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Docker架构图解析

1、架构图概览
- Docker架构图展示了Docker的客户端-服务器模型
包含Client、Server(DockerDaemon)和Docker Host.
2、核心组件说明
- Registry(镜像仓库):用于存储和管理Docker镜像,类似于应用程序商店。
- Images(镜像):可理解为打包好的应用程序模板。
- Containers(容器):镜像的运行实例,多个容器可基于同一镜像创建,且彼此隔离。
3、Docker Host与Docker Daemon
- Docker Host
- 指安装并运行Docker的主机节点。
- 若在本地电脑或虚拟机中安装Docker,则该设备即为Docker Host.
- Docker Daemon
- 是Docker的后台进程,负责管理容器的生命周期。
ps: 容器生命周期主要包括创建、运行、停止、销毁这几个阶段。首先通过镜像创建容器,然后启动容器让它运行,需要时可以暂停或停止容器,不再使用时将其销毁。 - 类似于Redis在后台运行的方式,DockerDaemon在后台运行以支持容器操作。
- 是Docker的后台进程,负责管理容器的生命周期。
4、客户端操作与命令
- Client端操作
- 客户端通过命令与DockerDaemon交互,如build、pull、run等。
- 典型流程示例
- 使用pull命令从镜像仓库下载镜像至本地。
- 使用run命令运行镜像,生成容器实例。
- docker build 是用来构建 Docker 镜像的。你可以用 Dockerfile 定义镜像的构建过程,包含基础镜像、安装的软件、设置的环境变量这些信息,然后用这个命令按定义来生成镜像。
二、容器隔离机制概述
1、隔离机制核心思想
- 容器之间互不干扰,具备独立的资源空间
- 依赖于Linux内核特性:命名空间(Namespace)和控制组(Cgroups)。
2、命名空间(Namespace)
- 作用
- 提供隔离机制,使不同容器拥有独立的系统资源视图
- 涉及的命名空间类型
- UTS Namespace:隔离主机名和域名。
- IPC Namespace:隔离信号量、消息队列和共享内存
- PID Namespace: 隔离进程ID。
- Network Namespace:隔离网络设备、端口等
- Mount Namespace:隔离文件系统挂载点。
- User Namespace:隔离用户和用户组。
3、资源控制(Cgroups/ControlGroups)
- 作用
- 限制和监控容器使用的系统资源(如CPU、内存、磁盘I/O等):
- 核心功能
- 资源限制:设定资源使用上限。
- 优先级分配:为不同容器分配资源优先级。
- 资源统计:监控资源使用情况
- 任务控制:控制任务的启动、挂起、恢复等。
- 类比解释
- 类似家长控制多个孩子吃披萨,控制每人吃多少,防止资源被某一容器独占。
三、Docker的优势与应用场景
1、核心优势
- 支持Web应用自动打包和发布。
- 支持持续集成与持续交付(CI/CD),实现自动化部署。
- 易于部署、调整应用参数,动态配置。
- 支持快速搭建PaaS平台。
2、典型应用
- 云服务厂商广泛使用容器化部署。
- 支持弹性扩展、快速交付与测试部署
3、总结
- Docker是一个将应用程序与基础架构解耦的容器化开放平台,能显著提升开发与运维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