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一章 GGUF 上下文 (gguf_context) 中,我们学会了如何像图书管理员一样,从一个 GGUF 文件中读取模型的"索引卡"(元数据)和"书本内容"(张量数据),并将它们加载到内存中。现在,模型已经准备就绪,计算图也已构建。
但一个核心问题摆在我们面前:这些计算任务,究竟应该在哪里执行?是在我们电脑的中央处理器(CPU)上,还是可以利用强大的图形处理器(GPU)来加速?我们如何告诉 ggml
使用哪一个呢?
这就是 ggml_backend
发挥作用的地方。
什么是后端?为什么需要它?
核心思想 :你可以把
ggml_backend
想象成厨房里的厨师。
你的厨房里可以有不同专长的厨师:
- CPU 厨师:一位全能型厨师,擅长使用普通的炉灶。他能做所有菜,虽然对于某些特别复杂的菜肴(比如大规模矩阵乘法)可能速度不是最快的。
- GPU 厨师 (如 CUDA, Metal):一位特级厨师,精通使用高性能的专业烤箱。他制作某些特定大餐(并行计算密集型任务)的速度快得惊人,但需要将食材(数据)预先放入他专用的烤箱托盘(显存)里。
ggml_backend
就是对这些不同计算硬件(厨师)的抽象。它接收你的计算图(菜谱),然后调动特定硬件(炉灶或烤箱)的能力来实际完成计算任务。这种设计最大的好处是,同一份"菜谱"可以交给任何一位"厨师"来完成,让你的代码无需修改就能在不同硬件上高效运行。
一个简单的开始:CPU 厨师
到目前为止,我们所有的例子其实都在不知不觉中使用了 CPU 后端。它是 ggml
的默认"厨师"。让我们显式地调用他,看看这个过程是怎样的。
我们将重用第四章中 y = a * x + b
的例子。假设我们已经创建了上下文 (ggml_context) ctx
和计算图 gf
。
1. 初始化一个 CPU 后端
我们可以通过一个简单的函数来获取 CPU 后端实例。
c
// 在 ggml.h 中,但为了使用后端,最好包含 ggml-backend.h
#include "ggml-backend.h"
// ...
// 初始化 CPU 后端
// 这是最简单的后端,因为它直接在主内存上工作
ggml_backend_t cpu_backend = ggml_backend_cpu_init();
if (!cpu_backend) {
// 错误处理
return 1;
}
这行代码会返回一个代表 CPU 计算能力的后端句柄。
2. 在指定后端上执行计算
现在,我们不再使用通用的 ggml_graph_compute_with_ctx
,而是使用 ggml_backend_graph_compute
,并明确告诉它使用哪个"厨师"。
c
// 明确指令 CPU 厨师(后端)来烹饪这份菜谱(计算图)
ggml_backend_graph_compute(cpu_backend, gf);
这个函数会接管计算图 gf
,并使用 CPU 来执行其中的所有计算节点。因为我们的张量默认就创建在 CPU 可访问的内存中,所以这个过程非常直接。
3. 清理资源
任务完成后,记得"解雇"厨师。
c
// 释放后端资源
ggml_backend_free(cpu_backend);
你看,使用 CPU 后端非常简单!但这也引出了一个更深刻的问题...
挑战:引入 GPU 厨师
如果我想用 GPU 来加速计算呢?比如我有一块支持 CUDA 的 NVIDIA 显卡。我能直接把 cpu_backend
换成 cuda_backend
就行了吗?
c
// 概念代码,不完整
ggml_backend_t cuda_backend = ggml_backend_cuda_init(0); // 初始化第一个 CUDA 设备
// ...
ggml_backend_graph_compute(cuda_backend, gf); // 这样能行吗?
答案是:不行。问题出在数据存储上。
GPU 拥有自己独立的高速显存(VRAM)。它无法直接访问我们用标准 ggml_context
创建在主内存(RAM)中的张量。这就像我们的 GPU 特级厨师,他的专业烤箱有自己专用的、内置的冷藏抽屉(VRAM)。你必须先把食材从厨房的大冰箱(RAM)里拿出来,放进这些专用抽屉,他才能开始烹饪。
ggml
的后端系统完美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它不仅仅是关于"计算"的抽象,也是关于"内存"的抽象。
后端的关键概念
为了支持像 GPU 这样的异构硬件,ggml_backend
体系引入了几个关键概念:
-
后端 (
ggml_backend_t
) : 代表一个"厨师",它知道如何在一个特定的硬件上执行计算。例如,ggml_backend_cpu_init()
返回 CPU 厨师,ggml_backend_cuda_init()
返回 CUDA 厨师。 -
后端缓冲区类型 (
ggml_backend_buffer_type_t
) : 描述了与某个后端关联的内存种类。它就像是不同厨具的"材质说明"。CPU 后端的缓冲区类型描述的是普通系统内存,而 CUDA 后端的缓冲区类型描述的则是 GPU 显存。 -
后端缓冲区 (
ggml_backend_buffer_t
) : 根据"材质说明"创建出来的一块实际的内存空间 。例如,一个 CUDA 后端缓冲区就是一块真正在 GPU 显存上分配的空间。这是我们将在下一章 后端缓冲区 (ggml_backend_buffer) 中深入探讨的主题。
下面的图表演示了这些概念如何协同工作,以在 GPU 上执行计算:
(内存池在 RAM 中)"] B["菜谱 (ggml_cgraph)"] end subgraph "GPU 域 (显存 VRAM)" C["CUDA 后端
(GPU 厨师)"] D["CUDA 后端缓冲区
(烤箱的专用抽屉)"] E["张量 T1, T2, ...
(放在抽屉里的食材)"] end B -- "交给" --> C C -- "要求食材放在" --> D D -- "存放" --> E C -- "使用...烹饪" --> E
要真正在 GPU 上运行,你需要:
- 初始化 CUDA 后端。
- 创建一个 CUDA 后端的缓冲区(在 VRAM 中分配内存)。
- 将模型的所有张量都分配在这个 GPU 缓冲区中。
- 最后,调用
ggml_backend_graph_compute
,将计算图和 CUDA 后端传给它。
这样,ggml
就知道"菜谱"要交给 GPU 厨师,并且所有"食材"都已经在他专用的存储空间里准备好了。
深入幕后:万物皆为接口
ggml_backend
的魔力在于其基于**接口(Interface)**的设计。在 ggml
内部,ggml_backend
结构体包含一个名为 iface
(interface) 的成员,它是一系列函数指针的集合。
c
// 来自 ggml-backend-impl.h 的简化版接口定义
struct ggml_backend_i {
// 获取后端名称,如 "CPU" 或 "CUDA"
const char * (*get_name)(ggml_backend_t backend);
// 释放后端
void (*free)(ggml_backend_t backend);
// 计算一个图(可以是异步的)
enum ggml_status (*graph_compute)(ggml_backend_t backend, struct ggml_cgraph * cgraph);
// 等待所有计算完成
void (*synchronize)(ggml_backend_t backend);
// ... 以及其他操作,如数据传输等
};
// 后端结构体本身
struct ggml_backend {
struct ggml_backend_i iface; // 实现了上述接口的函数指针
// ... 其他上下文信息
};
这个 ggml_backend_i
就像一份"厨师资格认证标准"。任何想成为 ggml
厨师的硬件(CPU、CUDA、Metal),都必须提供这一整套标准操作的实现。
当你调用 ggml_backend_graph_compute
时,它内部的实现极其简单:
c
// 来自 ggml-backend.cpp
enum ggml_status ggml_backend_graph_compute(ggml_backend_t backend, struct ggml_cgraph * cgraph) {
// 调用后端自己的 graph_compute 实现,然后等待它完成
enum ggml_status err = backend->iface.graph_compute(backend, cgraph);
ggml_backend_synchronize(backend);
return err;
}
它只是一个分发器,根据你传入的 backend
,调用其 iface
中对应的 graph_compute
函数。
- 对于 CPU 后端 ,这个函数指针会指向一个循环遍历计算图节点并调用相应 CPU 计算核心(如
ggml_compute_forward_mul_mat_f32
)的函数。 - 对于 CUDA 后端 ,这个函数指针则会指向一个完全不同的函数,该函数负责将
ggml
操作转换为 CUDA 核函数,并将它们调度到 GPU 上执行。
下面是这个分发过程的示意图:
这种设计是软件工程中强大的"策略模式"的体现,它使得 ggml
的核心逻辑与具体硬件的实现完全解耦,极大地增强了代码的可扩展性和可维护性。
总结
在本章中,我们认识了 ggml
的"大厨"------后端 (ggml_backend)。
- 后端是
ggml
中对不同计算硬件(CPU, GPU 等)的抽象。 - 它允许我们使用统一的 API (
ggml_backend_graph_compute
) 在不同的硬件上执行计算图。 - 我们了解到,使用像 GPU 这样的高性能后端,不仅需要指定后端本身,还必须确保数据(张量)存放在该后端兼容的内存中(如 GPU 显存)。
ggml
通过一套函数指针接口 (ggml_backend_i
) 来实现这种灵活性,使得添加对新硬件的支持变得更加容易。
我们已经知道,为了让 GPU 厨师工作,我们需要把食材放到他专用的存储空间里。那么,这些专用的存储空间------后端缓冲区------到底是什么?我们如何创建和管理它们,以便在 CPU 内存和 GPU 显存之间高效地移动数据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