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 AI 代码变成技术负债:Vibe Coding 提效实践

随着大模型能力逐步增强,"Vibe Coding"作为一种新兴的开发范式,正逐步走入工程师乃至产品经理等其他岗位的视野。它强调与 AI 的高频互动,以自然语言驱动代码生成与迭代,从而极大提高生产效率。这种模式在快速验证想法、突破思维定式时展现出独特价值,但也因代码质量不可控、可维护性差等问题被开发者视作"技术负债"。

从作者近几个月 Vibe Coding 的经验来看:

  • Vibe Coding 在当前时间点并不适合所有人。毕竟除了 Vibe 它还有 Coding,意味着需要对开发环境、工程配置、部署都有一定了解。因此 Vibe Coding 目前更应该被看作是开发者群体的提效工具。
  • 如果是个人项目、原型项目或一次性演示项目,可随意使用 Vibe Coding,帮助快速试错、降低成本。
  • 如果是企业生产级别,后期要进行大量维护的项目,可以用 Vibe Coding,但每次都需要对AI生成的代码有充分的了解,及时对错误的、冗余逻辑进行修正。尤其是在某些复杂逻辑时,多轮容易输出车轱辘话却始终无法将问题解决,此时更需要人介入。

那么如何将 AI 代码从负债尽量转化为资产呢?

使用最好的模型

模型能力是天花板。更强大的模型(如 Claude-4、GPT-5、GLM-4.5 等)在代码理解、逻辑推理、指令遵循和上下文长度方面有显著优势。它们更能理解复杂的约束,更可能生成一次通过的代码,更能保持长上下文的连贯性,从而直接降低"负债"产生的概率。

有了优秀的模型还可以给模型定规矩,如果你使用 Cursor 可以添加 rules 来控制代码风格、架构、领域知识等。例如:

diff 复制代码
# Project Instructions

## Code Style
- Use TypeScript for all new files
- Prefer functional components in React
- Use snake_case for database columns

## Architecture
- Follow the repository pattern
- Keep business logic in service layers

更多内容可参考:docs.cursor.com/zh/context/...

提高 Prompt 质量

Prompt 是 Vibe Coding 的核心生产力,高质量的 Prompt 能让 AI 输出更符合需求的代码。

  • 明确性:避免模糊描述,使用精确的需求表达。
  • 约束性:指定技术栈、库、代码风格。
  • 结构性:分步骤描述预期结果,而不是一次性抛出复杂请求。
  • 复用性:将高质量 Prompt 模板化,用于团队内部共享。

及时开启新对话,避免上下文污染与膨胀

随着对话轮次增加,上下文会越来越长,导致输出代码偏离目标,如果不及时"清空",会造成降低回答精准度。对话过长,生成速度和质量下降。因此尽量分阶段对话,每完成一个功能模块,开启新的对话,每个对话聚焦单一任务。

Agent 模式优先于 Chat 模式

Chat 模式适合零散问答。Agent 模式通过设定"目标",让 AI 按照开发者预期完成独立任务。这让 Vibe Coding 从"即时对话"上升到"任务协作",更接近真实的软件工程工作流。Agent 模式通过 "任务拆解 - 自主执行 - 结果反馈" 的闭环,能让 AI 更精准地理解并完成复杂需求。Agent 模式减少了 "人机对话成本",让 AI 从 "问答工具" 升级为 "协作伙伴",更适配 Vibe Coding 的即兴开发节奏。

将高质量代码指定为模板

在 Vibe Coding 中,AI 并非每次都能一次性生成完美代码。但当它生成出结构清晰、风格符合你项目要求的代码时,可以将其"模板化",以提升后续开发效率和代码质量。例如:

markdown 复制代码
"创建一个用户个人资料卡片组件。请严格遵循在 src/templates/components/UserCard.tsx 中的代码风格。需要:
1. 相同的技术栈: 使用 TypeScript、Tailwind CSS 。
2. 相同的结构: 包含头像、姓名、职称和一个关注按钮。
3. 相同的样式模式: 使用模板中的 card-hover 和 text-gradient 工具类来实现悬浮效果和文字渐变。

Figma MCP 分块完成开发

在 UI/前端开发中,尤其是使用 Figma MCP(Model Context Protocol) 的场景,如果一次性让 AI 生成整页代码,容易导致输出过长、难以调试,局部细节缺失或与设计稿不符,返工成本高。因此推荐 「分块拆解 - 独立生成 - 最终组装」 的方式。例如:

bash 复制代码
对话一:开发导航栏 (Navbar)
Prompt: "开发一个 Dashboard。首先,请根据 Figma 设计(附链接)中的 Navbar 组件,帮我生成一个导航栏。它应该包含 Logo、主导航链接(首页、数据、设置)和用户头像下拉菜单。使用 Next.js 和 Shadcn/ui 组件库。请将组件命名为 DashboardNavbar。"

对话二:开发侧边栏 (Sidebar)
Prompt: "继续开发同一个 Dashboard。现在请根据 Figma 设计(同上链接)中的 Sidebar 部分,生成一个侧边栏组件。它包含二级导航链接和折叠功能。技术栈是 Next.js 和 Shadcn/ui。组件命名为 DashboardSidebar。"

对话三:开发数据卡片 (DataCard)
Prompt: "现在开发 Dashboard 主内容区的核心组件。请根据 Figma 设计(同上链接)中的 Data Card,生成一个可复用的数据卡片组件。它应包含标题、数值和趋势指标。使用 Tailwind CSS 样式。组件命名为 DataCard。"

对话四:组装页面
Prompt: "现在我将组装完整的 Dashboard 页面。我已经有了以下组件:
   @/components/dashboard/DashboardNavbar
   @/components/dashboard/DashboardSidebar
   @/components/dashboard/DataCard
请创建一个 app/dashboard/page.tsx 文件,将这些组件布局到页面中。布局结构参考 Figma 设计(附链接)的整体框架。侧边栏固定在最左侧,导航栏在最顶部,主内容区滚动。"

指定技术栈

技术栈的选择直接决定了 Vibe Coding 的 "下限"。结合当前前端开发趋势,Next.js + Vercel AI SDK 组合为 Vibe Coding 提供了理想的技术基座。通过约束 AI 的输出环境,可以保证生成代码的兼容性与可维护性,避免出现"拼凑式代码"。

  • Next.js:作为 React 框架,其内置的文件路由、SSR/SSG 渲染策略、API Routes 等功能,为 Vibe Coding 提供了 "无需设计即合规" 的项目结构。开发者无需纠结路由设计、工程配置,可直接聚焦业务逻辑。
  • Vercel AI SDK:包含@ai-sdk/openai、@ai-sdk/react(v1.2.9+)及核心ai包,提供了与 OpenAI、Anthropic 等大模型的标准化对接能力,支持流式响应、提示词管理、模型切换等功能,是实现 "AI 辅助 Vibe Coding" 的核心工具。
  • 组件库选型:如 Tailwind UI、Shadcn/UI,通过预设的设计系统和组件 API,避免 Vibe Coding 中因样式混乱、组件复用性差导致的代码冗余。

Review AI 生成的代码

人工 Review 是不可绕过的关键步骤。AI 是强大的 Copilot,但你永远是 Captain。Review 的目的不是否定AI的工作,而是将其产出提升到生产级标准。

案例

最后我们用一个 Vibe Coding 的例子结尾:

IDE :Trae

模型:GLM-4.5

bash 复制代码
在当前目录下创建一个打工人效率工具项目,要求
1、使用 Next.js 技术栈
2、UI 库使用 shadcn/ui
3、添加 Vercel ai、ai-sdk/openai、@ai-sdk/react 依赖
4、功能主要有周报生成工具、绩效自评生成工具等
5、整体布局为左中右,左侧为sidebar,中间为配置输入区域,右侧使用Vercel SDK流式输出结果

预览

只通过2次对话,我们就实现了上面的效果,在良好的规则前提下,Vibe Coding 能极大提升开发效率尤其是做一些个人提效工具。下面我简单改了一下主题部署了一个版本,有兴趣可以体验交流。

体验地址:n.oct.cool

总结

Vibe Coding 本身并非 "资产" 或 "负债",其属性取决于是否建立了 "代码输出 - 质量管控 - 资产沉淀" 的闭环机制。没有约束的 Vibe Coding 是负债,有体系支撑的 Vibe Coding 则能成为创新与效率的催化剂。拥抱 Vibe Coding 不是放弃规范,而是更高效的将需求转化为工程代码资产。未来,随着 AI Agent 能力的提升,Vibe Coding 必将模式持续进化,最终实现 "效率与质量" 的双重突破。

以上均为作者本人个人经验总结,欢迎留言探讨。

相关推荐
六月的可乐4 小时前
Vue3项目中集成AI对话功能的实战经验分享
前端·人工智能·openai
新智元16 小时前
世界首富换人!81 岁硅谷狂人 4000 亿身价碾压马斯克,33 岁华裔才女逆袭
人工智能·openai
机器之心16 小时前
交互扩展时代来临:创智复旦字节重磅发布AgentGym-RL,昇腾加持,开创智能体训练新范式
人工智能·openai
新智元18 小时前
刚刚,英伟达祭出下一代 GPU!狂飙百万 token 巨兽,投 1 亿爆赚 50 亿
人工智能·openai
一泽Eze1 天前
AI 不懂「疯狂星期四」
aigc·openai
飞哥数智坊2 天前
解决AI幻觉,只能死磕模型?OpenAI给出不一样的思路
人工智能·openai
伊玛目的门徒2 天前
告别 OpenAI SDK:如何使用 Python requests 库调用大模型 API(例如百度的ernie-4.5-turbo)
python·openai·requests·大模型调用·ernie-4.5-turbo
安思派Anspire2 天前
你不需要 GraphRAG!构建一个多策略图谱思维(Multi-Strategy Graph Thinking)AI Agent
aigc·openai·agent
新智元2 天前
=COPILOT() 函数横空出世!AI 自动写公式效率起飞,网友:让 Excel 再次伟大
人工智能·open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