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前言
在C语言中,我们都知道一个进程会默认为我们打开三个文件:一个是标准输入流、一个是标准输出流、一个是标准错误流。他们分别指向是:键盘、显示器。这个时候就有疑问了?为什么我们能通过对FILE*
的操作转化为对硬件设备操作呢?
学习 Linux 文件系统的时候,听过很多的一句话就是Linux 下一切皆文件。很多初学者对于这句话很难理解:硬件设备是如何被操作系统管理起来的呢?
接下来,小编会和大家浅浅谈谈这个话题:Linux 下一切皆文件。我们将从硬件出发来理解这句话。
理解
小编的理解思路是:从下层向上层去找。
第一层
首先硬件设备都是外设 ,操作系统(这里指 Linux)是软硬件的管理者。而操作系统管理的方式就是:"先描述,再组织 "。所以在 Linux 内核中一定会为硬件设备创建对应的 struct device
这样的结构体来描述一个硬件设备。
c
struct device
{
//硬件设备的属性
};

对于每一个硬件设备,都具有不同的读写方法 。例如:键盘设备只有读方法没有写方法、显示器设备只有写方法没有读方法......每一种硬件设备的方法都是大相径庭的。在描述硬件设备中的 struct device
中或许就有使用硬件设备的方法。指向方法的代码。

第二层
关键 :虽然每种方法的实现是不一致的,但是我们不可否定的是:每种设备的方法属性可是一致的 。所以,上层我们就可以提供函数指针 来封装下层的各种调用方法了。在 Linux 内核中会有许多的方法 (来自硬件、网络......),Linux 的做法是将这些方法都描述起来:struct operation_func
其中封装了各种的函数指针。用于指向各种设备的方法。
c
struct operation_func
{
//泛型(不一定是这样实现了)
// 对应方法还是要看源码
int (*write)(void);
int (*read)(void);
// ......其它属性的读方法
};
这样的函数指针指向下层的各种设备的方法。问题是上层如何区分应该调用哪个方法呢?判断属性即可,我们可以设置属性字段......方式让上层正确调用。
第三层
再往上层就是我们的文件管理 了。内核中,为每一个打开的文件都创建了一个 struct file
结构体来描述打开的文件。所以,为了得到对应写文件的方法,必然:struct file
必须有一个字段,能够找到对应的方法。这个字段就是:struct operation_func *op
一个指针,就能执行对应的方法描述结构体了。
c
stuct file
{
struct operation_func* op;
}

最后,就是同层的调用 了。进程 struct task_struct
中的一个字段指向struct file_struct
。其中的struct file* arr[]
指向描述的文件 struct file
。

总结
从上层来看,我们只需要使用系统调用read
/write
类似的方法就可以向键盘读取/显示器写入。或许read函数是像类似下面的样子进行封装的:
c
ssize_t read(int fd/*...*/)
{
task->files->arr[fd]->op->read();
}
实际上的设计不可能像小编说的这样简单,只会更加复杂。各种判断......这里小编只是帮助大家理解!!!
于是:上层对于同一种方法的调用形成了不同的效果 。这就是C语言实现的多态!!!
如下图:
上面C语言实现多态的前提就是:不同的方法属性是相同的。那么我们就可以用同一类型的指针进行调用。对上层来看就是:调用同一种方法调用执行了不同的结果。
我们再来看开始的那一个问题:键盘和显示器是如何做到的呢?实际上也是这样的逻辑。FILE
中封装了文件描述符 fd
(Linux下)(C语言的使用者是0感知的)。下层通过第二层,实现了各种同属性方法的统一封装 ,上层在调用的时候就忽略了这种方法实现的差异。read/write
方法就可以对键盘和显示器使用了。
Linux 内核扮演了一个"万能翻译官"的角色。它向上(对应用程序)提供了一套统一的文件操作 API。当应用程序调用 read(fd, ...) 时,内核会根据文件描述符 fd 所代表的实际资源(是硬盘?是键盘?还是网络套接字?),去调用相应的底层驱动程序(硬盘驱动、键盘驱动、网络协议栈)来完成真正的读操作,然后将结果返回给应用程序。
最后在这里提醒各位:这些理解都是小编个人理解。如果有不正确欢迎大家指出。小编会谦虚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