嵌入式硬件篇---Buck&Boost电路

Buck 电路和 Boost 电路是两种最基础的开关电源电路,核心功能是 "变压"------ 前者把高电压降到低电压,后者把低电压升到高电压。它们结构简单、效率高,在手机充电器、充电宝、电机驱动等场景中随处可见。

一、先搞懂开关电源的 "核心逻辑"

无论是 Buck 还是 Boost,都属于 "开关电源",它们的变压原理和我们熟悉的 "线性稳压器(比如 7805)" 完全不同:

  • 线性稳压器像 "减压阀",输入高电压,通过电阻发热消耗多余能量,直接输出低电压(效率低,发热大)。
  • 开关电源像 "转运站":通过一个高速开关(比如 MOS 管)不断 "通断",把电能先变成 "高频脉冲",再通过电感、电容储存和释放,最终转换为稳定的目标电压(几乎不浪费能量,效率高)。

关键元件

  • 开关管(MOS 管或三极管):像水龙头一样,高速通断(频率通常几十 kHz 到几 MHz),控制能量的 "通断"。
  • 电感(L):"储 energy 小仓库",利用电磁感应储存电能,电流不能突变(可以理解为 "阻碍电流突然变大或变小")。
  • 二极管(D):"单向阀门",控制电流方向,防止反向漏电。
  • 电容(C):"平滑器",过滤脉冲,输出稳定的直流电压。

二、Buck 电路:降压电路(输入电压 > 输出电压)

比如把 12V 降到 5V,10V 降到 3.3V,都用它。

1. 电路结构(画个简单示意图)
复制代码
输入电压Vin(高) → 开关管(Q)→ 电感(L)→ 输出电压Vout(低)→ 负载
                               ↓
                           二极管(D)→ 接地
                           (续流二极管)
输出端并联电容(C),一端接Vout,一端接地。
2. 工作过程:分 "开关导通" 和 "开关断开" 两个阶段

想象电感是一个 "弹簧",电流流过时像 "压缩弹簧储能",断开时像 "弹簧弹开释放能量"。

阶段 1:开关管导通(Q 闭合)
  • 电流路径:Vin → 开关管 Q → 电感 L → 负载 → 地。
  • 此时电感 L 中有电流流过,开始储存能量(就像给弹簧上劲),电感两端产生 "左正右负" 的电压,阻碍电流增大(但电流还是会慢慢变大)。
  • 二极管 D 此时被反向截止(因为电感右侧电压比地高,二极管正极接地,不通)。
阶段 2:开关管断开(Q 打开)
  • 开关断开后,电感 L 里的电流不能突然消失(电感特性:阻碍电流突变),会产生 "右正左负" 的感应电压,继续给负载供电。
  • 电流路径:电感 L → 负载 → 地 → 二极管 D → 电感 L(形成回路)。二极管 D 此时正向导通,起到 "续流" 作用(所以叫续流二极管)。
  • 电感释放之前储存的能量,电流慢慢减小。

最终结果

开关不断通断,电感交替储能和释能,电容过滤掉脉冲,最终输出稳定的低电压 Vout。通过控制开关 "导通时间占比"(专业叫 "占空比"),就能调节输出电压:导通时间越长,输出电压越高(但始终低于输入电压)。

3. 核心公式(不用记,理解意思)

输出电压 Vout ≈ 占空比 × 输入电压 Vin

(占空比 = 开关导通时间 ÷ 总周期,范围 0~1,所以 Vout 一定小于 Vin)

4. 应用场景
  • 笔记本电脑电源(把 220V 整流后的 310V 直流降到 19V)。
  • 单片机供电(把 12V 降到 5V 或 3.3V)。
  • 电机驱动(比如 12V 电池给 5V 电机供电)。

三、Boost 电路:升压电路(输入电压 < 输出电压)

比如充电宝把 3.7V 锂电池电压升到 5V 给手机充电,太阳能板把低电压升到可用电压,都用它。

1. 电路结构(和 Buck 反过来)
复制代码
输入电压Vin(低)→ 电感(L)→ 开关管(Q)→ 接地
                ↓
              二极管(D)→ 输出电压Vout(高)→ 负载
输出端并联电容(C),一端接Vout,一端接地。
2. 工作过程:同样分 "开关导通" 和 "开关断开"

电感还是 "储能弹簧",但能量储存和释放的方向变了。

阶段 1:开关管导通(Q 闭合)
  • 电流路径:Vin → 电感 L → 开关管 Q → 地。
  • 此时电感 L 中有电流流过,快速储存能量(弹簧被压缩),电感两端产生 "左正右负" 的电压,电流越来越大(储能越来越多)。
  • 二极管 D 此时被反向截止(因为电感右侧接开关管到地,电压接近 0,二极管正极接电感左侧,负极接输出端,不通)。
阶段 2:开关管断开(Q 打开)
  • 开关断开后,电感 L 的电流不能突变,会产生 "左负右正" 的高感应电压(因为要维持电流方向),这个电压会和输入电压 Vin 叠加,一起通过二极管 D 输出。
  • 电流路径:电感 L → 二极管 D → 负载 → 地 → Vin → 电感 L(形成回路)。
  • 此时电感释放能量,叠加输入电压,输出一个比 Vin 高的电压 Vout,同时给电容 C 充电(电容储存能量,维持输出稳定)。

最终结果

开关不断通断,电感在导通时储能,断开时释放能量并与输入电压叠加,电容平滑输出,最终得到稳定的高电压 Vout。开关导通时间越长(占空比越大),电感储存的能量越多,输出电压越高(始终高于输入电压)。

3. 核心公式(理解意思即可)

输出电压 Vout ≈ Vin ÷ (1 - 占空比)

(占空比范围 0~1,所以 1 - 占空比小于 1,Vout 一定大于 Vin)

4. 应用场景
  • 充电宝(3.7V 锂电池→5V 输出)。
  • 手机闪光灯(电池 3.7V,闪光灯需要更高电压)。
  • 太阳能发电系统(太阳能板输出电压低,通过 Boost 升到蓄电池充电电压)。

四、Buck 和 Boost 的关键区别(一张表看懂)

对比项 Buck 电路(降压) Boost 电路(升压)
电压关系 输入 Vin > 输出 Vout 输入 Vin < 输出 Vout
核心功能 降低电压,输出电流可大于输入电流(因为能量守恒:电压 × 电流≈不变) 升高电压,输出电流小于输入电流
开关管位置 电感前面(串联在输入和电感之间) 电感后面(并联在电感和地之间)
占空比影响 占空比越大,输出电压越高(但不超过 Vin) 占空比越大,输出电压越高(可远大于 Vin)
典型应用 12V→5V 供电、电机降压驱动 3.7V→5V 充电宝、低压升高压设备

五、为什么它们效率高?

因为开关管要么 "完全导通"(电阻极小,几乎不耗电),要么 "完全断开"(电流为 0,不耗电),只有在 "通断瞬间" 有微小损耗,所以效率通常能达到 80%~95%,远高于线性稳压器(效率可能只有 50% 甚至更低)。

简单说:Buck 和 Boost 就像两个高效的 "电压转换器",一个把高电压 "变低",一个把低电压 "变高",靠开关的高速通断和电感的储能特性工作,是现代电子设备的 "电力调节核心"。

相关推荐
蜡笔小电芯15 分钟前
【STM32】STM32H750 CubeMX 配置 USB CDC 虚拟串口笔记
笔记·stm32·嵌入式硬件
清风6666664 小时前
基于STM32F103单片机智能门禁热释人体感应报警设计
单片机·毕业设计·课程设计
清风6666664 小时前
基于51单片机自动智能浇花系统设计
stm32·单片机·嵌入式硬件·毕业设计·课程设计
玖別ԅ(¯﹃¯ԅ)7 小时前
ADC的实现(单通道,多通道,DMA)
stm32·单片机·嵌入式硬件
anghost1508 小时前
基于单片机的防酒驾系统设计
单片机·嵌入式硬件·毕业设计·流程图
lepton_yang9 小时前
Zephyr下控制ESP32S3的GPIO口
linux·嵌入式硬件·esp32·zephyr
AI+程序员在路上9 小时前
单片机驱动LCD显示模块LM6029BCW
c语言·单片机·嵌入式硬件
XINVRY-FPGA10 小时前
10CL016YF484C8G Altera FPGA Cyclone
嵌入式硬件·网络协议·fpga开发·云计算·硬件工程·信息与通信·fpga
Hero_112711 小时前
学习Stm32 的第一天
stm32·嵌入式硬件·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