RabbitMQ】
分布式·学习·rabbitm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