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学习&深度学习】LLM:在检索与重排序中的适用场景

目录

前言

一、LLM是否可以当做Embedding模型用?

[1.1 观点](#1.1 观点)

[1.2 落地场景适用情况](#1.2 落地场景适用情况)

[1.3 小结](#1.3 小结)

二、LLM是否可以当重排序模型用?

[2.1 观点](#2.1 观点)

[2.2 落地场景适用情况](#2.2 落地场景适用情况)

[2.3 小结](#2.3 小结)

[三、Embedding 模型与 LLM 的分工](#三、Embedding 模型与 LLM 的分工)

总结


前言

在构建智能问答系统、RAG(Retrieval-Augmented Generation)或搜索引擎时,一个常见的疑问是:

  • LLM 能不能用来生成向量(Embedding)?

  • LLM 能不能直接做文档重排序(Rerank)?

  • 为什么业界普遍还是要用专门的 Embedding 模型?

本文将从这几个问题出发,梳理 Embedding 模型与 LLM 在实际场景中的定位与优劣。


一、LLM是否可以当做Embedding模型用?

1.1 观点

答:可以,但有重大限制和缺点。


1.LLM 用来做 Embedding 不合适

  • LLM 本身是生成模型,不是专门的向量化模型。

  • 用它来抽取 Embedding(比如取 hidden states)确实可以,但推理速度慢、显存消耗大、成本高。

  • 因此在实际应用里,都会选用专门的 Embedding 模型(如 BGE, E5, OpenAI text-embedding 系列)

  • 这些模型结构小、计算快,效果也很好。

2.Embedding 模型更轻便,适合批量处理

  • 在构建向量库(Vector DB)时,需要处理大量文档。

  • 用 LLM 来做向量化是不现实的。

  • 所以业界都是 "Embedding 模型负责建库 & 初筛",再用更强的模型(可能包括 LLM)做精排。


1.2 落地场景适用情况

答:一般不用

  • 如何实现:通常,LLM(大语言模型)的最后一层隐藏状态(hidden states)或特定标记(如[CLS]标记或句子末尾标记)的输出可以被用作整个输入序列的向量表示(即Embedding)。

  • 为什么通常不这么做

    • 计算开销大:LLM参数量巨大(从几B到上百B),计算Embedding需要完整的前向传播,非常耗时且资源密集。

    • 专门化程度低:LLM的设计目标是生成文本或理解语言语义,而非产生最优的向量表示。专门的Embedding模型(如Sentence-BERT、OpenAI的text-embedding-ada-002)通常通过对比学习等方式优化,在语义相似度任务上表现更好。

    • 序列长度限制:LLM通常有上下文长度限制(如4K、32K),而一些专用Embedding模型可处理更长文本(如8K)。

    • 成本高:使用LLM生成Embedding的API调用成本通常远高于专用Embedding模型。


1.3 小结

理论上,LLM 在编码阶段产生的隐藏状态(Hidden States)就是语义表示,我们完全可以抽取它作为向量。但在实践中,这样做有几个问题:

1.运算成本高

  • LLM 参数量动辄数百亿,调用一次需要大量算力。

  • 如果要对海量文档建库,效率极低。

2.延迟与费用不合适

  • Embedding 过程是大规模批量任务,讲究 快、便宜、稳定

  • LLM 天然不适合这种场景。

3.专门的 Embedding 模型更好用

  • 例如 BGE、E5、OpenAI text-embedding-3-large,都经过专门的对比学习训练,向量表示更紧凑、效果更强。

结论LLM 可以做 Embedding,但实际中很少使用

技术上可行,但效率、效果和成本上都不如专用Embedding模型,因此实践中很少这样用


二、LLM是否可以当重排序模型用?

2.1 观点

答:LLM可以用作重排序(Reranking)模型,而且这正是当前高级检索增强生成(RAG)系统的常见做法。


  • LLM 可以做重排序

    • 它能读取 query + 文档,并进行逻辑推理、语义判断,给出排序或相关性评分。

    • 很多研究和实践中已经证明 LLM 在 小规模候选集 的 rerank 上表现优异。

    • 比如 Microsoft、百度等搜索/RAG 系统中,LLM 都常用于最后一步 rerank。

  • 但 LLM 不适合做大规模的第一阶段排序

    • 因为太慢、成本太高。

    • 所以业界常见流程是:

python 复制代码
向量检索 (Embedding 模型) → 候选文档 (Top 20) → LLM 重排序

2.2 落地场景适用情况

  • 重排序的任务:在检索出一组相关文档后,重排序模型对它们进行精细排序,选择最相关的子集(如Top-K)输入LLM上下文。这需要模型理解查询和文档之间的细微相关性。

  • 如何用LLM做重排序

    • 点式(Pointwise):让LLM为每个(查询, 文档)对打分(如相关度0-10)。

    • 列表式(Listwise):让LLM直接对一组文档进行排序(如输出排序后的文档ID列表)。

    • 通常通过设计提示词(Prompt)来实现,例如:

      python 复制代码
      请根据以下问题为相关文档打分(0-10分):
      问题: {query}
      文档: {document}
      得分:
  • 为什么专用重排序模型通常更好

    • 效率:专用重排序模型(如Cohere的rerank模型、BGE-Reranker)通常更小、更快,针对相关性任务优化。

    • 成本:LLM API调用按token收费,重排序需要处理大量(查询, 文档)对,成本高昂。

    • 准确性:专用重排序模型在标注数据上训练,在重排序任务上可能表现更稳定。


2.3 小结

🔹 常见方式

  1. 打分法 :输入 query + 文档,让 LLM 给相关性打分(0--5)。

  2. 成对比较:让 LLM 比较两个候选文档哪个更相关。

  3. 生成排序:直接让 LLM 输出排序后的文档 ID 列表。

🔹 优势

  • 能结合语义理解、推理能力,不仅仅依赖词向量相似度。

  • 能解释排序理由,适合法律、医疗、金融等对相关性要求高的领域。

🔹 劣势

  • 推理成本高,不适合百万级文档排序。

  • 延迟较长,只适合对 Top-K(如前 10~20 个文档) 做精排。

👉 结论:LLM 不适合大规模排序,但非常适合小规模精排。

LLM可以用作重排序模型(且效果不错),但专用重排序模型在效率、成本和任务针对性上通常更有优势


三、Embedding 模型与 LLM 的分工

为了兼顾效率与效果,业界普遍采用 两阶段检索机制

python 复制代码
第一阶段:Embedding 检索
- 使用轻量模型(BGE、E5、OpenAI Embedding)对大规模语料建库。
- 快速召回 Top-K 候选文档(如 50 条)。

第二阶段:LLM 重排序
- 将候选文档与 Query 一起输入 LLM。
- 让 LLM 综合语义、逻辑、上下文进行精排,保留最优结果(如 Top-3)。

这样既保证了系统的 速度 ,又提升了 相关性质量


总结

  • LLM 可以做 Embedding,但不划算,实际中几乎不用。

  • LLM 可以做 Rerank,尤其适合小规模精排(Top-K → LLM)。

  • Embedding 模型是轻量高效的主力,负责大规模建库和初筛。

  • Embedding场景 :LLM可以生成Embedding,但专用Embedding模型更高效、更便宜、效果更好。

  • 重排序场景 :LLM可以通过Prompt工程进行重排序,但专用重排序模型更高效、更便宜、更适合大规模应用。

  • 实际RAG系统典型架构

    1. 召回(Retrieval):使用专用Embedding模型(如BGE、OpenAI embeddings)从向量数据库检索Top-N相关文档。

    2. 重排序(Reranking):使用专用重排序模型(如BGE-Reranker、Cohere rerank)对Top-N文档精排,选出Top-K最相关的。

    3. 生成(Generation):将重排序后的Top-K文档与问题一起输入LLM生成答案。

相关推荐
青瓷程序设计1 小时前
动物识别系统【最新版】Python+TensorFlow+Vue3+Django+人工智能+深度学习+卷积神经网络算法
人工智能·python·深度学习
F_D_Z1 小时前
数据集相关类代码回顾理解 | sns.distplot\%matplotlib inline\sns.scatterplot
python·深度学习·matplotlib
在未来等你2 小时前
AI Agent设计模式 Day 19:Feedback-Loop模式:反馈循环与自我优化
设计模式·llm·react·ai agent·plan-and-execute
金智维科技官方2 小时前
RPA财务机器人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动能
人工智能·机器人·rpa·财务
沫儿笙2 小时前
安川机器人tag焊接怎么节省保护气
人工智能·物联网·机器人
2501_941147422 小时前
人工智能赋能智慧教育互联网应用:智能学习与教育管理优化实践探索》
人工智能
yLDeveloper2 小时前
一只菜鸟学机器学习的日记:入门分布偏移
机器学习·dive into deep learning
阿龙AI日记2 小时前
详解Transformer04:Decoder的结构
人工智能·深度学习·自然语言处理
爱写代码的小朋友2 小时前
“数字镜像”与认知负能者:生成式AI个性化学习支持者的协同构建与伦理规制研究
人工智能
找方案3 小时前
新型智慧城市城市大数据应用解决方案
人工智能·智慧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