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第四章(4)——网络层《ARP协议》

一、回顾数据链路层MAC帧协议

  • 网络层有两种数据结构格式,一个是【IP数据报】、一个是【ARP分组】
  • 而使用不同的协议,数据链路层的【数据部分】就不同、【类型】字段也不同
  • 另外,数据链路层MAC帧的广播帧也是全1,只不过6个字节(48bit):FF:FF:FF:FF:FF:FF
  • (网络层IP向往所有节点发的广播帧是4字节(32bit)的全1、本网络的广播帧是主机号全1)

二、ARP协议

王道讲得太乱了,这里给另外一个视频作为参考

ARP知识点来源视频:交换机的核心工作原理 | 集线器、2层交换机和3层交换机的主要区别_哔哩哔哩_bilibili

1、ARP流程

现在【源发送方A】想发给【目的接收方B】

1)学习模式

发送方会构造一个【ARP请求分组】,内容是:

  • 已知的信息:(封装在网络层ARP分组)
    • 【源发送方A】的【IP地址 + MAC地址】
    • 【目的接收方B】的【IP地址】
  • 未知需要补齐的信息:(封装在数据链路层MAC帧)
    • 【目的接收方MAC】
      • 因为不知道是啥,所以补成默认的【全1广播帧(FF:FF:FF:FF:FF:FF)】
    • 还有【源发送方的MAC端口】,这个视频里漏了,王道那有讲,这个是已知的
      • (MAC地址也有端口的)

2)学习模式

然后经过路由器就会把这个【ARP分组】的【发送方信息】记录到转发表

(注意视频里没有显示IP记录表,实际是把【ARP分组】的【发送方的 IP 和 MAC 地址】)

3)泛洪模式

然后路由器检测到【目的MAC地址是:FF:FF:FF:FF:FF:FF广播帧】,直接其他所有接口发出信息

各个主机自己用ARP分组里的【目的IP地址】检测【自己IP地址】,是自己的就收,不是就扔

确认收到信息的【目的接收方B】,会返回【ARP响应数据】,里面就包含自己明确的【目的接收方的信息】和【发送方信息】:

  • 网络层ARP分组放:【源IP + 源MAC】
  • 数据链路层MAC放:【目的MAC地址 + 源MAC地址】

然后路由转发表又会把这些信息更新在表里

4)转发模式

现在路由表里A、B的IP、MAC地址都有了,那就直接点对点发过去就行了,不用再泛洪

三、总结

相关推荐
lingggggaaaa3 小时前
小迪安全v2023学习笔记(八十讲)—— 中间件安全&WPS分析&Weblogic&Jenkins&Jetty&CVE
笔记·学习·安全·web安全·网络安全·中间件·wps
Linux运维技术栈3 小时前
域名网页加载慢怎么解决:从测速到优化的全链路性能优化实战
运维·网络·nginx·性能优化·cloudflare
北极光SD-WAN组网3 小时前
基于智能组网设备的港口网络安全闭环管控方案设计与实践
网络·安全·web安全
妳人話3 小时前
TCP的三次握手和四次挥手
网络·网络协议·tcp/ip
QT 小鲜肉3 小时前
【QT随笔】结合应用案例一文完美概括QT中的队列(Queue)
c++·笔记·qt·学习方法·ai编程
纳祥科技4 小时前
分享:一种为蓝牙、WIFI、U段音频发射设备提供ARC回传数字音频桥接功能的方案
网络·单片机·音视频
leo__5204 小时前
在Ubuntu 22.04系统中无需重启设置静态IP地址
tcp/ip·ubuntu·php
optimistic_chen4 小时前
【Java EE进阶 --- SpringBoot】Spring DI详解
spring boot·笔记·后端·spring·java-ee·mvc·di
萧鼎5 小时前
深入解析 Python 的 pytun 库:虚拟网络接口与隧道技术实战指南
服务器·网络·pyth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