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etCode】146. LRU 缓存

题目描述

【LeetCode】146. LRU 缓存
请你设计并实现一个满足 LRU (最近最少使用) 缓存 约束的数据结构。
实现 LRUCache 类:

  • LRUCache(int capacity)正整数 作为容量 capacity 初始化 LRU 缓存
  • int get(int key) 如果关键字 key 存在于缓存中,则返回关键字的值,否则返回 -1
  • void put(int key, int value) 如果关键字 key 已经存在,则变更其数据值 value ;如果不存在,则向缓存中插入该组 key-value 。如果插入操作导致关键字数量超过 capacity ,则应该 逐出 最久未使用的关键字。

函数 getput 必须以 O(1) 的平均时间复杂度运行。

示例:

复制代码
输入
["LRUCache", "put", "put", "get", "put", "get", "put", "get", "get", "get"]
[[2], [1, 1], [2, 2], [1], [3, 3], [2], [4, 4], [1], [3], [4]]
输出
[null, null, null, 1, null, -1, null, -1, 3, 4]

解释
LRUCache lRUCache = new LRUCache(2);
lRUCache.put(1, 1); // 缓存是 {1=1}
lRUCache.put(2, 2); // 缓存是 {1=1, 2=2}
lRUCache.get(1);    // 返回 1
lRUCache.put(3, 3); // 该操作会使得关键字 2 作废,缓存是 {1=1, 3=3}
lRUCache.get(2);    // 返回 -1 (未找到)
lRUCache.put(4, 4); // 该操作会使得关键字 1 作废,缓存是 {4=4, 3=3}
lRUCache.get(1);    // 返回 -1 (未找到)
lRUCache.get(3);    // 返回 3
lRUCache.get(4);    // 返回 4

提示:

  • 1 <= capacity <= 3000
  • 0 <= key <= 10000
  • 0 <= value <= 105
  • 最多调用 2 * 105getput

核心思路

LRU的核心是淘汰最久未使用的数据,需要高效实现两个操作:

  1. 快速访问数据(get 操作);
  2. 快速插入/更新数据,并在满容量时快速删除最久未使用的数据(put 操作)。

最优方案是哈希表 + 双向链表的结合:

  • 双向链表 :维护数据的使用顺序,最近使用的放在头部,最久未使用的放在尾部
  • 哈希表:键为缓存的key,值为双向链表的节点,实现O(1)时间查找节点。

代码实现

java 复制代码
class LRUCache {
    // 双向链表节点:存储key、value,以及前后指针
    class Node {
        int key;
        int value;
        Node prev;
        Node next;
        public Node(int key, int value) {
            this.key = key;
            this.value = value;
        }
    }

    private int capacity;  // 缓存容量
    private Map<Integer, Node> cache;  // 哈希表:key -> 节点
    private Node head;  // 哨兵头节点(最近使用的节点在头部附近)
    private Node tail;  // 哨兵尾节点(最久未使用的节点在尾部)

    public LRUCache(int capacity) {
        this.capacity = capacity;
        cache = new HashMap<>(capacity);
        // 初始化哨兵节点,简化边界处理
        head = new Node(-1, -1);
        tail = new Node(-1, -1);
        head.next = tail;
        tail.prev = head;
    }
    
    public int get(int key) {
        if (!cache.containsKey(key)) {
            return -1;  // 键不存在,返回-1
        }
        // 键存在:获取节点,移动到头部(标记为最近使用)
        Node node = cache.get(key);
        moveToHead(node);
        return node.value;
    }
    
    public void put(int key, int value) {
        if (cache.containsKey(key)) {
            // 键存在:更新值,移动到头部(标记为最近使用)
            Node node = cache.get(key);
            node.value = value;
            moveToHead(node);
            return;
        }
        // 键不存在:检查容量
        if (cache.size() == capacity) {
            // 容量满:删除最久未使用的节点(尾节点的前一个)
            Node oldest = tail.prev;
            removeNode(oldest);
            cache.remove(oldest.key);  // 哈希表同步删除
        }
        // 插入新节点:添加到头部,哈希表记录
        Node newNode = new Node(key, value);
        addToHead(newNode);
        cache.put(key, newNode);
    }

    // 辅助方法:将节点移动到头部(先删除再添加到头部)
    private void moveToHead(Node node) {
        removeNode(node);
        addToHead(node);
    }

    // 辅助方法:删除节点
    private void removeNode(Node node) {
        node.prev.next = node.next;
        node.next.prev = node.prev;
    }

    // 辅助方法:将节点添加到头部(head的后面)
    private void addToHead(Node node) {
        node.prev = head;
        node.next = head.next;
        head.next.prev = node;
        head.next = node;
    }
}

/**
 * Your LRUCache object will be instantiated and called as such:
 * LRUCache obj = new LRUCache(capacity);
 * int param_1 = obj.get(key);
 * obj.put(key,value);
 */

算法详解

1. 数据结构设计

  • 双向链表 :每个节点包含 keyvalueprev(前指针)、next(后指针)。通过链表维护使用顺序:
    • 最近使用的节点靠近 head(头哨兵);
    • 最久未使用的节点靠近 tail(尾哨兵)。
  • 哨兵节点headtail 不存储实际数据,用于简化边界处理(如空链表、删除首/尾节点)。
  • 哈希表cache 映射 key 到链表节点,实现O(1)时间查找。

2. 核心操作解析

get(key) 操作
  1. key 不在哈希表中,返回 -1
  2. key 存在,通过哈希表找到对应节点;
  3. 调用 moveToHead(node) 将节点移动到链表头部(标记为"最近使用");
  4. 返回节点的 value
put(key, value) 操作
  • 键已存在
    1. 找到对应节点,更新 value
    2. 调用 moveToHead(node) 标记为"最近使用"。
  • 键不存在
    1. 若缓存满(cache.size() == capacity):
      • 找到最久未使用的节点(tail.prev);
      • 调用 removeNode(oldest) 从链表中删除;
      • 从哈希表中删除该节点的 key
    2. 创建新节点,调用 addToHead(newNode) 添加到链表头部;
    3. 将新节点加入哈希表。

3. 辅助方法作用

  • removeNode(node):从链表中删除指定节点(调整前后节点的指针)。
  • addToHead(node):将节点添加到 head 后面(成为"最新使用"的节点)。
  • moveToHead(node):先删除节点,再添加到头部(更新使用顺序)。

复杂度分析

  • 时间复杂度getput 操作均为 O(1)。哈希表查找是O(1),双向链表的插入/删除操作也是O(1)。
  • 空间复杂度O(capacity) 。最多存储 capacity 个节点,哈希表和链表的空间均与容量成正比。

示例演示

capacity = 2 为例:

  1. put(1, 1) → 缓存:{1:1}(链表:head <-> 1 <-> tail);
  2. put(2, 2) → 缓存:{1:1, 2:2}(链表:head <-> 2 <-> 1 <-> tail);
  3. get(1) → 返回1,链表更新为:head <-> 1 <-> 2 <-> tail(1变为最近使用);
  4. put(3, 3) → 容量满,删除最久未使用的2,缓存:{1:1, 3:3}(链表:head <-> 3 <-> 1 <-> tail);
  5. get(2) → 返回-1(已被删除)。
相关推荐
聪明的笨猪猪4 小时前
Java Redis “运维”面试清单(含超通俗生活案例与深度理解)
java·经验分享·笔记·面试
FIavor.4 小时前
怎么办这是Apifox里执行http://localhost:9002/goods/getByUserName?name=“张三“为什么我改了还是500?
java·网络·网络协议·http
编程饭碗5 小时前
【Java集合】
java
岁岁岁平安5 小时前
Java的双重检查锁机制(DCL)与懒加载的单例模式
java·单例模式·synchronized·
Jabes.yang5 小时前
Java面试场景:从Spring Boot到Kubernetes的技术问答
java· 面试· spring boot· 微服务· kubernetes· 技术栈· redis
小咕聊编程5 小时前
【含文档+PPT+源码】基于SpringBoot+Gpt个人健康管理系统
java·gpt·tomcat·毕业设计·hibernate
阿无,5 小时前
Java设计模式之工厂模式
java·开发语言·设计模式
ChivenZhang5 小时前
我对游戏后端的认识
后端·游戏
weixin_307779135 小时前
使用Python高效读取ZIP压缩文件中的UTF-8 JSON数据到Pandas和PySpark DataFrame
开发语言·python·算法·自动化·json